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理想是人OJ对所追求的具有现实可能性并能够转化为现实的对象的想象;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真理是理想的理论基础,理想是自由的观念模型,自由是真理的"物化"和理想的实现。人们在获得真理后,便构建融客观外在尺度与自己的内在尺度于一炉的理想,在情感意志的激发下,通过实践使理想对象化,有效地改造世界.使人获得自主和自由。人类的最终目的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真理指导下,通过实践,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进入共产主义的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2.
实践教学与学分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坤凡 《高教研究》2005,21(4):10-15
一、实践与教学 毛泽东同志在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也就是著名的《实践论》的结论部分,对人们通过实践认识真理的过程作了如下概括:人们“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3.
有感于现实中人们对真理的热情同真理所担负的责任的不平衡,本从人的世界出发,对真理问题进行了考察,真理是仅与人相联系的,在人的世界中,真理获得了其全部丰富的内涵,真理发生于人的实践过程中,具有历史性,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新旧真理的更替,这一过程可以是和平的,但多数情况下充斥着暴力。在对真理的追求过程中,人类逐渐获得自身的全面而丰富的内涵,实现了“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其全面的本质”,世界也真正成为人的自由家园。  相似文献   

4.
现实是有限的,人的精神追求则是无限的,在实践的推动下,人们不断地进行着从囿于现实的有限向着自由的无限的超越。艺术实现着这种超越,而在现实的世界之上构建起理想的世界。在艺术的世界中人们把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沟通起来,在艺术的超越精神光照下,人生由此不再显得局促和艰辛。因此,艺术是人们搭起的从有限到无限,从现实到理想的天桥,它引导着人们进入自由的存在境地。  相似文献   

5.
认识的目的在于获得真理,并在真理的指导下改造世界,使世界满足人的需要,实现客观事物对人的价值。因此,人们的认识活动总是包含着一定的价值追求。价值是人的认识所应把握的一种特定的关系,是指引人们从事认识活动的动力因素与内在尺度。价值体现的是主体的需要与客体满足需要间的关系,是需要在人的活动中的表现形式。在现实生活中,主体满足需要的愿望和动机,集中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在认识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最基本的是以下三种作用:定向作用、评价作用和调节作用。价值在认识中的作用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人类在认识活动中,不仅要追求真理原则,而且要追求价值原则,不仅要追求认识是正确的,而且要追求对人类自己是有利的。只有这样,才能维护人类的整体的现实利益。为了维护人类的整体的现实利益,人们必须重视价值在认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由是人类一直追问的问题和追求的理想,对自由的内涵和特征认识的不同,成为了不同哲学派别基本特征之一。自由观的发展是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关于自由的多种解读有助于后人更好理解自由。后人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误读,其最大的失误之处在于没有区分自由的状态和获得自由的途径。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自由是在于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对我们现今的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由作为人类的核心价值,人类虽对自由理想的追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做了多种尝试,但自由的目标仍是高悬在彼岸世界的至善理想,可望而不可及。无论是康德,还是黑格尔,都未解决这一问题。自由理想的实现唯有借助人类的实践活动,才有可能得到最终的解决。马克思的实践观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连接起来,既摆脱了康德的二元论困境,又克服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为自由理想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认识的任务和目的,就在于不断排除谬误,获得真理;并在真理的指导下改造世界,使世界满足人的需要,实现客观事物对人的价值。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就在解决主体认识客体的问题。但是由于思维方式或者出发角度的原因,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直到马克思提出实践在人类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时,才使得这一问题得到了最终的解决。而为了实现这一认识的任务和目的,就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地发挥认识的主体性,并考虑到实践的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1.建构学习观。客观与建构是知识的一个重要维度。客观主义有关知识的假设是:知识是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被动反映,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教学获得这样的现实映象,获得客观的和正确的真理。而建构主义则认为知识主要是个人对知识的建构,即个人创造有关世界的意义而不是发现源于现实的意义,认为知识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它是主体对经验世界的组织。  相似文献   

