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亦石是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的奠基者。他提出“为培养未来社会的新经济生活的建设者.必须把教育、体育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并说“这与杜威所鼓吹的职业教育是有区别的”。他认为,杜威要培养“所谓‘最有效率的职工’,不待言,就是产生剩余价值的劳动者。而‘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旨趣.却是企图从中养成新经济生活的建设者”。他还强调真正的生产教育,以“工业为主、农业为辅”,即从事机器生产的教育,是“以非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条件”。  相似文献   

2.
杨勇 《生活教育》2014,(7):99-100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的基本教育理论,他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就告诉我们,要充分利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引领学生开展生产劳动、休闲娱乐、社会交往和亲近大自然活动,引导学生过一种健康的生活、劳动的生活、科学的生活、艺术的生活和改造社会的生活,从而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并非仅仅培养劳动者”。可见,劳动教育的核心是让孩子体验劳动的各个层面,探究其劳动价值,并内化为价值观。我们常说“劳动即生活”“教育即生活”。所以,劳动教育应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发挥其真正的“育人功能”,尤其是体现在“心育”这一环,本文结合实例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4.
陈彬  张敏 《四川教育》2022,(20):16-17
劳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目前,幼儿时期的劳动教育存在“劳动教育认识理解不够、教育内容偏窄、教育方式单一、教育评价过于注重技能和结果”等问题。基于此,宜宾市鲁家园幼儿园结合时代特点,遵循劳动教育的内在规律,奏好幼儿劳动教育的“三步曲”:育人为“先”,把握劳动教育内涵;生活为“引”,明确劳动教育内容;游戏为“桥”,增强劳动教育乐趣。这样,幼儿就会浸润在劳动教育之中,并在劳动中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慧蓉 《教师》2012,(29):112-113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主张,强调教育不能脱离生活,不能脱离社会,教育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而前进的,由社会决定,而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方向。因此,我们须结合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因材施教”,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学,与时俱进培养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借助劳动教育可培养更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纵观目前高校图书馆劳动教育开展状况,其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导致“三全育人”理念的贯彻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使得劳动教育成效难以充分发挥出来。文章在“三全育人”理念之上对高校图书馆劳动教育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此提出对应的改善策略,以期对劳动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一生坚决批判和反对旧传统中封闭式的、僵化的教育;倡导开放型的、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新型教育。这具体表现在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上。“生活教育”包含三个基本内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实质是使教育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他坚决反对死灌死背死考,徒把教学过程作为单纯的认识过程;强调“教学做合一”。要求科学地遵循教育和教学规律,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建立一种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结合的新教育。生活教育根本不同于传统的教育。传统的教育是“教人劳心而不劳力,它不教劳力者劳心。………  相似文献   

