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师:看老师板书课题,我们要认认真真地写字,踏踏实实地做人,“声”字要注意上横长,下横短。看了课题你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国标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掌声》写的是这样的故事: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几年以后,英子在给“我”的来信中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这信的内容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3.
《已死的母熊》课文 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中要害,端坐不倒。近视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猎人感动,遂终身不复猎。  相似文献   

4.
“田老师.你知道吗?那天我给你的掌声最响……”看了高一同学写给我的小纸条,不由地把我带回了那难忘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语文味是什么?"语文味"指的就是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要让学生从语言入手,从品味语言达到运用语言,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做足语文味呢?最近,笔者在杭州聆听了全国语文赛课一等奖获得者蒋军晶老师的一堂课,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语文味。一、"读"占鳌头——让读饱满一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陈琼 《广西教育》2014,(33):61-62
最近,笔者观看了特级教师林丽的教学视频《掌声》。林丽老师用"掌声"进行精巧的课堂引入,对教材合理安排,突出重点,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培养了语感,情感得到升华,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发展了思维,突出了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7.
关于陈毓秀先生,我这样的80后年轻教师来说并不熟悉,想象中的应该是戴着厚重的眼镜、神情严肃又古板的老学究,但看到对陈老师的采访和照片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年第3期),才知道陈老师是一位女先生,看上去很是和蔼可亲。从字里行间了解陈先生的人生经历和从教生涯,从中获得的感悟与启迪激励着我“向着掌声出发”。  相似文献   

8.
掌声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小朋友,有人给过你掌声吗?因为什么为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心情怎么样?你为别人鼓过掌吗?为什么为别人鼓掌呢?”在慢慢唤醒学生生活体验的同时,悄悄地把孩子们引领到课文中掌声的氛围当中来,师生共同体验感受着掌声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在哈尔滨执教了一堂六年级的作文课:写一篇应用文——书信,给母校提建议。靳家彦老师以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教学理念、风趣生动的教学风格,向我们展示了语文教学的崇高境界。笔者记录下几个经典片断与同仁共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前,文言文教学有两个怪现状:一是公开课重"文"轻"言",二是家常课重"言"而轻"文"。这都不是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应有之道。文言文教学要从文本出发,让学生诵读感悟,将文字读通读顺,体会文言文语言表达特点;要从学情出发,展开游戏活动,让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的思想性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传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文莉 《四川教育》2007,(11):22-22
《一只小鸟》是冰心作品里一篇催人泪下、促人深思的课文。对"小鸟"形象的把握,是学生能够对话文本的关键,也是把课上厚的着力点。杨丽老师在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融生活体验于语文学习,化文字为生动的画面,化文字为美好的情感,化文字为高尚的道德,不露痕迹地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感。  相似文献   

12.
刘苹 《湖北教育》2007,(3):24-27
片断一:紧扣题目——谈话揭题,以疑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得到过掌声吗?谁愿意谈谈你得到掌声后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教材简析:《掌声》(苏教版第五册)这篇课文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相似文献   

14.
四川巨震,举世震惊,举国哀痛。“灾难——生命”,这是一个多么适时的话题,眭如军老师正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机发起了这次特殊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了认识灾难、感受爱心、宣泄情感、思索生命的平台。它紧紧把握时代的脉博,直切学生的心灵。活动中,孩子们搜集、整合(资料)是那么认真,阅读体验是那么投入。  相似文献   

15.
特级教师杨明明老师的一节古诗《母》的教学,让我回味无穷。她的教学风格、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设计.以及对教材的挖掘、开发、利用,都让入耳目一新.宛如一股清泉给古诗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听多了,常常觉得过于喧闹,常常觉得老师把本来简单的问题弄复杂了,常常觉得语文课少了些独有的韵味。这次听薛法根老师的课,被静谧和谐的课堂氛围所感动。薛老师没有张扬的语言,没有夸张的神情,所有的引导就像“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相似文献   

17.
特级教师李明新老师曾来到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中心小学为我们上了一节公开课——《趵突泉》(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这次零距离的接触让笔者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实与活的语文教学"课堂洋溢的巨大张力和迷人魅力。  相似文献   

18.
邵金芳 《江西教育》2014,(12):16-18
三年前,我有幸跟随吉春亚老师的课堂三个月,每天听一节课,享受着吉老师给我们精心准备的精神大餐。当然,老师也提供给我们实践的机会,有时说课给她听,有时上课给她看。每次上课前的教案,吉老师至少会指导我修改三遍后才能走进课堂。印象最深的就是跟随吉老师学习上《金蝉脱壳》一课。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语文教学似乎又是问题多多了。跑了许多地方,听了许多课,终觉语文课新名堂多了,语文味淡了,浮躁气重了。听了陈建先老师《钱学森》一课的教学,八个字直撞心门——高潮迭起,回肠荡气。何出此言?看了下面的教学实录,我想,大家会找到答案的。  相似文献   

20.
韩英蓓 《广西教育》2005,(1A):34-35
常听人说,特级教师的最大本事是把简单的教案上出精彩。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苏州特级教师徐斌的“认识乘法”一课,印证了这一说法。徐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学技艺、挥洒自如的教学风格博得了听课老师的赞赏。下面对徐斌老师的“认识乘法”教学预案与课堂教学实录进行对比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