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劳动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因此,在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中,学校、教师要强化对劳动教育的重视,让小学生初步形成劳动意识,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观、生活观,为将来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要想提高学生的劳动教育效果,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围绕农村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科学设定劳动教育方案,让学生在劳动活动中有所提升与成长,展现出劳动教育的价值与优势。  相似文献   

2.
李建勋 《学周刊C版》2023,(11):127-129
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是培育学生劳动素养的主要平台,学校和教师重视提升课程质量,不仅能够弥补劳动教育的薄弱环节,也能促进学生劳动能力和实践精神的养成。本文主要分析提升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质量的必要性,从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相整合、建设综合实践劳动教育基地、加强综合实践劳动技术指导、开展社会服务劳动实践活动、增设家庭劳动实践教育内容五个方面,论述提升课程质量的主要策略,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有力借鉴。  相似文献   

3.
唐千 《甘肃教育》2023,(4):30-33
县域高中德育主题活动对学生品格养成、价值观培养、关键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树牢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县域高中思政课程建设。采取挖掘学科课程德育元素、营造良好德育氛围、策划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劳动教育、密切家校联系等途径方式,有助于提升德育主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切实提升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效果。文章结合实践就县域高中德育主题活动实践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4.
洪晓琳 《学周刊C版》2023,(12):153-156
《义务教育英语课堂标准》(2022年版)要求落实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作为“五育融合”的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挖掘文本内涵,塑造劳动价值观;巧设问题链,培养高阶思维;设计探究活动,创设劳动实践机会;设计评价活动,提升劳动感悟;依托单元主题,开展体验式项目活动;展示劳动成果,营造劳动氛围,探索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英语劳动教育模式,最终养成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7,(17):27-28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需要运用大量的资源,教师应当结合生活实际,发掘和运用各种资源,辅助和促进实践教学活动,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教师重点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整合学校传统活动资源,赋予全新内涵强化教育引领;二是整合节庆庆祝活动资源,营造浓厚氛围引导融入集体;三是整合警示教育基地资源,运用反面案例震撼学生内心;四是整合各类专业场馆资源,拓宽学生视野提升综合素养;五是整合生活社区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相似文献   

6.
王海涛 《宁夏教育》2023,(Z2):100-101
文章围绕初中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渗透劳动教育,阐述从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挖掘劳动教育资源,丰富语文教育素材,开展跨学科学习,实现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促进跨学科学习教学交流,丰富和改进语文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开展班级活动是小学阶段教育学生,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班主任可通过立足学生实际,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开展有效的班级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8.
劳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劳动素养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关键要素。选取重庆某高职院校114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计量统计方法分析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设计、教育资源选择、劳动教育路径和劳动教育评价方式对劳动素养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职院校学生整体劳动素养进步空间大但发展不均衡,劳动教育设计、劳动教育资源选择、劳动教育路径和劳动教育评价方式对劳动素养有积极影响。新时代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劳动素养培育效果的策略为:转变劳动教育认识;明确劳动教育路径;做好劳动教育设计;挖掘劳动教育资源;评价劳动教育收获。  相似文献   

9.
侯艳芝 《学苑教育》2023,(28):73-75
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已经成为教育新的发展方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要强化学生的劳动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就目前的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至关重要。小学是学生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时期,该阶段的语文教师要深刻意识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紧跟新课标要求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通过跨学科写作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在劳动中学会创造,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校劳动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劳动文化建设有助于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提升他们的劳动素养.新时代劳动文化指向价值观培养、呼应新时代劳动精神、关注动手实践.中小学可以从"挖掘丰富的教育资源,打造劳动文化环境""开展多元的主题活动,营造劳动文化氛围""借助多样的媒体平台,进行劳动文化宣传""发挥各界的协同力量,形成劳动文化价值认同"出发,探索学校劳动文化建设实践路径,丰富学校劳动教育内涵,落实学校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11.
加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是"五育"融合的关键.本校劳动教育融合课程建设从"劳动+课程""劳动+主题""劳动+责任""劳动+项目""劳动+精神""劳动+创新"六个维度进行建构.在劳动教育实践中,本校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平台,深度挖掘周边教育资源,积极提升教师创设能力,形成学科融合劳动教育资源包,促使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创新创造能力,实现"和雅"文化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2.
吴丽珊 《教师》2011,(16):41-42
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不仅能充实课堂教学与社会课程的内容,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全面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养。本文以潮州枫溪陶瓷文化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整合地方文化这宝贵的教育资源来进行"有效课堂教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有效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农村小学,依托乡土资源开展劳动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促进农村小学生品德、智力、体质等综合素养的提升。基于此,农村小学的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挖掘当地乡土资源的教育优势,在学校、家庭、社会等环境中建立科学的劳动培养基地,并合理利用乡土中的自然资源、非遗资源、农业资源,通过视频渲染、小组实践、主题活动、兴趣培养等策略,实现高质量的小学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能有效帮助学生在理解感知、实践体验的同时积极开阔文化视野,较为直接地获得生活经验,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乡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中,应充分利用乡村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优势,深入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引领学生在生活和成长的乡村田园场域中学会思考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幼儿时期是幼儿认知世界与周围事物,培养独立自主生活能力的关键时期。而劳动教育则是实现幼儿生活力培育的重要途径,以主题式的劳动教育实现幼儿生活力的提升是当前幼儿教育的主要趋势。生活力视域下的幼儿园主题式劳动教育是一项关注儿童生活体验、培养实际技能和促进综合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生活力视域下幼儿园主题式劳动教育的实施,需要将生活力作为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维、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完善评价方式,从而使主题式劳动教育保有长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阐述了基于职业素养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结合了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增强教师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力度;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加强课外阅读欣赏,感知良好职业品德和精神;以实际企业职场能力需求位的导向开展针对性教学;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改变考核体系和评价模式,指导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提升,从而真正实现基于职业素养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7.
智力落后儿童适应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面对生源复杂、教材大纲编写落后、教学受课堂制约、教师提高学生生存能力的意识薄弱的现状,如何培养21世纪的智力落后公民,如何使其获得生存的知识技能技巧是我们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要课题之一。该研究通过加强学校环境建设、进行课程改革、开展主题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延伸教育手臂等途征,其结果表明:环境是培养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正确的办学理念是课题研究的保证,主题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训练方法。可见,培养弱智学生适应能力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要深入挖掘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8.
高中思政课中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教师如果能充分把握和运用这些资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但是,在高中思政课的教学中仍存在教师重视课堂讲授、轻视实践体验,学生劳动素养有待提高,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的问题。原因在于传统教育下的唯分数论,家校对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视不够,教师缺乏有效的评价方式。要提高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实效性,更好地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可以采用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多渠道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建立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等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刘丰望 《家长》2023,(11):25-27
<正>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育目标变得更加明确,教师不仅要高效讲解基础知识,还应该重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在授课期间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与成长提供坚实保障。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思想陈旧,无法保持与学生的良好沟通交流,同时未能挖掘知识之间的关联,为学生增加了学习与记忆的难度,导致他们在被动状态下无法思考问题,难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所以为实现理想化教育目标,教师必须在深度学习理念下有意识地将单元融合,基于主题组织多样活动,以此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必须要充分发挥出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渗透劳动教育,这是促进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而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大量的劳动教育资源,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