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芝加哥学派城市社会学相关理论为基本框架,选取大众媒介对周立波海派清口火爆申城现象的报道为研究对象,考察媒介是如何塑造并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本研究发现,海派清口通过媒体表达与传统滑稽相声进行自我划分,强调并突出上海文化的独特性。在彰显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时建立起文化自豪感和对文化的集体认同感。媒介通过对城市文化的关注唤醒受众获得注意力;城市借助媒介将本土文化的符号化得以稳固并扩散。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奇观/表演理论范式,对海派清口受热捧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本文认为,海派清口举起的海派文化大旗和中产阶级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自我身份建构的需要,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但从本质上来说,海派清口仍然立足于固有的城市文化,没有表现出将上海文化和其它地方文化有机结合的能力,无法更新受众对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理解,难以形成新型的都市文化。  相似文献   

3.
目前,一些搞笑类广播节目迅速走红,收听率居高不下。如沈阳都市广播的《娱乐二人转》、辽宁乡村广播的《农村乐子笑掉牙》、长春交通广播的《头号大喇叭》等都在当地的收听市场中鹤立鸡群。这类节目大都是模仿和借鉴"二人转"艺术,用东北方言、俗语说笑话、讲故事,注重即  相似文献   

4.
周立波,1981年进入上海滑稽剧团,师从上海曲艺界暨滑稽界元老周柏春,成名于80年代末。2008年底,由周立波创作的海派清口《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在上海引起了轰动。海派清口区别于依赖色情笑话的荤口,以幽默盘点时事,是一种带有浓郁海派特色的单人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5.
纵向来看,相声艺术的发展体现出较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在相声最初的发展中,相声艺人不仅在演出中学唱戏曲、曲艺,而且通过反串的方式参与戏曲演出;在1949年以后,相声演员着力推陈出新,"传统相声"的演出空间被大大压缩,相声作为"语言艺术"的主体性得到凸显,而与戏曲、曲艺的关系日渐疏远;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郭德纲及德云社为代表的一批相声艺人接续传统,上演大量传统相声,并在演出中学唱戏曲、曲艺,参与戏曲演出,同时也恢复了过去班社体制,体现出较为明确的接续传统的艺术追求。对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声来说,接续传统应集中于艺术层面,深入挖掘传统段子及传统的表演技巧,并以审慎的态度剔除"传统"中的不良成分,从而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实现艺术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6.
东北"二人转"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起二人转,大多数人会想到赵本山。尽管他是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以表演小品而走红的,但这位“笑星”骨子里流淌的却是二人转的血。说起二人转,很多人也会想到吉林。如今吉林省的二人转俨然成为一项文化产业,剧团多,演员多,演出多。然而,关于二人转的起源,却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史话。在文化部公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01项保护名录中,东北二人转的排位序号为第262号,申报地区为辽宁省黑山县、铁岭市,黑龙江省海伦市,吉林省吉林市。关于东北二人转的起源,民间有不同的说法:有说是王母娘娘蟠桃会留下的,有说是周庄王留下的,还有说是…  相似文献   

7.
从《奋斗》与《蜗居》看电视剧的地域流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个性特征愈发明显,一大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电视剧破土而出,日渐形成气候,并且形成了以各种地域文化为基础的流派,"京派","海派"、"岭南派","陕派"电视剧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第4期上发表金东水同志《话说新闻改革的“京派”与“海派”》一文,这确实是值得一议的问题。我先要说,金文题目不够确切。应当是新闻写作的“京派”与“海派”,是就新闻业务领域而言的。金文说成“新闻改革的‘京派’与‘海派’”,新闻改革的范围比较广了,除了新闻业务问题之外,还包括新闻体制等等大问题。而且就“改革”而言,是不大好分什么“派”的。金文一开头讲在上海好新闻评选会上听到的。这话正好是我在会上说的。但这种说法的真正来源是在北京或其它地方。我在会上说,北京有一种说法:新闻有“京派”、“海派”之分,我  相似文献   

9.
毋庸质疑,以四川电视台为中心的西部纪录片已成为我国纪录片创作中重要的流派之一,它与以中央电视台为中心的京派纪录片、上海电视台为中心的海派纪录片可谓是三足鼎立。西部纪录片不同于京派长于宏大叙述,也不同于海派小中见大、细腻感人,它具有浓郁特色的西部民族风情与自然风光,真实地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相似文献   

