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对中国古典汉诗的翻译主要采用训读翻译法和口语翻译法,其中以训读法为主。本论文尝试以"三美论"的翻译标准探讨汉诗日译,比较两种方法在翻译效果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唐诗在日本文学领域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在日本文学史中,"唐诗是生命力最强大的一种艺术"1)。日本在接受唐诗的过程中,在"训读汉诗"规则要求下,按照"日语文言自由诗"的诗律形式去朗诵、欣赏诗歌作品。其训读规律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限制音节数,以求简洁明快,不失诗歌特有的韵律形式。本论文主要探讨在"唐诗训读"中出现的助词省略现象与诗歌韵律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3.
日本文学史叙述通常将《新体诗抄》作为明治新体诗的开端,然而与《新体诗抄》同时问世的还有其他的"新体诗"集,如《新体诗歌》五卷,在这些诗集中都有"汉诗和译"的现象。汉诗和译实际上是由江户时期的汉诗训读发展而来,并经过俳人之手逐渐形成了日本的"和诗"传统。对比和诗与新体诗之后,发现江户时期的汉诗和译是明治新体诗的一大源头。不仅如此,以汉诗和译为代表的汉文脉也在明治文学的近代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汉字作为古代日本人阅读和写作的主要文字中介,成为日本汉诗产生和发展的独特土壤。汉语与和语一体互动的双语环境,对日本汉诗产生了悠久深刻的影响,使其呈现出独特的双语特征。本文通过分析日本汉诗的双语性性质,探求双语环境在日本汉诗本土特征生成过程中的核心功能。东亚汉字文化圈造就了以中国古典诗歌为主体的经典范式,而日本汉诗则成为这一东亚汉诗体系中的忠实追随者及创新之秀。同时,日本本土语言文字对日本汉诗的隐性影响也是非常深刻而持久的。中日双语的长期交融,形成了日本汉诗文特有的训读方式,这一特殊的汉文阅读及写作方式,既有利于日本汉诗汉文的创作繁荣,也隐藏着突破中国诗歌范式的内在动力。本文认为,日本汉诗双语性特性贯穿始终,促进了日本汉诗独特风貌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新选万叶集》是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一部和歌与汉诗并行排列的诗集,关于这部诗集,日本的研究界一直争论不断,尤其是关于和歌与汉诗的关系更是一直无法定论。汉诗中出现了许多与中国汉诗紧密关联,却又不乏自创性的诗句,通过对《新选万叶集》中出现的两个中国人物——"西施"、"潘岳"文学含义的简单探讨,希望发掘其不同于中国汉诗的日本汉诗用法。  相似文献   

6.
作为汉诗日译的主要形式,汉文训读法是否可以称之为真正的翻译?本文站在现代翻译学的立场,就汉文训读法的汉字配读、句法结构转换、诗歌翻译的意象再现等问题,来重新审视汉文训读法的局限性与问题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关于日本人人名的读法,普遍的看法是采用训读。但这只是一个模糊且笼统的概念,并且缺乏有力的数据支撑。以具体人名为研究对象,对日本人人名进行分类和统计,采用实证分析法考察日本人人名的音读、训读和音训混合读法。  相似文献   

8.
日本江户时期汉诗歌坛人才辈出,作品浩繁,被称为日本汉诗创作的"全盛期"。七言绝句"游春和永日韵"共十首,系江户后期著名诗人市河宽斋所作,收于小山林堂藏《宽斋先生遗稿》。市河宽斋曾创办"江湖诗社",培养了柏木如亭、大诗佛、菊池五山等著名诗人,是当时关东地区汉诗创作的领军人物。市河宽斋的汉诗作品格律严谨、内容清新,堪称江户汉诗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9.
崔蒙 《唐山学院学报》2020,32(5):62-65,73
长屋王是日本奈良时代的皇族、朝廷重臣,他爱好汉诗,是奈良时代重要的"文化赞助者"。现存其四首汉诗,分别收于《怀风藻》和《全唐诗》。其汉诗具有日本汉诗发端期的典型特点,文学价值虽然不高,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袭了中国"诗赋外交"的传统,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汉诗英译的评价标准可谓见仁见智,近年来,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探讨汉诗英译问题成为一种新的途径。本文试图从系统功能语法中的概念功能角度评估《红楼梦》"葬花吟"的三个英译文版本,旨在论证功能语言学研究对于汉诗英译的适应性,从而为古诗译文的赏析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2011年4月末,"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会议期间,著名汉学家奚密教授就现代汉诗在美国的传播以及现代汉诗阅读与欣赏等问题与笔者进行了交流。近年来现代汉诗在美国的翻译出版呈日益增长的良好态势,港、澳、台三地的诗歌译介也各有特点。影响现代汉诗在美国的传播与译介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因素。奚密教授强调要用成熟开放的心态去阅读现代汉诗,欣赏的重点要落脚到语言的创新上。系统化地学习是培养诗歌读者的重要保证,多读、细读、慢读是阅读现代汉诗的关键方法。  相似文献   

