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动科普设施在促进科普公平普惠、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科普事业的发展,为满足基层多样化的需求,打破基层科普资源的馆际壁垒,流动科普设施进行了展览资源区域共享的有益尝试。流动科普设施区域共享有利于优化区域科普资源要素流动和分配,提升科普资源利用率。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区域科普供给效率,助力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流动科普设施区域共享可以通过构建服务评价体系、深化延展服务内容、注重资源差异化发展等方面完善运行模式和机制,实现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形成省市县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2.
科普资源是科普工作的基础和工具,科普资源建设与共享是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2006-2010- 2020)》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科普资源共享是一项跨系统、跨部门、跨区域、跨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科 普资源共享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社会各界对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及其平台建设的理论和认识仍比较混乱,因此,积极 开展有关科普资源共享调查问题的研究具有显著的价值。面向公众用户需求的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相当重要, 为进 一步加快科普产业的发展与扩大科普资源的共享范围,对科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行研究,并提  相似文献   

3.
徐玮婕  陈雅 《图书馆》2021,(2):29-35
文章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内省级公共图书馆的特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与服务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该区域公共图书馆建设特色馆藏资源的特点与问题。在对公共图书馆特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与服务的评价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公共图书馆特色资源数字化建设评估体系框架,包括四个一级指标、十五个二级指标以及若干个三级指标和四级指标,为公共图书馆特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的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资源、运行、影响3个维度,运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14—2018年我国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效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测度.研究显示:我国科普基础设施综合成效处于中等水平,大致呈现波动上升态势.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效与科普基础设施的投入、运营、结果的关系均比较密切.其中,科普场馆建设和以专职人员为重点的...  相似文献   

5.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为履行引领科技创新发展、促进学术交流的使命和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的责任,破解困扰综合性科技期刊科普功能建设面临的困境,以《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从办刊服务定位、科普队伍创建、科普资源转化和科普平台建设等方面探讨了科普功能建设的可行性路径,为综合性科技期刊有效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科技期刊服务浙江区域创新资源科普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海鹰  田甜 《编辑学报》2018,30(1):13-16
在文化产业改革和互联网影响的背景下,科技期刊如何利用区域创新资源开展科普活动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现阶段,科技期刊跟区域创新资源和科普的融合存在问题.如果能够完善三者间的融合,不论是对科技期刊本身还是对区域创新资源和科普宣传都有积极的提升作用.结合浙江省在区域创新资源环境下科技期刊做出的有关科普化探索,分析三者间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为研究科技期刊如何利用区域创新资源开展科普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回顾科普产业集群的理论与现状,梳理科学博物馆资源要素的功能与价值,提出多个科普主体基于共同科普目标的集群运行模式。结合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实践案例,论述主要资源要素如何推动科学博物馆聚落形成。在简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科学博物馆区域集群聚落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图书馆肩负着实施科普教育的法定职责,拥有品种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文献与信息资源的图书馆,在开展科普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图书馆科普教育起步比较早,2005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但在图书馆业界,科普教育只是零星的点缀式服务创新探索,尚未成为常态化服务项目。在依法治馆、创新发展的新时代,寻求图书馆科普教育发展路径具有较强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 通过互联网、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对图书馆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的状况进行调研,从基地等级、基地类型、基地数量、区域分布、有效期限以及认定依据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图书馆实施科普教育提出发展路径以供选择。[结果/结论] 图书馆科普教育应坚持基地建设与科普服务相结合、阅读推广与全民科普相融合、科普与游学并举等策略,走设施、资源、服务"三位一体"的持续稳健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本论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乌鲁木齐市科技馆展教工作创新路程。一是坚持立足原创,以“科普红包大拜年”“端午文化科普周”“中秋文化科普周”三个立足民俗讲科普的品牌活动为实例,叙述科普展教如何有效融入生活;二是坚持展教创新,以“整点活动”“爱心桥梁”等品牌活动为实例,叙述如何让科普展教更接地气,更亲民;三是坚持整合资源,以“小小科普讲解员培训班”“流动实验车”等品牌活动为实例,探讨如何搭建青少年科学实践平台;四是坚持面向公众,以“微笑服务”“温馨服务站”“微系列”科普服务、“绿色通道”“双语讲解服务”为点,形成科普阵地六大服务功能。从而把一个“年轻的科技馆”建设成为新疆首府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和社会科普的“大本营”,让科学在这里流行起来,并成为时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持续增加科技投入,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技成就。但以科技馆、科技 类博物馆为代表的科普资源短缺,西部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基础设施匮乏,国家科普能力仍较 为薄弱,难以满足公众需求。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科普能力发展现状,就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科普能力是国家向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实力,是建设高质量科普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在推动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的作用与日俱增.为促进我国科普事业的良好发展,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0—2019年的科普面板数据,从投入产出分析视角出发,采用变异系数法、线性加权法、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科普能力的时间演化、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进行研...  相似文献   

