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承人与群体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主体知识产权的二元主体.结合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状况,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主体知识产权立法保护制度应明确权利主体的成果确认权、原创维护权、改编权、演绎权、无期限保护权、经济利益的追偿及分享权,同时,保障非营利目的的传播使用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寻求知识产权多层次的保护模式,完善调查建档制度等行政法保护,扩大刑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建立起合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已于2011年颁布实施,但该法并未对传承人私权利相关问题予以明确规定,同时也造成了上位法与下位法的适用冲突。虽然大多数学者认为创设私权利有助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从知识产权角度论证传承人私权利的权利构成仍显不足。发展权理论不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私权利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更为其权利构成创设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利用的根本目标在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现实开发利用中存在许多问题。相比档案学意义上和行政保护模式下的开发利用,建立在知识产权法体系下的开发利用模式可形成有效内部激励,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生命力,并可提供档案利用控制机制。并提出知识产权法体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包括分类开发利用原则、利益平衡原则、激励创新原则。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记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对地方文化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历史及现实价值。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建设分散进行,不利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的收集、积累、保存、利用和合理布局。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档案馆、图书馆应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建立资源共建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保护体系,在政策法规的规范及保障各权利主体利益的前提下共同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建设。  相似文献   

6.
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须首先加强法规制度和组织体制建设。法规制度建设包括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知识产权法规、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组织体制建设包括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行政体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主要有私法保护和公法保护两种模式.我国现阶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主要基于私法保护模式,即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本文基于实际案例,叙述并分析了这种保护模式的优势和缺点,旨在对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特殊形式档案的保护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永林 《文化遗产》2015,(1):1-10,157
本文基于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与保护、传承与传播,以及创新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重点探讨了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分类和检索体系构建、虚拟现实和可视化展示技术、新媒体传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与传播的作用,以及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运用等问题,试图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权是公民基本权利中文化权的具体表现形式,故其具备基本权利属性。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使需要国家履行相应义务。尊重义务、保护义务、给付义务是国家义务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其中给付义务是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核心。给付义务包括物质性给付、服务性给付和制度性给付三个方面。为确保国家给付义务的充分履行,维护权利主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应通过完善公众监督、优化规范审查以及健全公益诉讼的方式构建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文化遗产保护中愈发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业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研究不断发展,日益丰富。通过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从概念、特征、原则和建档主体、建档客体、建档背景环境和建档路径等研究议题出发,检视了当前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研究的主要进展和现存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世界各地掀起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数字化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热潮,我国也积极加入其中。数字化技术使非遗得到全面保护并实现快速传播,但在制作和传播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具体的标准,且在权利保护、责任承担、法律纠纷解决等方面存在立法空白,使非遗数字化成果面临更多风险。由于知识产权制度固有的弊端,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能对非遗数字化成果形成全面的保护,这种矛盾只有通过立法改革的方式加以解决,对知识产权制度进行体系创新。在当前的实践背景下,加强非遗数字化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非遗有效传承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数据库保护的条件和范围、保护的客体、权利的内容、权利的限制与例外和保护的期限五个方面对<欧盟指令>、日本<著作权法>和我国的<著作权法>进行了比较和评述,为我国的数据库权益保护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分析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加上外来强势文化的侵入等因素的影响,已处于濒临消亡境地的现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当前的共识,但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尚未出台。笔者对非物质文化的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以期有益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  相似文献   

14.
广西边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跨国的特殊性,造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建设具有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特点。通过以档案学理论为切入点,分析了广西边境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探讨了广西边境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体系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开发主体与开发客体,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开发的类型及开发的路径,并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开发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谭宏 《文化遗产》2016,(4):65-73,158
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中,建设了比较完整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这个名录体系的建立,对于中国丰富的各地、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和样式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是无可非议的事实。但同时,十多年的名录体系实践,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一系的问题和挑战。解决和协调好这些问题和挑战,将会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其文化价值、文化多样性、文化可持续发展得到更好地展示和体现,更有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比较分析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个人信息权利与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中的个人数据权利,为健全我国个人信息权利体系和加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比较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从权利主体、权利客体及权利内容3部分比较分析我国个人信息权利与欧盟个人数据权利的异同,阐述我国个人信息权...  相似文献   

18.
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建立起适应数字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发展趋势。在梳理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主要路径以及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践思路的基础上,认为中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面形成了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解决方案,既具有初始阶段技术驱动特点、政府引导效益明显等共同点,同时在管理体系、投入机制、保护体系、法律保障等方面存在不同之处,从而为本国文化资源在数字化空间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变得鲜为人知,甚至遭遇濒临灭绝的危险。鉴于这种状况,图书馆应该承担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但是,数字图书馆在数字化存储、网络化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牵涉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人或传承人的版权问题。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数字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价值和其中的版权问题,并提出了数字图书馆遵循的原则、建立土著文化协议和利用特别权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版权策略,以期激起数字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责意识,并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出台。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范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图书馆的关系,阐述了细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现状及区级图书馆参与保护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区级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