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事流变研究不能说是一个很新的领域,古人即曾注意到这一问题,但真正现代学术意义上的故事流变研究,应该说是从上世纪20年代顾颉刚发表其关于孟姜女故事的研究成果开始的。虽然顾氏的研究是服务于其古史研究的,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无疑给后来的学者以巨大的启示。故事流变研究的"故事"可以是历史故事,也可以是文学故事;主要目的也不是还原"故事"的实相,而是梳理故事在时间之流中逐渐蜕变的轨迹及其变形背后的"推手"。因此,从古代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挖掘搜罗出相关文献,进行认真审慎的梳理,并寻绎出细微但重要的变化背后的原因,是此项研究中应该致力从事的工作。本栏目此次推出的三篇笔谈大致可归入中国古代故事流变研究的范畴。伏俊琏和杨晓华《故事流变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以大量的实例探讨了故事的分化、研究方法与意义等故事流变研究中的几个重大问题,对具体的故事流变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黄果泉《狐精故事的流变及其人类精神内涵的演进》梳理了秦汉、魏晋六朝及唐宋以降三个阶段狐精故事的流变,并探讨了狐精故事流变过程所体现出的由宗教精神向艺术精神的演进;张富春《五通:神祇中的西门庆》探讨了宋代以后小说中的一个民间神祇五通故事的演变,认为五通故事表现了神人间金钱与贞操的博弈。作为当前这方面研究实绩的部分呈现,这组文章从理论到实例、从经典到民俗,多方位、多视角、开放性地探讨了故事流变的一些相关问题。我们集中刊发这组文章,也是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将中国古代故事流变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2.
故事流变研究不能说是一个很新的领域,古人即曾注意到这一问题,但真正现代学术意义上的故事流变研究,应该说是从上世纪20年代顾颉刚发表其关于孟姜女故事的研究成果开始的。虽然顾氏的研究是服务于其古史研究的,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无疑给后来的学者以巨大的启示。故事流变研究的"故事"可以是历史故事,也可以是文学故事;主要目的也不是还原"故事"的实相,而是梳理故事在时间之流中逐渐蜕变的轨迹及其变形背后的"推手"。因此,从古代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挖掘搜罗出相关文献,进行认真审慎的梳理,并寻绎出细微但重要的变化背后的原因,是此项研究中应该致力从事的工作。本栏目此次推出的三篇笔谈大致可归入中国古代故事流变研究的范畴。伏俊琏和杨晓华《故事流变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以大量的实例探讨了故事的分化、研究方法与意义等故事流变研究中的几个重大问题,对具体的故事流变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黄果泉《狐精故事的流变及其人类精神内涵的演进》梳理了秦汉、魏晋六朝及唐宋以降三个阶段狐精故事的流变,并探讨了狐精故事流变过程所体现出的由宗教精神向艺术精神的演进;张富春《五通:神祇中的西门庆》探讨了宋代以后小说中的一个民间神祇五通故事的演变,认为五通故事表现了神人间金钱与贞操的博弈。作为当前这方面研究实绩的部分呈现,这组文章从理论到实例、从经典到民俗,多方位、多视角、开放性地探讨了故事流变的一些相关问题。我们集中刊发这组文章,也是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将中国古代故事流变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先秦至西汉典籍中的狐精是一种害人的妖兽,东汉时的狐是符合儒家尺度的瑞兽,魏晋六朝的志怪小说中出现雄性狐精,形成“雄狐”型故事,唐传奇中的狐精外表美丽,才华卓越,《聊斋志异》集中国古代狐精故事之大成。  相似文献   

4.
"故事"是传统叙事文学的核心。施蛰存在小说里对"故事"十分用心经营。作为一个站在现代和传统的交汇点的作家,他把现代和传统都融入到了"故事"里。在《塔的灵应》《黄心大师》《夜叉》《魔道》这四篇故事性很强的小说里,他对古代神佛故事和志怪故事进行了重写,从古代文体资源里写出了现代,从神佛小说里写出了人性,从志怪小说里写出了人心,并在叙事手法上表现出了前卫的姿态。施蛰存没有完全剥落传统的色调,展现出了作为一个"兼容"的海派作家的气质。  相似文献   