12.
概述科普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探讨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保障、运行、协同、激励、监评等机制,总 结出“政府主导建设+无偿共享”、“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有偿共享”、“政府社会共建+适度有偿共享”等模 式,提出共建共享主体联盟化、科普资源建设数字化、科普资源建设产业化、资源共建共享国际化、服务平台建设特 色化等途径。  相似文献   

13.
流动科普是补齐基层科普短板、促进科普公平普惠的重要形式和手段,经过多年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以基础科学为主的资源内容已难以满足基层公众的实际需求,资源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强调要深化科普资源供给侧改革,创新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建立流动科普资源库,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中国科技馆提前布局流动科普资源主题化、模块化开发,已初步形成流动科普资源库,并进行了实践,积累了经验,为下一步做好精准化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18年5月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成立,创新驱动、区域协同,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步入快车道。当下,在新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提速大背景下,作为上海城市文化新地标,“演进”中的智慧科技馆,如何以科学文化为引领、以科普联盟为纽带,将“三馆合一”的功能定位与长三角“全民科普”协同创新有机结合在一起;萃取海派精华,重塑江南文化,共同破解当下中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科普有效供给不足的现实问题。本文选取文化的视角,尝试关注和思考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的文化张力,科学文化对新江南文化重构的影响以及当代科普工作者的作为。  相似文献   

15.
自2011年诞生以来,中国流动科技馆以流动巡回展出的方式,将展览资源送到尚未建设科技馆的县域地区,有效补齐了基层科普短板,极大地促进了科普资源的公平和普惠。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以基础科学为主的资源内容已难以满足基层公众的实际需求。剖析流动馆小型主题式科普展览的主要特点,以“生态环境”主题展览为例,从背景调研、目标聚焦、主题凝练、内容策划、展览布局等方面入手,梳理该类展览的策展方法,可以为今后流动馆小型主题式科普展览的策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网络技术条件下信息资源协作与共享已成为区域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新趋势和新动向,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阐述资源协同保障产生的背景、内涵及社会功能,随即进一步论述对区域高校图书馆协同保障实践进行效益评估的必要性、评估方法和应遵循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协同保障评估指标体系,以期为今后区域高校图书馆资源协同保障进行针对性调整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搜网志     
中国科普博览是一个综合性的以宣传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大型科普网站。它利用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为基本信息资源,以中国科学院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个专业研究所为依托,并扩散到全国一些著名的科研机构、科普机构,系统采集全国各具特色的科普信息,内容包括天、地、生、数、理、化等各个学科。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学习效益评估,用于衡量师生使用学习类电子资源的效果。电子资源学习效益评估指标体系,从数据库使用率与使用效果出发,从课程学习效益、就业培训效益、科普文化效益等层面,评估学习类电子资源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科普能力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蕴涵在博物馆科普工作的所有环节之中,其不仅仅是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工作本身,而是涉及到博物馆的收藏、展示、科研、对外交流等多方面工作。衡量自然博物馆科普能力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是科普工作效果,而科普工作效果是多种因素参与科普过程的综合表现。北京自然博物馆多年来不断加强科普能力建设,从全面发挥博物馆各项职能入手,通过培养博物馆活动策划的创新能力;加强博物馆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提高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策划能力;提升博物馆活动品牌的引领能力;扩大博物馆珍稀藏品的收藏能力等方面的尝试,并用9个案例说明有效提升自然博物馆科普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面向高等院校"双一流"建设的新需求,文章从六个方面回顾和聚焦了信息资源建设的热点问题,即:信息资源建设的科学规划与评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全球化特色馆藏建设、联盟资源建设、资源与技术融合、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等,旨在为"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