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体文是我国古代散文之大宗,在六朝时期达到繁盛。六朝论体文采用隐喻式、造境式、抒怀式等言说方式,表现出其可以“比”、“兴”、“怨”的诗性特征,与诗歌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契合,直接形成它的诗性精神。  相似文献   

2.
六朝论体文叙事结构包括对话体、书信体、论序等,叙事方式包括寓论断于序事、寄情志于叙事、援古事以论今、就今事而发论等,言说特点包括浓缩式叙事、写意式叙事、叙思式叙事等。论体文在叙事中言理,在言理中援事,融文学、学术与思想于一体,使原本"灰色"的理论之文散发出亮丽鲜活的生命之光。  相似文献   

3.
"说"作为文体的一种,最早是在六朝被陆机、刘勰等人认识与命名的。后世的说体论继承的往往只是六朝立说为文之一体的结论,却很少有人关注此体的提出者。对作为这一文体概括基础的先秦"说"态文本认识上存在偏差。这些偏差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对其存在形态上的认识含混不清;二是对其文本形态完整性认识的缺失;三是对其文体属于记言还是记事分类的忽略。导致既立说体,又与"论"体区别甚微,难以自立;同时也掩盖了先秦时期说体文包括叙述功能在内的真正特征。  相似文献   

4.
俳谐文是汉魏六朝时期比较盛行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表面诙谐逗乐,实则有着深刻的讽世意味和社会批评意义,是地道的杂文。研究汉魏六朝文学中的俳谐体杂文,不仅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汉魏六朝文学的全貌,也可理清中国古代杂文发展的轮廓与线索。  相似文献   

5.
论体文是我国古代散文之大宗,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其文体特征表现为:内容要“研精一理”,论证要“锋颖精密”,语言要“理辞相谐”,表达要“情理相生”。  相似文献   

6.
“骨”是六朝书论的核心范畴,多指对书法笔力的要求。六朝书论中“骨”论的美学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书法艺术美的根本在于力美。六朝书论中“骨”论的兴盛,缘于汉末魏晋人物品评的风习,也缘于六朝文艺批评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论六朝骈体书牍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骈体书牍文盛行于六朝,广泛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社会政治活动,以及他们生活中的各种遭际和情感。六朝骈体书牍文具有诗化特征,优秀之作不仅是应用文,也是文学美文。  相似文献   

8.
所谓论体文是指以“论”作为标题、以明辨事理为主要内容的议论性散文,它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代散文的创作中,是古代散文的一种重要文体。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大量使用“论”,它是孕育论体文的土壤。庄子、荀子等作家以“论”题篇的文章出现,标志着论体文的成熟。“论生于易”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命题,它的提出只是出于儒家的宗经观念,论体文的源头应该是先秦诸子散文。‘  相似文献   

9.
六朝书画"风骨论"是在魏晋以来强调文学、艺术作为作家"情性"的外化并因此可以成为其生命价值的体现的文化环境中得以确立的。在这一时期,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加强,对于书画、文学的要求不再停留在功用价值方面,"风神骨气"被移用到书画评论领域而成为了人们对于书画创作的一般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0.
汉魏六朝是我国古代赋体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该阶段出现了我国最早的赋论。这些赋论是我国古代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内容多针对于赋的渊源、创作、文体特点及地位等方面的概括与评价,具有早期的文章辨体意识与论赋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1.
继隋唐之后,佛教与宋代文人士大夫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文人学佛参禅成普遍风气,并因此给宋代文学带来深刻影响,佛教在宋代各体文学中都有广泛深入的渗透。佛理在宋词中的渗透以不同层次的三种方式体现出来,给宋词带来新的艺术特质,尤其是赋予宋词一种特殊的理趣。  相似文献   

12.
自2004年改版后的“六朝研究”栏目推出以来,作为主持人,我一直把握着这样的选文、约稿原则:“六朝研究”,研究的对象是长期定都今南京、短期迁都今鄂州与江陵的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所以如此,是考虑到诸多因素的结果:六朝在时间上是一个基本连续的单元,西晋的  相似文献   

13.
“论”体文是《文选》所选文章中一类重要文体。这类文体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思想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从思想内容方面来看,以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为核心;从艺术形式上来看,“论”体文最显著的特征在于长于说理,并能运用多变的句式和华美的词藻表现政治生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论”体文是《文选》所选文章中一类重要文体。这类文体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思想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从思想内容方面来看,以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为核心;从艺术形式上来看,“论”体文最显著的特征在于长于说理,并能运用多变的旬式和华美的词藻表现政治生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宋代皇帝与论体文相关的活动有皇帝作论、士人进论于皇帝及皇帝书论三种。比之前代,宋代皇帝作论较多,内容专以发明政事,典谟色彩浓厚。这些论体文各有价值,如讨论朝政、引导公议、和乐君臣、绍述家法等,非一般士人之论所可比。宋代皇帝以论进退士人,成为进论繁荣的原因之一,而皇帝作为接受主体,也影响了一些士人进论的用字、风格。宋代皇帝书写前人之论以赐臣下的行为,无论出于书法之赏还是藉以寓意,都具有接受与传播意义。  相似文献   

16.
程在探讨宇宙之根据的过程中以“理”作为人的存在的坚实依靠,从而突破了释老理论的缺陷。他们认为“性即理”、“心即理”,不仅使性、心获得了本体的意义,更使它们成为了理的实质性内涵。这也体现出了他们对于天人关系(以及体用关系)的贞定。  相似文献   

17.
两汉书牍文已成为私人交往的一种独立文体.受时代风气的影响,曹魏文人的书牍文逐步骈化.此后,虽然越来越多的文人用骈体写书牍文.但散体书牍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北魏早期的统治者汉化程度很低,自然不利于书牍文的发展.北朝后期已出现较多的骈体书牍.六朝骈体书牍文主要有两类风格,一类悲凉沉郁,一类潇洒自然.  相似文献   

18.
论体文是我国古代散文之大宗,在魏晋时期达到鼎盛,流传于今的作品就达200多篇。其时,论体文堪称仅次于诗、赋与书信的第四大文体。魏晋论体文兴盛的内部动因主要体现在其时"论无定检"的局面的形成,使文士的思想自由发展,思维素质得以提高。在立言不朽的创作动机激发下,创作论体文能够使文士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因此选择了"论"这种最适宜表达思想的文体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有些学校过早地分设文科班、理科班。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我们认真地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描述六朝文论中“变”的现点的基础上,指出其产生的原因:一是对前代及六朝文学发展的多变性的总结;二是受六朝文人心态变化的影响;三是对汉以来文论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