8.
赵华 《江苏教育》2022,(87):27-29
<正>江苏省无锡市南长街小学(以下简称“南小”)“明德学堂:阳光儿童‘力行’新劳动实践”项目围绕劳动教育开展丰富实践,在劳动实践设计、思考、实施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流汗的劳动教育须“有育有劳”首先,劳动是人与自然界的对话,人化自然的同时化人。“劳”的本意是希望和光芒。在《说文解字》中,“劳”是奋力地积极动作,即勤苦任事不停止。“劳”由“炏、冖、力”三部分组成。从造字结构上,我们不难察觉到其耐人寻味的深意:辛勤劳动,生活就会充满希望与光明。劳动是人与自然、他人、社会接触的,具有实践性、生产性、道德性、教育性和精神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本身具有深刻的教育意蕴。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劳动教育本质上是幼儿与周围世界进行互动并建立情感联系的过程,是展现幼儿自由存在的方式,是促进幼儿自主创造的活动,也是实现幼儿自然成长的路径。受传统工具理性的钳制,幼儿园劳动教育面临目标“去全人化”、内容“去生活化”、实施“去身体化”、评价“去动态化”的现实困境。为促进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应从片面育技走向全面育人,从脱离生活走向回归日常,从身体缺场走向身心在场,从强调结果走向关注过程。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在不断地教育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生活即教育是该理论的主体,社会即学校是该理论的实施场域,教学做合一是该理论的方法论。生活教育理论对我国当前高校加强劳动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对劳动教育内涵的丰富,为高校劳动教育理论提供了新基础;对劳动教育载体的拓宽,为高校劳动教育实践提供了新思路;对劳动教育方法的创新,为高校劳动教育实施提供了新样态。因此,基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可以通过发挥家庭对劳动教育的启蒙作用、发挥学校对劳动教育的主导作用、发挥社会对劳动氛围的营造作用,在“家校社”协同联动中推动高校劳动教育建设。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具有特殊规定性的实践活动,既服务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精神文明的赓续发展,又适应于创造人的美好生活的实践需要。美好生活是共同体之中的生活,是真善美相统一的生活,是蕴含时代规定性的生活,呼唤、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规范、协调、动员、引导、整合的功能与作用。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教育对象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自觉意识、培养和提升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能力,并引领美好生活的实践方向。新时代新征程上,美好生活作为独特的概念命题与鲜明的实践追求,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价值体系、育人体系的时代建构,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论增长点,进而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实践。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合乎生活”的劳动教育思想源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劳动教育是在一定的时空下进行的。从时间维度来看,劳动教育既要关照现代生活,也要“回归”野人、前人的生活,还要关注未来的生活。从空间维度上看,劳动教育要运用空间中所有的积极势力去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其一,劳动教育要构建合乎乡村生活的劳动教育空间,培养乡村社会空间中不同群体的生活力,激发他们投入社会改造的潜力与积极性;其二,劳动教育要构建合乎城市生活的劳动教育空间,使人成为了解和掌握现代社会先进生产方式和技术的现代人。陶行知“合乎生活”的劳动教育思想与实践对我国实施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平先来 《考试周刊》2012,(84):166-167
“生活即教育”与“教育即生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虽仅一字之差,但羞之千里。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强调了生活对于教育的本源作用,是一种正确的教育观:教育即生活是目前应试教育下我们广大学生的生存状态,也是大部分家长、学校的教育观,这种教育观是错误的偏执的,、在大力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今天,践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并以此来消除教育即生活的片面,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县域高中劳动教育被赋予了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其劳动教育有着自身的独特定位:一是要凸显在地属性,二是要服务乡村振兴。基于此,开发了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创建了乡村服务站、劳动实践园等劳动场域,创新了“组合导师制”劳动教育形式,并进行了多维度的评价,构建了劳动教育的县域高中样本,推动了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劳动教育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劳动教育的本质和目标逐步向价值观教育聚焦和靠拢。培养学生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正确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态度是当前我国劳动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和使命。分析我国劳动价值观教育的历史和现实处境,发现劳动价值观教育面临三大价值难题,即“传统劳动价值观念的现代遗留”、“现代多元主义价值观念的消极影响”和“‘泛劳动’时代劳动本身的价值危机”。正视和澄清这些价值难题,对我国劳动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实施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王情 《江西教育》2024,(19):87-89
幼儿园劳动教育是指幼儿在亲历实践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体力和智力改造外部世界,从而获得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等方面的发展,并在劳动中获得各领域学习与核心经验的一种教育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三全育人”,培养幼儿崇尚劳动的品德,使其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观。本文结合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从“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角度,对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教育源于生活。这是一个永恒的命题。让受教育者学会生活,是教育的一种本意。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生学“六艺”,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大力倡导“生活教育”,新中国教育方针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些与90年代有识之士大声疾呼的“学会生活”,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教育以生活的原色,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掌握知识,发展素质,便成为一种最朴实、也是最有效的素质教育。罗曼若,益阳市资阳区军因希望学校校长,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从1984年起,他就以教学生“学会生活”为宗旨,培养学生服务农村的劳动技能和素质。在他的努力下,学校既是学…  相似文献   

18.
构建中等职业学生“五育并举”教育体系,加强劳动教育和实践教学,是国务院和教育部提出的新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劳动教育与实践教学的融合研究,是从教育的观念融合、教法融合、实训活动融合和劳动价值观的融合等方面展开研究,培育时代新职业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培养新时代中等职业学生的要求[1]。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育人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劳动日益信息化、智能化的背景下,中小学劳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扬心抑身”等现象,即教学效果体现为重视记忆等“脖颈以上”的部分,忽视身体的存在;劳动教育过程被虚化为“去身体化”的精神训练过程;劳动教育内容脱离现实生活。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将“身体”引入课堂教学中,彻底告别“隐身的教学”,让劳动教育从“全脑教育”转向“全身教育”。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劳动教育范式强调身体的参与,认为教育途径是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环境是劳动的“情境场”,教育内容是现当代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0.
劳动技术教育作为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78年以来,在总结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原国家教委先后颁发了有关中小学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大纲,将劳动技术教育正式列入教学计划。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学校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并且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由此可以看出,《决定》已把劳动技术教育提高到了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和大力倡导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正确理解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对于开展好劳动技术教育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