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肃霞 《上海教育》2022,(13):63-64
<正>“教与学共在”是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原点观的一个重要立场。站在教育原点角度看陶行知的“教与学共在”,有两个层面:首先是教与学活动双方(师与生)教与学共在,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其次是教与学活动个体方“教”与“学”的共在,即在单一个体上统一:教师需要一面教、一面学,学生也需要一面学、一面教。教与学是学校教育客观存在的“场域”,“场域”是否真实存在,依据的是教与学是否互动起来。那些只有教与学的形式而无实质性互动发生的“教管教”和“学管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在。  相似文献   

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因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要发展、要成长,需要锐意进取、不断学习的精神品质。“做先生的要一面教,一面学”锐意进取、不断学习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前提和保证。陶行知先生曾说:“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进步了。”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方式增多,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  相似文献   

3.
罗山读书会是永强中学教师学习型社团组织。读书会的宗旨是让我们因共同爱好而相聚在“罗山读书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争做反思型教师, 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2003年10月19日成立以来,不断动员并吸收本校优秀教师充实读书会组织,自行开发建设了“罗山读书会”网站(yqmsls.126.com),通过网站交流学习来体现信息化、无纸化的学习理念,为全校教师及时提供最新教科研信息与成果。  相似文献   

4.
刘波 《教师博览》2022,(17):68-69
<正>2021年11月18日,在宁波市镇海区“研之乐”读书会成立五周年总结表彰大会暨教师阅读经验分享会上,我做了题为《构建区域“阅读场”,引领教师“爱阅读”》的经验分享,对“研之乐”成立的五年进行回顾。“研之乐”读书会成立的五年,也是我进入新的工作岗位的五年。这五年来,我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用研究的态度推动区域教师阅读,带动越来越多的教师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一个世纪前就曾告诫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先生认为教的根本任务是追求真理学做真人;教师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必信,行必果。今天重温他的这些论述,对于正在开展的诚信教育的确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传统教师文化的局限性1.教师角色神圣化中国是一个讲究礼俗的社会,强调“师道尊严”,教师形象被刻画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圣人”“君子”,赞扬的都是教师如何辛勤工作、甘于奉献的一面。这样的传统教师文化对于教师的要求过“高大全”,而事实上,教师同样是有血有肉的凡人,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能力和条件。  相似文献   

7.
“下水”是比喻的说法,谓教师要亲自动笔作文。这样,就能体味写作中的甘苦,探索和掌握写作的规律;对学生作文也能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语文教育家朱绍禹先生曾说:“教师下水作文,可以形成一种理想的写作环境。从教师自己这一面来说,可以增加指导的权威性,而  相似文献   

8.
教师读书会是美国“学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形式之一,它契合了当代更突出教师主体地位、更重视教师互动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观。美国中小学的教师读书会通常包括三项共同要素,其运作也遵循较为固定的流程。  相似文献   

9.
胡弼成在《大学教育科研》2008年2期撰文指出,“教”和“学“是一个过程的两个侧面,但不是两个过程。学生的”学“是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学生是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之一面;教师是教育实践的实施者之一,其永远处于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地位,我们没必要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否认教师足教育的主体。在教育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活动的行为者,二者共同构成主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教育过程的完整主体,既有教的一而,也有学的一面。“一面两体”构成了教育过程的唯一主体。他们协同地认识和改造着满足其需要的客体。因而,需要提倡把师生关系建立在教育主体两面之间的平等交往基础之上,把教育双方都看作是统一教育活动的两面。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使教师因此而少教,学生因此而多学,让校园充满欢乐与生机。”怎样在“少数”和“多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是我们现行教育追求的目标。将“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构建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当今语言教学中越来越强调学习者的中心地位,不少专家学者都提出“英语是学会的”,我们应当强调学习者“学”的一面,重视他们本身的悟性。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体现和巩固学习者的中心地位,教师应当充当起“助手”穴aide雪的角色,为学习者提供帮助,而不能喧宾夺主。  相似文献   

12.
谈读书会     
如何让孩子进行大量的且持续的阅读,并对孩子们的阅读进行更有效的指导呢?组织读书会无疑是个好办法,这种读书会叫“班级读书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在课内外开展的阅读活动。班级读书会还要家长读书会、教师读书会的合作,从而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共同读书”。  相似文献   

13.
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有真性情方有新境界。"教育不在言语之工,而在性情之正。所谓教师的性情,一面是教师对自我与学生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对教育终极旨趣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我们教师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教育生涯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种人生态度便是教育人的真性情。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学生太难教了!”“现在的老师也太难当了!”“社会给我们压力,学校给我们压力,家长也给我们压力,而最头痛的是学生又不听我们的,当教师可真累呀!”生活中经常可听到教师这样抱怨。自诩学了不少理论知识的教师,发现自己学的那些理论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是那么地苍白无力。许多教师似乎已经厌倦了自己的教学生活,初为人师的那种兴奋、那种想要成为“全国特级教师”的豪情壮志在经历了几年的实际教学生涯之后已经烟消云散了。 教师是什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是“蜡烛”、“春蚕”;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往今来,人们给了教师各  相似文献   

15.
先贤刘开曾说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可见,古人做学问讲究边学边问,这实在是一个十分优良的传统.今人则注重“学”而忽视“问”,学生尤其如此.即便课程改革已推进多年,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仍喜欢“教学”,而非“使之学”;经常“提问”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问”.这种状况当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原则.多数教师都意识到这点,但却很少教师能找到更好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6.
以“学习共同体”为愿景的教学改革早在10年前就在世界各地展开。对此论述比较权威的应当是日本前教育学会会长佐藤学先生,他认为学校应当是实现每一个学生学习权的公共空间,是为了“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这一使命而组织起来的。这也是他所说的所有教学改革所必须遵守的三个哲学原理之——“公共性”原理。而要实现学生的学习权就必须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倾听所有人的声音,包括学生、教师、教材、家长,他们每一方都是学校的“主角”。而对教师而言必须要:能站在学生一面,也会站在教材一面,还要从家长一面考虑。  相似文献   

17.
以“学习共同体”为愿景的教学改革早在10年前就在世界各地展开。对此论述比较权威的应当是日本前教育学会会长佐藤学先生,他认为学校应当是实现每一个学生学习权的公共空间,是为了“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这一使命而组织起来的。这也是他所说的所有教学改革所必须遵守的三个哲学原理之---“公共性”原理。而要实现学生的学习权就必须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倾听所有人的声音,包括学生、教师、教材、家长,他们每一方都是学校的“主角”。而对教师而言必须要:能站在学生一面,也会站在教材一面,还要从家长一面考虑。  相似文献   

18.
马伟  冯娅 《江苏教育》2023,(2):65-68
南京市考棚小学以读书会为项目化研训载体,倡导“读书·实践”的教师发展理念,将读书与学科教学、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将为人、为事、为学有机统一,形成学术性与生活性共存的会议风格。读书会植根学校文化,引领教师构建价值共同体,努力实现“每一个人都重要,每一颗星都闪耀”,激活个体内驱力,赋予组织生命力,打造出一场场有意义、有价值的思想盛宴。  相似文献   

19.
去年12月,在杭州长青小学礼堂举办的“小学班级读书会专题研讨会”上,我听了台湾教师李玉贵执教的一节文学鉴赏课。我不得不说,我爱上了李玉贵!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给“教”与“学”赋予了新的内涵。“教”不是贩卖定论,“学”也非仅仅指“教”别人学,首先要求教师自己学。关于教师自身学习,陶行知先生曾作了精辟的论述。重温陶先生的教导,将对我们走进新课程、构建学习型集体和促使教师专业成长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