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新形势下,领导讲话的受众、内容和语言风格都发生了变化,这对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本文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视角分析译者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翻译过程中的适应与选择及其策略。  相似文献   

2.
3.
本研究自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汉英平行语料库与学习者平行语料库,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中国特色话语汉英翻译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自建的两个平行语料库为平台,以吉拉里的建构主义翻译教学原则为参照,以李志厚的支架式教学模式为框架并根据翻译教学的特点对其进行修订与扩展,提出了包含六大环节、九个步骤的中国特色话语翻译教学模式,以期借此提升学生有关中国特色话语的汉英翻译实践能力,同时实现在学生心中厚植家国情怀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4.
侯奕茜 《外国语文》2021,(4):122-130
政治家通过态度的构建实现沟通和说服的人际意义,而隐喻是重要的表态资源,因此政治语篇中隐喻翻译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概念隐喻以及评价理论态度系统出发,搭建基于态度的政治隐喻翻译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提出判定政治隐喻翻译有效性的三种情形:隐喻+态度共同映射、有限映射、映射失效,总结了三种翻译策略:本域映射、换域映射和去域映...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政治文本,语言上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严肃性。然而,政治文本的语言中也存在一定的文学性和艺术审美价值。原文中的文学性和情感倾向是否在译文中再现,对于文化传播至关重要。因此,忠实地再现原文中的文学性和情感倾向有助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更好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本翻译是新时期中国建构话语权的重要载体之一。翻译中国特色政治词汇,可采取基于政治忠实的异化翻译、目的语语用习惯的句法调整、隐含信息的语义释疑解惑、修辞意义的联合翻译等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时政文本翻译受社会文化因素的重要影响,无论从译者的翻译策略选取方面,还是在文本翻译目的确立方面,都体现出了更多的翻译诗学性质。从翻译诗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在增强文化强国和文化自信视野下,可为探索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时政文本翻译与国际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李紫馨  李心洁 《现代英语》2023,(16):115-118
生态文明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主题。文章基于语料库历时分析比较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至四卷中生态文明篇章英译文的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和高频词,结合具体翻译实例发现,随着时间发展,生态文明文本的英译文的词汇与表达更加多样、语境意识更强、表态更加坚决。研究生态文明思想英译的历时变化能够更好地总结我国此类文献翻译的经验与规律,以期为此类文本未来的英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专名翻译的研究在认识论层面上,有意义且有内涵。专名的簇摹状词构成了专名的认知域,专名的认知域受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语境的制约。中央文献中的专名除了指称功能,还具有政治意义的表达功能。在贝尔的翻译过程模式下,译者可以依照“语法—语义—语用”的认知路径分析中央文献中的专名,再依照“语用—语义—语法”的路径将专名的语义表征合成译入目标语。翻译过程模式为中央文献专名外译提供了有效的认知路径,也为译者自查译文提供了考察角度。  相似文献   

10.
11.
周苏萍 《黑河学院学报》2024,(2):111-113+117
汉英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加上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得如何正确英译政治文献中的中国特色词汇成为无法避免的难题之一。以“直译与意译”“异化与归化”为代表的翻译方法与策略未能在翻译实践中将语言层面的操作与文化层面的取向统一起来。翻译写作学将翻译原则与方法进行梳理,提出“直译、意译、归译”三分法,并修正长期以来对“意译”的误解,将翻译中语言与文化的操作进行统一,既简化了翻译原则,又为同一原文衍生出多种不同译文提供了合理解释的依据,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翻译效果,从而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的传播有利于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立。本文主要探讨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翻译弱化现象。以语料库为分析工具对比分析中外话语特色,并以拉克劳与莫菲的话语理论为指导探究翻译弱化的原因,由此指出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翻译在保留自身话语特色的同时,还需采取"融通中外"的方式增强话语受众意识,使译文更易为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王彩晨 《海外英语》2022,(6):28-29+32
该文借助双语平行语料库,分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古诗词翻译的显性特征。其中,重点考察了平行文本中词汇、句法以及文化三个层面的显性化表现,从而得出研究结论:1)词汇层面上,翻译活动中的信息密度越大,对应汉译英中增译倾向越明显,尤其体现在主语、特殊概念的增译上;2)句法层面上,中文诗歌简洁凝练,汉英翻译中往往需要使用从句,增添对应关联词,使句子结构关系更为完整;3)文化层面上,不同语言与文化间的概念转换,增加了从源语到目的语的翻译难度,促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显性处理。  相似文献   

14.
1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著作是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建构负责任大国的中国国家形象的典范。文章通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前三卷英语语料库((1))进行词频分析和高频关键词索引行分析,探讨著作中所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结果表明,著作中塑造了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务实实干、自我提高完善的中国国家形象。著作中还展现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主张合作共赢,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值得在对外传播、自塑国家形象过程中广泛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体认语言学坚持以人为中心,注重将认知加工与互动体验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动了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与本土化。本文以习近平讲话为例,从人的身体经验、物的感知经验、概念和经验的整合、历史经验和社会认知五个维度来阐发中国政治话语的体认性。揭示政治话语的体认性有助于我们更加明晰中国政治话语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认知体验的理据,丰富受众作为体认者的想象维度,从而加深人们对抽象政治概念的理解,推动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洪赛赛 《海外英语》2022,(24):25-28
隐喻在构建社会现实和政治现实中起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政治话语具有隐喻的典型特征。该文梳理了关联理论、政治隐喻等相关概念,并从功能对等、最大相似度、最佳关联度三个方面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英译本进行整理与分析,对文中的政治隐喻翻译进行评价,并尝试从译文不同处理方式中探索对外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中,不同政治隐喻翻译的最佳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程辉 《海外英语》2022,(16):27-28+3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著作92篇。本书的英文版受到了国外读者的欢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该书的讲稿中充满大量的中国文化元素。文章依据元功能翻译理论,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方面,收集译例,探讨政论文中的翻译现象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典籍英译史上,深度翻译作为一种对原文本所造成的文化空缺进行补偿的有效手段被西方译者广泛采用。然而有些西方译者的深度翻译非但无助于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语文化,反而破坏了原语文化的真实性。这就引发原语文化读者对译者语境建构原则的质疑。基于《孙子兵法》文化空缺英译的个案分析,深度翻译如欲达到其定义的语境效果,译者须忠实于原作者的信息意图,其所添加的新的语境信息须不悖于原文本读者现时的语境假设,因为语际翻译的译者之阐释乃是基于原语文化阐释者的阐释之上的再阐释,只有原语文化的本地人才有资格做出第一层次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