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运动选材、项群训练理论、高原现象、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体能训练、心理训练、技战术训练等方面分析"李娜现象",指出"李娜现象"符合《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原理,是《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实践成果,符合体育学和竞技运动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
羽毛球多球训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运动训练学原理对羽毛球的多球训练进行分析,得出羽毛球多球训练不仅能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而且也能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技术;同时,羽毛球多球训练中,其球数、组合、运动时间与间歇时间不同,训练的目的性也不同。最后从生物化学角度简单分析了多球训练对运动在速度及速度耐力方面训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体育运动是涉及选材、训练、管理和预测等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寻找出最佳模式来更好地指导体育运动的实践是当今体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多年来,我国体育界在科学选材中仍多停留在经验定性的基础上,故失误较多。本文特推出“简化多类判别”方法应用于体育运动的选材,可收到科学合理,简便易行之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前运动训练理论热点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推理方法,对当前运动训练学某些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围绕学术界关于竞技状态讨论的焦点即竞技状态的形成规律问题做出评述;阐述我国当前对竞技能力及其结构的研究多从个人角度进行,而较少在集体系统结构上进行揭示与探讨;诊断出运动技术、运动技能、运动技巧内涵上存在着一定差异性;通过"一元训练理论"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训练理论之争论引发的反思,导出二理论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5.
吴春霞  蒋薇 《体育科研》2003,24(5):42-45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从训练学角度对我国少年艺术体操选手运动损伤的训练学致因进行了调查分析。依据少年选手的生理发育特点,从训练学角度提出合理的训练学建议,为少年艺体教练员的训练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首次将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归纳为一个整体,以选材、育才、成才三个培养环节为主线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得出,山东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存在以下问题:1)选材时机不恰当,选材带有盲目性,选材仪器设备落后;2)训练缺乏宏观指导和长远规划,训练目标不够统一,训练手段落后,运动员训练动机多为外部动机;3)基层比赛的次数较少、级别较低,竞赛过程的监管不严,竞赛成绩的地区差异较大;4)输送率总体偏低,各地市之间差距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多课次"训练方法,应用于赛艇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中。通过查阅有关"多课次"训练的研究资料,结合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将赛艇运动员的机能指标与"多课次"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训练前后的生化指标数据分析,对运动员生化代谢、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指标进行综合评定,为赛艇训练提供理论支撑,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年生牛心柿幼树为试验材料,在叶面上喷施300mg/kg、600mg/kg、900mg/kg、1200mg/kg四种浓度的多效唑(PP333)并与喷施清水作对照,初步调查不同浓度多效唑对牛心柿幼树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能够有效的抑制新梢生长,抑制效应的大小随叶面喷施浓度增加而加骤,同时可明显提高成枝率,其中以900mg/kg的浓度最适宜,最经济,最环保.  相似文献   

9.
现代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证明,运动员选材是选拔与培养体育运动后备人才的一项重要的最基本的工作。如何进行科学选材,进而早期发现具有发展潜质的优秀运动苗子,日益引起各级领导、训练主管部门及广大教练员的关注。民主德国乌尔默博士指出,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管理是塑造优秀运动员的三大环节,不可偏废。运动员选材应该做在招生、训练之前,运动员选材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与训练育才工作相适应。苏联、民主德国及我国体育腾飞的实践证明,重视与强化运动员选材制度奠定了体育大国基础,也是多出体育人才,出高水平体育人才的途径。因此,在有条件的地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运动训练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在广泛查阅文献和思辨的基础上,回顾与总结了中国运动训练学的体系形成、研究现状与特点,重点讨论了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中业已形成的“中国流”。认为项群训练理论、运动员科学选材、优势项目制胜规律、竞技能力理论与模型及训练理论和实践的同步发展是中国运动训练学在引进、吸收和借鉴国外训练理论基础上的新创造、新发展和新提高,是中国特色的训练学理论研究的精华,也是中国训练学对世界训练学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儿童运动员的选材与育才对国家未来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为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对青少年儿童举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运动机能、身体素质、专项能力与技术,以及综合评价等方面进行长期的跟踪测试、分析、评价与训练干预的研究.结果表明把具有运动天赋、适合从事这项体育项目的青少年儿童选拔出来具有可行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同时证明举重训练并不影响运动员形态发育,相反随着运动训练的持续,还能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平常我们看到举重运动员身材普遍矮小,是选材的结果,是项目特点的需要,科学训练能促进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多球训练法在乒乓球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研究等方法,对乒乓球少儿运动员技术启蒙阶段中采用多球训练方法中"一球一击"与"单球训练"两种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多球训练方法中"一球一击"手段为主的实验组其正手攻球、反手攻球(推挡)、左推右攻、正手平击发球等四项基本技术单球连续击球最高次数明显高于以"单球训练"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散打运动损伤的训练学致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体育学刊》2007,14(6):119-122
对我国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特征及训练学致因进行了探讨.我国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较为普遍,但其损伤程度轻微;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专项训练、准备期的后期和竞赛期;常见于鼻、腰、耳等部位;受伤类型多为扭伤,病程为急性损伤;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与年龄、训练年限、文化程度、比赛次数成负相关,与运动等级成正相关;规则的变动、身高、套路训练等与损伤程度不显著相关;造成运动损伤的训练方法主要有比赛训练法、重复训练法、持续训练法等,而技术动作主要为摔法;散打运动员受伤的主要原因包括技术要领不正确、准备活动不合理、局部负担过重、恢复时间及措施不合理、注意力不集中等.  相似文献   

14.
在已有研究与文献的基础上,分别对国内著名马术教练员、运动员、兽医及运动心理学和训练学专家等进行了共计75人次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同时也对十运会马术障碍与盛装舞步、2006年全国马术锦标赛三项赛等项目的比赛录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马术运动员临场心理与马匹运动表现双向反馈系统及其构成要素,指出"人一马一体感"是马术运动员比赛制胜的关键,构建了"人一马一体感"模型.  相似文献   

15.
陈秋明 《福建体育科技》2012,31(4):25-26,32
运用遗传学、运动训练学和运动员选材学的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案例研究法,对特异性天赋选材和定向基础训练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认为:在初级选材和一般基础训练基础上进行的特异性天赋选材和定向基础训练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研究导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竞技运动训练的终极目的就是使运动员获得最高的竞赛成绩,并尽可能长地保持运动员高水平的竞技能力.文章运用文献、问卷、访问等方法对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指出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是训练学因素、生物学因素和人文社会学因素三者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教练员是竞技体育人力系统中最具活力、最具价值的影响部分,是竞技体育的核心竞争力。教练员面临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运动员选材。选材得当。育才过程事半功倍;选材不当,育才过程辛苦且收效甚微。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本形式单一的运动员选材,已发展成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综合性较强的新兴学科。教练员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与时俱进,重新认识运动员选材,进行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和探索。以更好地为训练育才服务。  相似文献   

18.
我国赛艇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赛艇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为医学—生物学因素、训练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延长赛艇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应严格把好运动选材关,建立科学的训练体系,重视和加强医务监督。  相似文献   

19.
谈短跑运动员的多维选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短跑运动员的选材进行研究。从短跑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运动力学、生理学指标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训练、选材的经验,揭示短跑运动员的选材规律和原则,以提高选材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基于传统青少年赛艇运动员有氧训练模式存在的缺陷,选取青少年男子赛艇运动员8周"多课次"训练进行研究,通过比较训练前后某些有氧能力相关指标的变化,对"多课次"训练手段与传统训练手段进行比较,试图在理论水平上揭示"多课次"训练手段的优点,以期能摸索到有效的青少年赛艇运动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