11.
自由和“自由哲学”毫无共同之处。自由是一个哲学范畴或政治概念。“自由哲学”是存在主义的哲学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必然是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人们在尚未认识客观规律、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尚未达到目的之前,是没有自由的。恩格斯指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就是说,只有当人们认识了  相似文献   

12.
席勒以康德美学思想为基点对人性进行分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本主义美学思想。其美学思想主要围绕自由、人性、美、艺术和游戏冲动等概念展开。席勒希望通过美学来改造现实人生,实现人性自由和理想人性,但是在美学理论的建构中始终在理性与感性、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矛盾。通过分析席勒人本主义美学中的一些局限性,我们不仅能够更加客观地对席勒美学做出评价,而且能够在建设中国美学理论话语体的系过程中真正获得有益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席勒以康德美学思想为基点对人性进行分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本主义美学思想。其美学思想主要围绕自由、人性、美、艺术和游戏冲动等概念展开。席勒希望通过美学来改造现实人生,实现人性自由和理想人性,但是在美学理论的建构中始终在理性与感性、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矛盾。通过分析席勒人本主义美学中的一些局限性,我们不仅能够更加客观地对席勒美学做出评价,而且能够在建设中国美学理论话语体的系过程中真正获得有益的资源。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关于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内容极为丰富。主要表现在,共产党员必须改造世界观,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坚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邓小平还指出了改造主观世界的途径: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掌握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武器;二是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三是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实现主观世界的改造。学习邓小平关于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科学价值观教育在当代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工作产生于实践活动 ,依赖于正确地把握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客观要求 ,它的功能之一是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关于价值尺度的正确认识。价值意识是实践的主体尺度在人们认识中的反映 ,而科学价值观是价值意识中居于核心和统摄地位的部分。当代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世界观教育、科学价值观(包括人生观)教育和人格教育。科学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理想、人生观、科学观、道德观、审美观等。  相似文献   

16.
传统思维方式对真理的探寻囿于狭隘的认识论视界,强调求“是,”忽略了“应该,”因而人的自由只能是驰骋于虚幻的思想世界。而以实践思维方式来研究真理,则克服了传统真理论的缺陷,不是简单地在求“是,”而是在求“应该”基础上地求“是”。这就在对真的探寻中自觉地注入对善的价值寻求,以求真和求善、“是”和“应该”的统一指向着对自由的追寻,从而使人的自由获得现实可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实践范畴是唯物史观的研究起点和逻辑前提,它深刻揭示了人的真正本质和存在方式,赋予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理想目标以逻辑和历史的合理性。人的实践活动是理性与价值二重尺度在“此在”意义上获得整合的现实表征,因而实践不仅是认识论范畴,更具有人类学本体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在既要认识外部世界,又要认识人自身,还要认识人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逐渐形成和完善起来的。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我们正是在这种改造世界的斗争中,形成我们自己的共产主义世界观、科学的历史观和革命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9.
当前,做好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工作,必须着重从理论、历史和实践维度阐明共产主义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必然性,把握好共产主义信仰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共产主义信仰与人类历史进程及规律,以及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这三方面关系。通过深化理论认知和对历史及现实的反思,增强人们对共产主义的认同感,从而培养和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20.
假借是人类的自觉的创造性意识和行为,尤其是精神性创造的重要因素。人类原始初期,在假借意识支配下,人们现实地改造客体,导致了工具的使用和制作,而当人们想象地改造客体时,假借则成了人类艺术创造的发端。同时,在艺术的创造过程中,假借意识将物与心两者沟通起来,并调节物象与心灵的关系,使物象形态与作者心态达到平衡。艺术由此才能够成为连接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的天桥。于是,假借就成了人们调节与周围世界的平衡关系,达到生存自由的精神需要,也就成了人们从事艺术创造活动的内驱力和原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