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现状,阐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围绕灵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提出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的路径,旨在推进高校“思政”课新方案的全面落实,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
刘芬  王威 《广西教育》2022,(15):84-87
本文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改革建议,包括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教学目标、设计“课证融通”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采用“以项目和任务为驱动”的多样化教学方法、重构以“职业能力生成”为核心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等,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思政课教学实际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四史”教育有机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然而,“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情况不容乐观,部分教师对“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融入的内容缺乏系统设计,缺乏整体规划,方式方法不够优化,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研究策略,积极转变观念,增强教师的融入意识和能力,从规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创新“四史”教育融入模式,积极探索“四史”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加强“课证融通”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是1+X证书制度实施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手段。为了有效推进“课证融通”专业课程体系开发,高职院校应把握以下关键点:做实前期调研论证,突出校企协同育人导向,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坚持理实一体,厘定专业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校企协同开发工作机制、保持动态开放的课程开发过程管理、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型专业课程体系、深化“三教”改革、强化课程开发监督评价等途径,探索“课证融通”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5.
对高职院校“课赛一体”横向技赛体系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对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高职院校“课赛一体”横向技赛体系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围绕技赛育人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评价体系和运行机制提出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课赛一体”横向技赛体系构建方法,在实践中充分考虑企业与高职院校双主体的优势与供需条件,探索校企携手推动“课赛一体”育人模式的常态化运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关键在于打造“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企业实践课”“三课堂”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主体,整合共建思政教学体系,改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建立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文章从现代学徒制视域下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意义、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及原因、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CIPP评价理论构建包含专业课程思政背景、专业课程思政投入、专业课程思政实施、专业课程思政效果4个方面36个三级指标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权重,采取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建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模型。选取75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专家评价数据作为训练、测试样本。仿真实验分析表明,基于CIPP-AHP和BP神经网络建立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模型具有较高评价精准度。  相似文献   

8.
刘扬 《辽宁高职学报》2024,(2):19-22+29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指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下逐步发展形成的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的个性化、适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高职院校要做到:深化专业课程改革,促进“岗课”融合;最大化技能大赛效益,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课证”融合教学体系;融合“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打造“岗”“证”融合的特色专业教材。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和教学改革要求入手,以计算机专业课程为例,提出并实例剖析基于“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案例式教学。  相似文献   

10.
根据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高等性属性,从目标、形态和评价三个方面对高职金课的内涵特征进行剖析,提出高职金课是具有高阶目标、创新形态和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进行考核评价的课程。高职院校在开发金课时应遵循对接新时代背景下职业岗位“工作知识”、坚持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组织形式的技术路线,在实施金课教学时应探索打造学习共同体场域、构建智慧教学生态、使用真实性评价的改革策略,改变传统课程教学的环境、技术和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一个涉及教材、教师、学生等多维要素的系统工程.要建设好这项系统工程,必须深化教材、教法、教师、学生、考核“五位一体”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即整合教材内容,构建适合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探索适宜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模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高职教师的“主导”作用;立足学生实际,准确把握高职思政课教学的“主体”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创新吻合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2.
课证融通、学训一体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该模式有利于高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实现理实一体化,强化学生的实践体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的提升。但在课程体系建设和实施过程中,课程的指向性和实践性较弱,影响了“1+X”证书制度的落实。对此,高职院校应针对问题革新教育理念,优化校企合作育人模式,让企业参与到“X”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同时,对高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跳出原有评价框架,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提升课程体系构建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相似文献   

13.
吴小平 《文教资料》2021,(1):105-106
实施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之一,专业课程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和任务。本文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基础课"市场营销实务"课程为例,从课程培养目标、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提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路径,以转变传统该课程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作用,满足课程改革要求,为其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实现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尹璐 《知识文库》2023,(24):91-94
<正>在职业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等联系越来越密切。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建设越来越突出“岗课赛证”融通模式,要求专业建设面向市场发展、面向就业需求,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突出技能培养目标。本文对高职院校安全用电技术课程教学工作展开探究,基于职业教育改革背景探究高职院校电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必修课,肩负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任务。“基础”课考核是检测其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试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基础”课考核的现状及其成因。并提出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基础”课考核改革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是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应以专业课程为基础,深入梳理课程脉络。结合教授专业自身的特点,探索思政元素,使其融入专业课程。文章以“市政工程识图与构造”课程为例,针对教学项目与任务模块的教学内容,挖掘出一系列可关联的课程思政内容,分析融入思政后课程的实施方法和考核评价,完善过程性考核,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实践教学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薄弱环节,科学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文章通过分析探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认为高职院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应该从思想体系、资源体系、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入手,努力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大思政”背景下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特点,分析当前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困境,提出在“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互联网+”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利用不同艺术形式表现课程思政内容、加强学科联动优化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改进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考核方式等策略,进行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有其必要性,但目前该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文章探讨了实训项目在该课程中的运用。高职院校开设该课程应以实践教学为主,讲授为辅;采用“专业教师+图书馆员”的师资组合,将文献信息检索课融入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家与省“双高”专业群课程建设任务与要求,基于师范院校、师范生、课程教学实践本体等三个维度,从金课建设的本质出发,阐述金课建设基本理念,提出高职院校金课建设内涵:生成与深度并重、工作与任务并行、岗位与实践并存。分析“宁师金课”的基本建设路径、过程与成效。探究高职院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促进并实施数字化课堂高效生成,深化数字化“课堂革命”改革,从而加快推动提升“双高”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质量,推进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