5.
白蛇故事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它最初起源于民间发现巨蟒的传闻,并受到唐代谷神子《博物志》中《李黄》《李琯》的影响。宋元话本《西湖三塔记》进一步反映了白蛇故事的基本梗概。明代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则是它的定型之作。清代方成培《雷峰塔》传奇和玉山主人《雷峰塔奇传》将其日臻完善。笔者试图通过叙述白蛇故事的演进历程“淫欲——悲情——圆满”,来解释隐匿在这种变化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鬼母育儿”型故事是一个世界性的故事类型,在我国民间的流播极广,通过古代典籍文本和当代采风记录文本本的梳理和比较,可以大致钗勒出该类型及其亚型的结构特征,流变轨迹和故事形成的文化背景及其叙事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7.
论貂蝉故事的源流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貂蝉故事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本文通过对前人有关貂蝉历史记载的考辨和对众多貂蝉故事文本的分析解读,初步梳理出貂蝉故事发展演变的脉络,并考察其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8.
杨家将的故事经历了一个由历史事实到民间流传再到舞台演出最终进入章回小说创作领域的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一点,与《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辞记》等章回小说名著的成书过程基本相同。但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却一直没有集大成之作,这又与三国故事、梁山故事、取经故事、岳飞故事的情况大不一样,可见杨家将故事的流变过程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积淀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回鹘文《荀居士抄〈金刚经〉灵验记》源自汉文灵验故事,梳理这一故事的源流演变有助于考察应验故事流变历程。写经灵异故事之演变体现了民间写经、《金刚经》信仰等风气的盛行,折射了佛教普及化与世俗化的时代特征。回鹘译文反映了回汉民族以佛教文化为媒介的交流现象,记录了回鹘接受大乘经典的真实情况,对研究回鹘佛教信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朱淑鸾 《文教资料》2009,(10):14-16
莎乐美的故事起于《圣经》,在《圣经》中叙述的是施洗者约翰为信仰和真理而殉道的故事。然而,这个故事所蕴含的艺术因子并非仅止于此,故事潜在的衍生性、辐射性不断地成为后世众多诗人和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原型。文学在莎乐美这一故事题材流变中表现出想象的丰富性、创造的多样性、内容的独特性。莎乐美故事在文学领域的流变映照着时代文化的变迁,亦体现着文学创作的个体性。本文对莎乐美故事的流变,以及莎乐美在中国的影响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1.
《警世通言》第二十一卷《赵太祖千里送京娘》是世代累积型的作品。冯梦龙编辑时加入“京娘自杀”伦理结,体现晚明尊情与风教共存的风气。故事流变实反应故事来源中历史与民间伦理的对立,文学与历史的显影、阴阳二重性与因果伦理的断裂。冯梦龙提出的“情教”作为小说创作的典型策略之一,试图将因果报应这一普遍道德伦理结构与“情”结合,填充文本空隙,使之向传统历史叙事话语靠拢,又制造了新的伦理矛盾与冲突。这启示我们应以伦理学眼光重新审视传统故事流变与文史互证等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先从国内外学者对"故事化教学"的概念界定入手,再从中学历史教材与教学相互渗透的角度阐释将故事化教学运用于中学历史课堂的必要性。最后以《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为例,从教学语言、教学技巧和学法指导这三方面对故事化教学的课堂实施策略进行综合论述,探讨故事化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女状元"故事在当代的传播,主要表现在影视作品的改编上。改编后的"女状元"影视作品,在传统固定的情节结构之外都进行了创新和变异,在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方面富于时代特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它满足了观众对古代易装状元冒险经历的好奇心,对男女平等智慧观的肯定以及对幸福婚姻生活的期待。通过研究,以期考察"女状元"故事在当代传播过程中发生的流变及其背后隐藏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方未艾 《华章》2011,(2):28-29
一、整体探讨 《铸剑》是鲁迅《故事新编》里风格非常独特的一篇文章,“通过眉间尺为父报仇雪恨的故事,赞扬了古代人民反抗暴虐的大无畏精神。”  相似文献   

15.
"章台柳"故事最早见于唐代许尧佐的传奇小说《柳氏传》,讲述了才子韩翃与姬妾柳氏的爱情故事。"章台柳"故事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深远的影响,曾被改编为戏文、杂剧、传奇和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同时,作为古代娼妓的代名词,"章台柳"意象的形成和发展是古代中国经济、社会、文学共同发展的结果,反映出一种对自由精神的追求,一种男权社会独特的审美方式和特定历史时期特殊的两性关系群体现象。  相似文献   

16.
文小木 《特区教育》2014,(12):18-18
每篇文章背后都会有个小故事,每首诗歌背后同样有自个的故事。我们去阅读一首诗歌,除了看看诗歌本身的韵昧,如果能看看诗歌背后的故事,该多么的有意思。 在小木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和一个朋友发生了争执,回到宿舍之后,越想越难过,越想越心不甘,于是,便想将我和她之间的故事记录一下,写成一本小说。说干就干,小木拿过本子,列下了提纲。也许是重新梳理了一遍,也许是越想越伤心,于是,小木随手写下了这首《朋友》,纪念我的那一段青春岁月。  相似文献   

17.
汪泽 《天中学刊》2015,30(1):22-26
梳理由唐至清《朱蛇记》的文本形态,可以发现其中的故事情节、主题在流传演变过程中所融涉的丰富的文化意蕴,如科举仕宦与文人命运、性别观念和女性处境、故事素材的时代文化功能等。而文学文体因素亦影响到故事流变,人物消长、情节增删等明显演变多由通俗文本实现;史子文献对于朱蛇故事粗陈梗概,起到稳定保存基本形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丽 《教育文化论坛》2012,4(4):123-126
《红军坟的故事》是由一个真实的事件转化的民间传说,但在其流传过程中,意义发生了流变,由一个真实的红色历史故事演变为灵异类的"红军菩萨"。这一演变,虽然从形式上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观念有一定的抵牾,但其内在实质则彰显了广大民众对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心理认同。由此,使国家意志与民众内在心理情感需求形成了一种契合。  相似文献   

19.
坎特伯雷是英格兰中世纪晚期最重要的基督教朝圣地。由于圣徒托马斯·贝克特在殉道后所显示了大量的"神迹",吸引了大量的"善男信女"前往朝圣,祈求获得祝福,治愈疾病。乔叟是英国中世纪晚期最著名的人文主义作家,其名著《坎特伯雷故事》正是以一行香客们前往坎特伯雷朝圣这一活动为背景而完成的。对于《坎特伯雷故事》的文本,学界多以文学的角度来进行解读,但是就中世纪史研究的角度来分析该作品,仍然所涉不深。文章试图以中世纪史研究的角度来对乔叟《坎特伯雷故事》中所体现出的历史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事故新编》研究在整个鲁讯研究中始终滞后,因此,对其研究历史及发展的梳理十分必要。本分析了这一过程,充分肯定了90年代着眼于《故事新编》的独创性而形成的前景可观的人类学与民族学视角的研究,意在揭示,《故事新编》研究从游离于鲁迅创作研究体系之外到进入而得到发展,再从这一研究体系中剥离出来,确立切合自身特点的研究基础与框架而获得深化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