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校创业教育成功开展离不开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基于生态系统的视角,分析影响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生态因子。在此基础上,从基于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树立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开拓创业筹资多途径,营建有利于创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构建一体化的创业教育体系,提高高校创业教育质量等四个方面,提出优化创业教育生态因子的应然对策。  相似文献   

2.
生态位理论视域中的教育生态系统及其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景春 《教育科学》2006,22(3):26-29
运用生态位理论分析教育现象,为我们重新认识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根据生态位原理分析教育生态系统,探讨教育发展创新战略,实现教育内部以及教育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美国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找出了美国创业教育成功经验所在。教育理念、政府政策、社会环境、实施教育的高校等都对创业教育产生抑制或促进作用。在分析我国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现状基础上,比较了中美两国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主要生态因子的差异,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各生态因子的关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研究教育生态学的意义之一,就是把生态意识整合到教育的全过程中去,促使课堂与社会以及课堂内部关系的转变.而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微观教育生态系统,是由多种生态因子组成的.组成课堂教学的生态因子主要包括生态主体、生态信息、生态环境三大类.生态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5.
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所依、本质所归,但目前融合程度不高,未能达到理想的办学愿景。教育生态学作为沟通自然科学与教育科学的"桥梁",在资源、信息的动态循环中追求教育要素的优化配置、教育主体的融合协同、教育系统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探索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生态因子优化提升策略,应寻求生态因子最优合力,坚持错位发展、调整生态位属、普及信息技术使生态位范围更广,优化体制机制、引入市场检验、加强内涵发展使生态链更加完善,构建合作空间、加大教育投入、重视文化融合使生态承载力更加包容,建立专业机构、完善保障措施、增强师生效能使生态创新力更富成效,最终实现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的高效运行及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6.
遵循生态规律 构建生态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生态学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课堂教学,剖析教育的生态结构与生态功能,以生态学对研究对象的层次分析,揭示出教育生态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7.
创业教育要为生态文明提供有效的教育形式,这不仅是生态文明发展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适应生态文明的需要。创业教育本身可以视为一个生态系统,生态文明对创业教育提出体制机制的合理性安排、组织结构的完整性构建和价值观的生态性转变三项要求。因此,应健全以"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多方参与、协同生长的有效机制,形成以高校"聚焦合作"的、以创业中心为核心的创业教育组织体系,构造以"课程、师资"为核心的全程植入生态价值观的培养体系,以此发展创业教育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有没有规律、能不能认识规律、怎样认识规律的哲学发问出发,通过对古代哲学家关于"第一哲学"的追寻、经验科学与理性主义的胜利、非理性主义和现象学的挑战的历史回顾,提出了规律是确定性与概率性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自由意志与群体选择的统一、"规律"与"规则"的统一的崭新观点。巴甫洛夫等人的学习研究、杜威等人从人为场景走向真实场景的教育实验、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研究证明,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过程。教育规律认识的每一次深化,都是思想与实证互动、实证研究方法取得新突破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教育规律”与"关于教育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规律的规范表述是教育基本理论的“职责”。本文在哲学逻辑和文意常识上与“内外部规律说”进行商榷,指出该说的问题和漏洞,并提出关于教育规律规范表述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发展时期,然而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形势不容乐观。优化高校教育生态系统应坚持以生态学观念为指导,建设生态校园;进行校本、人本制度改革;促进高校文化生态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政治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受到深度撞击。教育观念需要更新,教育体制需要改革,教育内容需要变革,教育的生态规律应得到充分认识。应用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来研究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与外部生态环境及教育内部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握教育生态平衡的规律,从本质上揭示和解决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链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是教育生态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立法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家庭教育问题频现、政策经验逐步完备、政治关注程度明显增加,三流交汇推开了家庭教育立法的政策窗口。基于家庭教育立法,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明确家庭教育责任、规范家庭教育行为,优化配置家庭教育资源,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家庭教育立法的原理是家庭教育私权利与公权利的认识和平衡,本质是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家庭教育法律执行的关键是协同育人,学校和家庭协同,打造家庭育人主要阵地;政府和家庭协同,健全家庭育人体制机制;社会和家庭协同,构建家庭教育社会网络;妇联和家庭协同,指导引导家庭教育开展。  相似文献   

13.
地方综合性大学法学素质教育的目标与法学教育改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机制,主要目的在于积极转换教育理念与人才观念,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最终实现知识背景交叉化、综合能力现代化和个人素质全面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法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品质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如何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对法学教育改革的引领作用,是法学界与教育界面临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14.
自清朝末年以来,伴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变迁和动荡,我国法学教育也走上了一条非常曲折的发展道路。纵观100余年的历史,我国法学教育的演变体现了时代性、间断性、非自主性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高校德育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也是一个有其内在规律的发展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分析高 校德育的特点,科学把握高校德育规律。这就要求在高校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循接受规律、合力规律、层次规律与扬弃规律。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法学不能脱离实际而进行孤立的理论研究,而诊所式法律教育依托法律诊所,采用互动式教学,将法律实践融入学生理论学习之中,对增强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对21世纪法学院教育的理论,培养模式以至目标的实现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法律精神是以“和谐”为基本点、以“效率”为首要目标、以“平等”为终极价值的一个层次性、多元性的统一体。法律精神的培养应是当今法学教育的重中之重。法律精神的培养应渗透到课堂教学、案例教学、诊所教学、模拟法庭、考试方式等法学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对教育行政执法的界定模糊,加剧了权力运行的强弱两极化格局:在狭义层面,执法主体单一、行为种类有限、执法范畴狭隘导致教育法律的实施效果相对有限;而在广义层面,管制任务宽泛、程序制约粗疏、裁量空间扩张又使得执法权行使的自主性有所彰显。欲消解这种强弱两极化的表象,既要坚持广义的教育行政执法概念,更要将多元执法主体和行为纳入行政法规体系,与行政法治的基本理念、原则、制度相衔接,还应当兼顾法律实施的一般性与教育法调整对象的特殊性,实现刚性执法与柔性执法、协同执法与相对集中执法权、硬法规范与软法规范的结合,充分发挥不同执法体制机制在教育治理中的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法制的历史发展,历经日据时期、国民政府戒严时期和解严后时期三个阶段的变革,逐渐形成了以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在社会转型时期,台湾的高等教育通过大学法的修订启动改革,以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和人事制度改革为切入点,通过司法审查和大法官解释等法律实践活动逐渐推进高等教育法制的发展。这对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我国高等教育法制发展均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法本取消论"与法学教育的困境和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法学本科专业就业率低、学生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等问题,有人提出"法本取消论",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应取消法律本科专业。这是一种缺乏理性思考的建议。针对法学本科不景气的现象,首先应该在对法学教育现有制度进行重新反思的基础上,从多方面找原因并冷静地逐一分析,然后对症下药;其次从招生数量、入学条件、教育教学过程改革以及就业机制等方面进行整体性的设计,从而使法学本科教育走出困境、找到出路。因此,法学本科教育遇到的困境并非仅仅通过取消这一武断的方法就能解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