12.
日本奈良时代、平安时代可以说是日本汉诗文化的兴盛期和黎明期。日本汉诗,指的是日本人用汉语创作的诗,遵从汉诗格律用韵的一种诗歌形式。汉诗从中国传入日本,深受中国唐诗的影响,是日本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本文就日本奈良时代、平安时代的汉诗文化进行了考证和论述。  相似文献   

13.
何谓“日本汉诗”? 日本汉诗是历代日本汉诗人用汉字写成的中国古诗式的诗。 日本汉诗是以唐诗为代表的中国古诗影响并繁衍到海外的最大一脉分支。日本汉诗是从对中国古诗的学习模仿开始的,后来也一直把中国历代古诗作为其楷模和源头活水。因此,日本汉诗与中国古诗有着千丝万缕的亲缘关系。 日本汉诗在其一千三百余年发展史上,曾产生过数千名诗人和数十万首诗,成绩斐然可观,佳作不少。 爱好古诗的朋友们,您对日本汉诗有没有兴  相似文献   

14.
迄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发展史的日本汉诗,是以唐诗为代表的我国古典诗歌繁衍到海外的最大一脉分支。日本汉诗曾深得李白诗歌的沾溉与滋养。本文考察了日本汉诗对于李白诗歌之受容史,进而从诗语受容、诗题受容、韵调受容、风格受容四个层面考察了其受容之形式  相似文献   

15.
日本汉诗来源于中国诗歌,同时又表现出日本社会文化传统的丰富色彩,在东亚汉语文化圈中独树一帜。本文从春季咏叹诗的角度,细致分析了日本汉诗在咏物、写景、抒情、化用典故等方面的特点,揭示出日本汉诗与中国诗歌同源分流的特性,也展现出日本汉诗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 三 棵 银 杏 树 》 是 九 年 义 务 教 育 六 年 制 小 学 语 文 第 六 册 的 一 篇 讲 读 课 文 。 课 文 共 有 5道 " 思 考 · 练 习 " 题 和 一 次 " 练 笔 " 。 题 1是 以 帮 助 学 生 理 解 课 文 内 容 为 主 的 语 言 训 练 ; 题 2、 题 3虽 然 形 式 不 同 , 但 都 是 进 行 读 懂 每 句 话 和 注 意 句 与 句 联 系 的 训 练 ; 题 4、 题 5通 过 " 读 读 写 写 " 、 " 造 句 " 、 " 朗 读 " 、 " 背 诵 " , 落 实 语 言 文 字 训 练 ; 小 " 练 笔 " 目 的 是 增 加 学 生 作 文 练 笔 的 次 数 , 运 用 连 句 成 段 的 …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汉诗教育的主体是中国古典诗词歌赋,也有一部分内容是日本人自己创作的汉诗。日本的各个学校教育阶段的汉诗各有特点和面临的问题。文章试图对日本当代汉诗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作一个系统的描述。  相似文献   

18.
马歌东先生自1987年迄1991年,旅日四载,执教三校,作为造诣深厚的唐代文学研究专家,从译介日本白居易研究人手,发现在日本“曾经有过一个庞大的不能消失的汉诗创作群体和一段辉煌的汉诗兴盛史。……这是一片被冷落已久的荒原,它深蕴着世界文明发展史的奇迹;这是一笔中日两国共有的文学遗产, 却因不同的原因没有得到双方应有的珍视”(《日本汉诗溯源比较研究&;#183;后记》)。  相似文献   

19.
学习“课堂互动”理论 创新教师培训课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课堂互动"研究理论从意蕴、关键概念、课题和挑战四个方面加以论述。学习和分析"课堂互动"理论,触发对教师培训课堂创新的思考,其主要启示是:教师培训课堂应该确立以"参训教师为本位"的培训观;要构建参训教师的"学习共同体";要以参训教师的"实践研究"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河上肇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初接受马克思学说的中介者之一。晚年的他在中国八年抗战时期隐居转入汉诗创作,并投入对南宋抗金诗人陆游为主要对象的鉴赏与研究。他以汉诗创作与鉴赏的方式寄托了反对日本侵华战争的心志,同时也汲取了古典汉文学的精神资源。河上肇汉诗堪称是在文化领域坚持深层的反战抵抗,代表了一种曾经被炮声淹没而值得后人静心聆听的声音。河上肇汉诗不仅从一个特定时代的日本学者的角度,实践了古典汉诗文的现代价值与跨国意义,而且从一个著名《资本论》日译者的角度,提示了古典汉诗文与现代马克思学说之间的精神相通性。后者是“西马”诸家迄今所乏而未能企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