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解题活动的反思,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反馈和反思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职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探究往往只满足于能得到正确结果,缺少对过程的深入反思,对思想和方法的提炼更是缺乏意识.因此,强化反思意识不仅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更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实现课改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桑张法 《物理教师》2001,22(10):5-7
由于学生思维活动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特点,大多数学生在思考复杂物理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很少了解影响他的思维的变量,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这样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造成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元认知理论指导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目标下,培养学生的学习反思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文章着重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先分析了培养学习反思能力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当前初中生在数学学习反思方面存在的反思意识薄弱、反思习惯较差等问题,并提出了学生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要点,最后提出了培养策略,旨在帮助学生大幅提升学习反思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论学生学习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生的反思能力是学生学习中的一项基本能力。在教学实际中学生的反思能力普遍较差,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势在必行。学生的反思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根据学者对自我意识的阶段性划分,可把学生的反思分为被动反思阶段、教师指导下的反思阶段和学生自主反思阶段。各阶段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不同,反思内容也应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5.
袁亚萍 《科学教育》2007,13(6):21-22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之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方式。下面结合笔者在科学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谈如何培养  相似文献   

6.
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和有效地自我调节.是智慧成熟的标志。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是不断地向未知领域探索的过程.对自己的探索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也是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习活动优质高效开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从而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使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反思的能力,进而使学生调整学习过程,改善学习策略.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和体现,其显著标志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转变学习方式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富有独特性和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林瑜 《中学理科》2008,(1):85-86
杜威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成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的和仔细的考虑,它包括这样一种有意识和自愿的努力,即在证据和理性的坚定基础上建立信念”.反思不仅仅是回忆或回顾,而是要找到其中的“问题”及“问题”的答案.对学生而言,反思能力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有利于思维品质的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9.
现代学习方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其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那么如何在音乐课程堂中落实现代学习方式呢?  相似文献   

10.
华农  张小平 《中学文科》2005,(12):29-29
新课程倡导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学习方式的改变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内隐性和自动性特点。大部分学生在思考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很少了解影响自身思维的因素,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无法独立地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从而使自己很难控制思维过程,导致许多学生认为历史难学。  相似文献   

11.
“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反思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日益受到师生的重视,但怎样提高反思能力呢?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地培养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同时,教师也要通过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等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提出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转变那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实践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整个解题活动的反思,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反馈和反思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职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探究往往只满足于能得到正确结果,缺少对过程的深入反思,对思想和方法的提炼更是缺乏意识.因此,强化反思意识不仅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更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实现课改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中。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有明确的要求:高中数学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数学探究有助于学生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我时常给学生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并与学生一起共同探讨,感受研究性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发展自身主体性的支配、调节和控制的能力。在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有;巧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看准火候,把握分组合作讨论的契机;采用丰富多彩的合作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能力;合理运用评价机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要注意摆正教师角色.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教会学生讨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徐宝风 《陕西教育》2011,(10):24-24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益.而且小学生的思辨能力正在逐步形成,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学会反思,养成反思的习惯,进而提升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数学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傅小娟 《学子》2015,(6):23
在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往往偏重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转变的研究,忽视了对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表面。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应充分关注学生反思品质的培养。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反思,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一、学习前的反思学习前的反思是指导性的反思,在探究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自主选择,推荐探究方法的反思活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在提倡教师加强反思的同时,也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正学“懂”,学“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力呢?  相似文献   

20.
林淑芝 《辽宁高职学报》2005,7(4):144-145,153
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的脆弱性决定了培养他们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性.为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要提高学生对挫折的认识,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同时,也要对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和就业意识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