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蓉 《湖北教育》2022,(7):37-38
<正>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习作单元围绕表达方法的学习设计了6个板块,即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及习作。如何教学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学习表达方法呢?一、观照单元整体,精准定位目标三至六年级习作单元主题内容呈现螺旋上升的编排逻辑,每一册集中提升学生某一方面的习作能力。要明确精读课文如何教,首先要解决目标定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习作单元是统编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等栏目联系紧密。基于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与单元内容,以《夏天里的成长》一课为例,引导学生从写作角度出发,在阅读中学习并迁移表达方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习作单元以习作能力为核心编排内容,各板块内容不同、功能不同、教学策略不同.精读课文教学要直接指向表达方法;交流平台教学时方法总结要联系内容;初试身手要落实诊断评改功能;习作例文重在用不在教;单元习作教学在评改中落实方法的综合运用.要让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协同一致地服务于习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正>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了习作单元,包括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六大板块。对于习作单元的编排,陈先云先生说:“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改变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中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可见,教材十分重视对学生的习作指导。小学阶段,习作教学由写话训练(第一学段)、课后小练笔、单元习作和习作单元组成,其中,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不同于常规课文,而是直接指向习作。那么,该如何教这一类的精读课文呢?  相似文献   

5.
统编语文教材从三至六年级,编排了八个习作单元。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本套教材第一个习作单元,围绕"留心观察"这一语文要素编排了2篇精读课文、2篇习作例文、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以及1次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笔者通过研读精读课文、运用观察记录表、活用例文旁批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形成观察意识,养成观察习惯,为本册后几个单元的习作习得方法,更为学生今后的习作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部编版小学《语文》从三年级开始正式的习作教学。教材极为重视对学生写作素养的培养,不仅在每个单元中都编排了习作训练,还在不少课文的课后习题中安排了具有针对性的“小练笔”,除此之外,还首次别出心裁地设置了专门的习作单元。习作单元的编排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核心,是为学生写作能力发展奠基的单元。该单元的体例也与其他普通单元有所不同,在单元篇章页的后面首先安排两篇精读课文,接着再安排“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然后是两篇习作例文,最后才是单元习作。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与其他单元的精读课文相比,  相似文献   

7.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习作单元”的出现,给当下的习作教学提出了新课题。教师需要深入领会编者意图,通过调整“精读课文”教学视角,利用《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发挥习作例文的示范功能,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实现阅读与写作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8.
<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专门的习作单元,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六个板块,内容都指向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这为基于学习任务群设计教学奠定了基础。本文以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谈谈在学习任务群理念下,教师如何聚焦单元核心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进而确定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双线组织教学单元,语文教学从“教知识”转向“教素养”。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为此,统编版教材单列习作单元,单元中每一项内容均指向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习作单元皆编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个部分。基于教材编排特点,可将单元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  相似文献   

10.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单元围绕语文要素——"写清楚一件事",安排六个部分。这六个部分衔接紧密、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以习作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系列,其教学顺序不可改变。在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对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的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与习作的实践中,学习、体验、巩固、运用表达方法,形成表达能力,养成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1.
<正>教材习作单元专门设置了“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旨在对单元中两篇精读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梳理,并为学生展开针对性的片段练习提供方法支撑。这就意味着习作单元中“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的教学,不能将教学的视野局限在教材中的内容,而要将其视为串联和融通整个单元的中转站,以回顾巩固、延展链接的方式定位教学目标。笔者以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专门编排了习作单元,通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等五个板块,以一个单元的体量,集中进行习作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3.
<正>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一路风景一路歌"的大单元设计,基于学生真实生活,对习作单元教学进行了重新定义,重组了单元结构,从以读促写转向以写带读、读写融合的一体化教学路径,构建出全新的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通道。一、明表达价值,让习作为生活而歌统编教材中的习作单元设置,有其自成体系的编排逻辑,由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4.
正习作单元是统编版教材新增的一个指向如何写作的程序性知识功能单元。它以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为靶心,精心设计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等读写训练融合"点",环环相扣,精准发力,使习作训练可视化,为儿童习作搭建支架,提供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统编版教材创新性地设置了"习作单元",此设置以习作为中心开展学习活动,一般包括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每个单元都安排一个主题.教学习作单元时,教师要紧扣单元要素,明确每篇课文的教学方向,以落实单元要素为契机,推动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下面以六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盼》一课为例,谈谈如何...  相似文献   

16.
<正>部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专门设置了习作单元,改变了传统教材中读写结合训练分散的状态,通过严谨的科学编排,习作从激发学生兴趣、教给习作策略、指导习作方法入手,达成"以读促写",学生习作能力循序渐进的目标。教材中三至六年级的习作单元,在编写体例上呈现出一个稳定的格局:都是由两篇精读课文、一个交流平台、一个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一个专项习作训练这样5个板块组成。它们各自  相似文献   

17.
习作单元教学,存在精读课文不教写法,习作教学指向随意,《初试身手》孤立训练,习作指导要求不明确,习作例文定位不清等问题。统编教科书编排紧扣习作能力,整体设计;突出素养导向,有序落实能力点;提供学习支架,重视过程指导。可采用以下教学策略解决常见问题:着眼写景,目标统一;指向写作,读写融通;前后关联,效果诊断;用好“例文”,写法迁移。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围绕"写一件事情,把事情写清楚"这一习作要素展开,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习作例文、初试身手和单元习作六个版块相互衔接、有机整合,通过这样层层推进,最终形成习作成果,学生的叙事能力在这次习作单元的学习中逐步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9.
习作单元是统编版语文教材新增的特殊功能单元,教学时一定要发挥其教给学生习作方法,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功能。我们要用心研读精读课文的课后习题,发现写法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要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写法,并通过及时的练习加以巩固。在"初试身手"栏目的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笔尝试表达,为完成本单元的习作做好准备。同时要注意,习作例文不能当作课文来教,要用好例文,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不断完善自己的习作,从而提升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教材基于单元视角,设置了读写一体化的整体教学结构,其中习作单元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纵观教材中的习作单元,编者设置了基本的栏目和结构层次,以两篇精读课文带动两篇习作例文,同时设置了“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等读写转化的过渡栏目,最后是单元习作,形成了由读到写的有效转化、进阶与发展。那习作单元中每一个栏目究竟有着怎样的定位?又该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推进教学呢?笔者以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