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规模侵权一旦发生,会给众多的人造成损害,对这些损害的救济不仅事关被侵害人的切身利益,而且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政府介入大规模侵权事件,为被侵害人的损害救济提供便利条件,对被侵害人实施救助,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探索建立政府介入大规模侵权损害救济的机制,比如政府介入的条件、方式、管理体制、行为约束规则等,其目的在于为政府介入提供规则指引,规范政府的介入行为,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充分救济大规模侵权受害人,实现权益保护和社会和谐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私法赔偿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环境侵权赔偿责任所特有的社会需求。建立分散公害损失、及时救助环境侵权受害人的环境侵权责任社会化机制已成为环境侵权救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环境赔偿基金和环境行政补偿为主要方式的环境侵权责任社会化模式在理论上能够得到充分的论证,那么,在实践中就应该得到完善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前的《侵权责任法》重视了环境侵权行为的特殊性,进行了特殊侵权责任制度设计,但在价值判断和制度机理上依然秉持私权保护理念。这使得当前的环境侵权救济机制存在着诸多内生缺陷和实施困境,其症结可以归结为环境侵权所致损害超越了传统民事侵权的损害结果。环境侵权中"对环境的损害"以及生态利益的损害已经不能在传统侵权结果责任框架下寻求救济,必须引入环境侵权行为责任理念,并相应地进行制度设计。该制度设计的核心在于行为责任性质界定下环境侵权的认定依据,环境标准制度可以发挥环境侵权认定的制度功能。  相似文献   

4.
环境侵权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传统单纯地依靠无过错责任原则追究环境侵权人责任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求,而且环境侵权损害在确定责任方面存在困难,同时,我国现行的损害救济存在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损害的社会化救济制度势在必行。通过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公共补偿制度等社会化救济制度,能够使受害人及时有效地得到赔偿。  相似文献   

5.
环境侵权是因行为人污染环境造成他人财产权、人格权以及环境权受到损害,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特殊侵权行为。环境侵权法律救济是环境法和民法都非常关注的重大问题。同一般民事侵权相比,环境侵权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环境侵权法律救济也应有自己的特殊理念。从有效救济和全面考虑的思路出发,环境侵权法律救济的基本理念应确立为:环境(权利)保护与经济发展之兼顾;受害人保护之适度倾斜;事先救济与事后救济之并重;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之结合。  相似文献   

6.
第三人侵权引发的工伤事故责任,认定时往往出现工伤保险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竞合,并由此形成多种损害填补制度并存的局面,选择何种救济模式关系到劳动者、用人单位、社会等多方主体的利益平衡。通过介绍国外解决此问题的四种不同模式,结合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在确保全面赔偿和不违背"受害人不应因遭受侵害获得意外收益"原则的前提下,对工伤保险待遇与民事侵权赔偿竞合时的救济模式进行探讨,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只规定了行政侵权受害人有获得物质赔偿的权力内容,而没有规定行政侵权受害人有获得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权利,而日本及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却已将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金制度予以法制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精神损害的物质赔偿作为行政救济手段已是现代民主法制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行政垄断赔偿责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垄断是国家行政机关运用行政权力实施并保护的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行为,通过立法和司法避免与防止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给经济生活造成损害以及对行政垄断造成的损害进行补救已不容忽视。本文对行政垄断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了界定,分析了行政垄断损害赔偿责任构成的侵权主体要件、侵权行为要件、侵权损害结果要件以及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关系要件,提出了行政垄断损害赔偿责任实现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9.
公立高等学校具有行政主体与自治主体的双重角色,相应地其侵权救济制度也分为两部分:其一为行政行为侵权的救济制度,其二为自治行为侵权的救济制度。行政法治是行政行为侵权救济制度构建的价值基础与制度基础,行政行为侵权救济制度包括:符合正义标准的程序制度、行政复议制度、行政诉讼制度以及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0.
在发生高楼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时,为了分散损失,维护受害者的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安宁,通过保险的方式提供救济有积极意义,但也有其自身的弊端,保险救济方式不是最佳的方式;将高楼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的问题完全脱离侵权法的框架,交由社会保障的途径予以救济,则过于理想化,忽视了社会保障机制本身存在着的无法解决的难题;物业管理人承担责任是过错责任,是有条件的,不能作为处理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责任的一般原则;侵权法规范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责任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侵权行为中的次级责任是指一方当事人应为另一方的侵权行为承担的法律责任。普通法中次级责任通常包括替代责任、共同责任、以及企业责任等。通过对普通法系侵权行为中的"次级责任"及英美国家中相关案例进行解读和分析能为明确中国法律意义上的侵权责任提供启示和帮助,促进中国法律的完善与适用。  相似文献   