10.
张玉洁 《大观周刊》2011,(51):29-29
二人转,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它独特的表演形式与东北民俗密切相关,表演中充满了喜感,并且拥有浓烈的地域风格、浓郁的泥土气息,独特的乡音乡情,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二人转的根便是东北这片黑土地,它的广为流传也是在东北这个大平原上,同时,二人转的独特魅力也深深植入老百姓的心中,本文将对东北民俗文化,东北二人转,以及二人转中的东北民俗文化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以"通过仪礼"为分析概念,考察东北丧葬仪礼①中的"二人转"展演。哭七关和哭十八包在灵棚前——这个神圣的空间中演出,是具有"神圣"意义的二人转;舞台上演出的二人转则具有极强的现世性、现实性、戏谑性和狂欢性,是"世俗"的二人转。这些表演在丧葬仪礼中发挥不同作用,一方面,帮助死者通过"阈限"到达极乐世界;另一方面,也帮助生者重新建构因死亡时间而被打破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2.
一 当复旦大学出版社准备将近年来出版的学术著作中挑选一部分精品作为博学文库重新出版时,我首先想到了许道明教授的<京派文学的世界>和<海派文学论>.真个是白云苍狗,不意间,许道明教授已然仙逝两年,可以说,重新审定和出版这两部著作,不只是对许道明先生的怀念,不只是对其学术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发扬,更是对海派和京派研究的深入."小说历史的延续不是因为作品增加,而是'发现'的连续不断."①其实,对于学术研究,其历史的发展也是"发现"的连续不断.  相似文献   

13.
《壹周·立波秀》(下称《壹周》)首轮播放高调收官之后,重庆、江西、吉林、广东等卫视以及地方频道迅速跟进,将海派清口迅速推向了全国的电视观众。《壹周》作为一种海派文化样式的首次"触电"尝试,也作为一种全新的脱口秀节目样式,  相似文献   

14.
1972年至2000年,我在中央台从事曲艺编辑工作,主抓相声。20世纪80年代是相声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相声人才,也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柏声作品。侯耀文就是这个时期脱颖而出、迅速走红的一位相声新星。  相似文献   

15.
忆恩师王决     
陈连升 《中国广播》2007,(12):72-75
今年11月14日是我的恩师,集曲艺编辑家、作家、评论家、理论家、教育家于一身的王决先生逝世十周年的日子。王决先生在世的时候,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称他为“肚子里有真东西的曲艺篓子”,相声老前辈马三立称他为“肚子里宽绰的曲艺真行家”,北大中文系教授、曲艺理论家汪景寿称他为“学识渊博在曲艺界赫赫有名的全能艺术家”,相声界第二代领军人物马季称他为“曲坛耕牛”,曲艺界同行称他为“活字典”。  相似文献   

16.
烸铂 《档案天地》2014,(9):35-39
正赵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1951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南宫,相声表演艺术家。1968年下乡到兵团三十二团五连。当过农工、开过拖拉机。曾创作表演革命故事等曲艺节目,多次参加文艺汇演受到好评,是兵团的优秀曲艺演员之一。1976年赴京参加全国曲艺调演,同年调中央广播说唱团演员。1985年,曾荣获中国十大笑星称号。名字的由来其实赵炎本不叫赵炎,他叫赵  相似文献   

17.
"打官司告状的,该钱不给赖账的,骗人的,挠扛的.都是河南北上的."这是一位东北二人转小品演员在《新唱摇头擦皮鞋》光盘中说唱的.  相似文献   

18.
读余秋雨的文章总有一种地域的认同感,换句话说,总觉得文章是出自一个南方人,甚至可以更确切地说,出自一个江浙一带人之手,这就是所谓的“海味”十足的缘故吧。常听人说起“海派”“京派”,那么何为海派京派,似无确切定义;窃以为,海派文章与京派文章相比,无非写得聪明些,灵秀些,读来更轻快些,这也许也是余文的特色吧。余文老少皆宜,雅俗共赏,一时洛阳纸贵,为何?这是由于他的“化功”地道,他能把景观、文化知识与自己的体验感受融化出一篇篇洋洋洒洒、有品位的记游文,亦能处处顾及文化,而这文化又非专一性,而是普及性的,正投合在广大读者口味的共同切面上。我读了他的《文化苦旅》和《霜冷长河》,两者比较,觉得《文化苦旅》强多了,这确是一本优美、顺畅、有一定文化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武装侵略行径,引起了东北人民的反抗斗争.基于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保家卫国的爱国热情,基于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协助下,东北各阶层人民和东北军中的爱国官兵,纷纷组织"救国军"、"自卫军"、"义勇军"、"红枪会"、"大刀会"等抗日武装,以其巨大的规模和风起云涌之气势,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抵抗.  相似文献   

20.
政治、经济和传媒方面存在文化差异导致京沪报纸对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差异.本文以<新民晚报><北京晚报>为例,从媒体选择、时段安排、新闻来源、报道内容等方面对京派和海派报纸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总结地域文化差异对其报道的影响,以期为地方纸质媒体的公共传播报道提出地域文化导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