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是指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发展与终结,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推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完整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阶段、发展形式等一系列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对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继承、丰富和中国现实条件下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正确分析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现有利于我们搞好当前的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强大动力。它的直接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以它必然会触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就涉及到怎样处理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关系的问题。邓小平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认为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强大的手段;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坚持的根本方向。邓小平同志大力提倡改革开放,但同时也并没有否认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今天,重温和进一步探讨邓小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实现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本质上的发展,其社会主义观主要表现在"猫论""摸论"和"富论"思想。"不论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猫论"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的功能主义的社会主义观;"摸着石头过河"的"摸论"思想体现了其社会主义观的现实主义特点;而"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富论"思想综合体现了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功能至上和现实主义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问题,形成了科学的社会主义观,即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做出了科学判断;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是在多维视角中展开的,多角度、多层面地展开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和认识,开辟了社会主义认识史上多维视角的认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科学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总结中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及国际国内的正反经验,纠正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错误理解,恢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来面目。本文阐述了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的主要内容,分析了邓小平建立新社会主义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中国社会主义却蓬勃发展。究其根源,是因为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模式,创立了邓小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实践已经证明,21世纪社会主义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继承邓小平与时俱进的精神,大胆推进理论创新,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江琼 《高教研究》2006,22(2):11-1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中国社会主义却蓬勃发展。究其根源,是因为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模式,创立了邓小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实践已经证明,21世纪社会主义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继承邓小平与时俱进的精神,大胆推进理论创新,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在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坚持实践唯物主义,以唯物史观为根本的认识方法,从大局和人民根本利害的高度,从经济的深度和本质上,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的内涵,形成了科学的社会主义政治观。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作为一位不朽的世纪伟人,邓小平不仅以他的理论规划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而且以他极富魅力的超群人格赢得了华夏儿女的敬仰.邓小平身上众多的优秀思想特质,造就了他一生伟大的人格风范.其中,团结的观念就是他道德人格中的一个闪光的思想品质.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材“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章中对理论与政策关系的处理有待改进:章节的布局不够合理,理性理念和实践理念二者的张力把握不够到位,教学内容没有体现学历层次的差别。必须正确处理理论与政策关系,形成关于改进“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教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在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教育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坚持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是实现教育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价值的必由之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战略主题。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与新疆区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与东部地区的发展还是存在巨大差异,乃至新疆区域内部也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文章认为区域产生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产生的终极原因还是源于改革开放的程度和广度。随着新疆改革开放逐步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不断演进,从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推动新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文章重点论述了以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来推动新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的核心和重点。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实践中开创并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鲜明的特征,那就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始终坚持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始终坚持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过去30年来,靠改革开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使中国的国力得到了加强,人民生活得到迅速提高.使中国在国际地位、国际影响空前高扬。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决择。为此,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之时,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改革开放理论及指导今后的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基础上,在科学把握时代特点的前提下,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大胆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突破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计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苏联模式和自身的历史模式,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改革观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改革思想不但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结。同时也批判地继承了中华民族辩证思维中的“尚变”传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改革观。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邓小平的改革观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为什么改革,怎样改革?对于前者,邓小平从哲学和现实层面回答,那就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现存问题倒逼不得不进行改革;对于后者,邓小平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提出原则性要求,包括当前和长远、重点和全面、目标和手段等方面,即:设置改革时间表,推进改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设置改革路线图,从农村到城市,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对改革战略性设计,改革的目标是促进发展,多措并举。把握邓小平的改革观对于我们自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决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缓慢 ,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农业经济体制过于僵化 ,由此对农业产生了很强的制约性。发展农业经济首要的是改革农业经济体制。改革要注重三个方面 :农业经济体制、农产品流通体制和农业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分配观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的社会主义分配观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分配观。马克思主义分配观中国化的进程,始终贯穿着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发展、全局与局部、过程与目标相统一的内在逻辑。深入探讨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分配观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对于破解当今中国社会分配难题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