12.
各立法例对于侵权行为法律效果的规制模式的不同选择,与其各自对债务与责任之关系的理解密切相关。民事责任是对民事法律关系的保障,这种保障功能有历时性的、两个层次的表现形式。债的模式侵权法在逻辑上和价值上都较之于责任模式具有优益性。我国应当坚持传统的债的模式侵权法,与绝对权、请求权制度一道共同构成民事权利保护的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3.
环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经历了一个从过错责任到无过错责任的发展过程。然而实践证明,无过错责任在保护受害人的同时,在加害人和受害人之间形成了新的不公平。从预防环境侵权的角度来看,无过错责任并不能充分激励加害人采取预防措施。无过错责任固有的缺陷使得单一的归责原则难以解决纷繁复杂的环境侵权纠纷,建立一个无过错责任和过错责任并存的归责原则体系是平衡各方当事人利益、实现公平正义的关键。在合理配置无过错责任和过错责任的过程中,引起环境侵权的原因行为的类型以及加害主体和加害行为是否具有营业性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第三行为属侵害无过错配偶方配偶权而非名誉权的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5.
目前各国有过失推定责任、过失责任、严格责任等不同的父母责任制度建构,法经济分析从父母责任制度的供求分析出发,指出假定未成年子女效用最大值为常数,为使损害的社会成本最低,归责原则应是严格责任与过失责任的复合,对父母监督义务的存在实行事实判断,并令父母与具有责任能力的未成年子女负连带责任,而原告的过失则仅作为父母过失责任的抗辩事由。  相似文献   

16.
共同侵权行为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应为共同侵权行为概念的明确界定,而概念的界定应建立在侵权行为制度体系的整体框架之内,缺少对制度研究的宏观把握,难免会出现概念界定过于宽泛或过于狭窄而影响到微观制度架构的合理性。共同侵权行为概念的基本要素为主体、意思联络、损害结果及连带责任,由此引入与共同侵权行为相关的一些概念,如单独侵权行为、独立的侵权行为、并发的侵权行为、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行为、不真正连带责任及分割责任等,最终将共同侵权行为准确地置位于侵权行为法体系中的多数人侵权这一框架之内,避免共同侵权制度内在结构发生“病变”而异化为多数入侵权制度。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中,环境侵权行为在日益增加,但其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文章从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因果关系及赔偿原则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立法者能尽快完善中国的环境侵权行为法,均衡环境侵权双方当事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好意同乘侵权行为,国外立法与研究多倾向于减轻机动车辆供给者的赔偿责任,我国现行立法对此暂无规定,司法实践与学界普遍认为好意同乘并不是机动车辆供给者的免责事由。该文重点探究好意同乘侵权行为的内部关系,从而明确其价值导向、归责原则、具体处理规则等问题,旨在对好意同乘侵权行为有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侵权行为法上的注意义务是客观的注意义务,注意义务在侵权行为法上不仅是违法性要素,也是构成要件要素。应当以注意义务为核心,重建我国过失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这一构成要件包括:注意义务的存在、注意义务的违反、因果关系及损害结果。  相似文献   

20.
法官的程序侵权,尤其是并没有达到违法程度的程序侵权,是律师在诉讼活动中所面对的一个常见问题,而且法律上并没有相关的救济规定。目前的解决途径只能通过行政性的投诉、上访,而这却正是律师个体所不敢也无力采取的途径。在程序侵权制裁程序还没有建立之前,或许由律师协会来承担这个维权投诉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