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健君 《现代传播》2023,(2):104-109+134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成功“破圈”,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撰述有关唐代乐舞生存和演出状况的《教坊记》《乐府杂录》两部著作。它们遵循儒家审美的政治伦理化原则,阐释了乐舞艺术的生成及其社会功能,揭示出乐舞表演的内在本质,为后世歌舞表演艺术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以唐代表演艺术思想和审美风尚为蓝本,不少文化类综艺节目基于文化符号,挖掘场景蕴涵的美学内涵,拓展舞美叙事空间的艺术价值,将数字技术与文化艺术信息融为一体,给观众营造深度沉浸式体验的感知,做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  相似文献   

2.
电视节目主持是否具有“表演性”,曾是上世纪90年代那场著名的“倪萍现象”讨论中的重要议题并引起过业界的关注,但当时未能深入讨论开去,竞成为一个“空悬”理论搁置至今.随着节目主持实践的不断发展,主持人在节目主持中不仅需要表演,从某种角度讲,电视节目主持就是一门表演的艺术,且这门艺术根据其节目类型、节目定位及主持人风格的不同,可以由两种表演形式构成,即“公共表演”和“戏剧表演”.公共表演式主持可以促使主持人严肃地限制自己的“前区”行为,更好地进行有效传播;戏剧表演式主持是当今戏剧审美思潮的结果,同时也为节目主持实践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操作形态.  相似文献   

3.
戏曲与载体     
这两个载体在戏剧发展史上的意义是有目共睹的。戏剧的初级阶段无所谓剧场、剧本。以中国戏曲为例,早期的戏曲演员是“路歧人”,即流浪艺人。他们游走四方,撂地为场,以各种娱乐性的杂耍、魔术、角抵、马戏、歌唱、曲艺谋生,也包括情节简单的戏剧性表演。这些杂七杂八的表演技艺统称“散乐”、“百戏”、“杂戏”,自周秦至汉唐,千余年间始终如此。戏曲的胚胎即萌生于其中。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剧场与剧本才渐渐受到重视,上升为戏剧的要素。在西方戏剧史上,专业化剧场的出现被认为是戏剧发展的里程碑。这种在市井间诞生的固定的剧场,既为表演…  相似文献   

4.
唐人酒席间的歌舞与酒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了唐代酒席间的歌舞表演与酒令的关系,指出其中大多数不属于酒令的范畴,只有一小部分是酒令要求必须完成的。将唐代酒席间纯属表演性质的音乐歌舞分为四类:一,观赏性的音乐歌舞;二,行酒令时的伴奏音乐;三,劝酒、送酒性质的乐舞;四,自我娱乐性的歌舞。歌舞表演与酒令有关的是上酒令和著词令。行上酒令时,表演者一边说或唱,一边做出各种类似舞蹈的动作,原也属即兴表演,后来发展为必须完成的动作,即是以歌舞为令的酒令。著词令则是酒令要求必须唱的歌曲。  相似文献   

5.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极为繁荣的一个朝代,本文通过对武则天的乐舞思想以及她对唐代乐舞的支持的简单分析,阐述了武则天对唐代舞蹈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刘俊 《兰台世界》2014,(4):66-67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极为繁荣的一个朝代,本文通过对武则天的乐舞思想以及她对唐代乐舞的支持的简单分析,阐述了武则天对唐代舞蹈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霓裳羽衣舞》是唐代宫廷舞蹈的经典之作,以此来探讨唐代宫廷乐舞对宋代队舞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探讨了《霓裳羽衣舞》及宋代队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唐代宫廷乐舞对宋代队舞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纸戏剧最初以文化交流的方式被带入国内,经过十年的发展,逐渐演变为一种新的阅读推广方式.本文尝试对纸戏剧进行定义,分析其构成要素和表演特性;将纸戏剧与容易与其产生认识混淆的绘本进行比较;从纸戏剧独特的舞台设计、富有变化的卡片抽拉式表演、特有的互动方式、轻松的集体阅读方式等几个方面,分析其在促进幼儿阅读推广中的积极作用,并探讨纸戏剧给儿童文学创作者和出版者带来的挑战及启示.  相似文献   

9.
于璐  李鸣曦 《兰台世界》2014,(1):155-156
《霓裳羽衣舞》是唐代宫廷舞蹈的经典之作,以此来探讨唐代宫廷乐舞对宋代队舞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探讨了《霓裳羽衣舞》及宋代队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唐代宫廷乐舞对宋代队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有人认为,节目主持人是新闻工作者;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原则,决定了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不能有任何“表演”痕迹的流露。也有人认为节目主持人需要“表演”,但这种表演是一种非角色的表演,这种表演与戏剧艺术扮演不同,节目主持人一般不扮演任何角色。 其实,电视节目的播出过程,是一种信息的传播过程,节目主持人是电视媒体中的一个特殊角色,节目主持人的工作是一种信息的传递,其身份有一定的双重性,即节目主持人既是媒体信息的“受传者”,又是媒体信息的“发布者”。  相似文献   

11.
廉玉柱 《兰台世界》2014,(10):158-159
唐代音乐在中国音乐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是中国古代最为绚烂的篇章。《破阵乐》在唐朝乐舞中可谓是最为繁盛的音乐作品之一,被称为当时的“三大舞”之一。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体验派与表现派这两种不同形式表演方法的阐述,来论证“体验”与“表现”不是相互对立的矛盾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当是有机的结合、辩证的统一。无论是在戏剧表演还是在影视表演中,过分的强调体验或过分的强调表现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大曲将中国古代历史中的诗辞、舞蹈、音乐集于一身,成为唐代宫廷乐舞的一个典型代表,大曲独特之处是把三种艺术形式巧妙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舞蹈和音乐传递感情,成为唐代重要的艺术类型。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以来,从德国表现主义戏剧开始,戏剧由舞台向银幕过渡,从而引发了戏剧艺术尤其是现代戏剧表演艺术的相应的转化.本文以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典型的戏剧文本(包括电影和舞台剧)为对象,具体阐述了这一嬗变的发展过程;在戏剧表演观念、演员表演的心理体验、表现内容与造型方式及演员在不同媒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剖析了戏剧表演艺术在不同媒体中所体现的美学规范和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5.
欧文·戈夫曼以人际交往中的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交往比作舞台上的一种“戏剧表演”,进而提出了“拟剧理论”.本文在“拟剧理论”的视角下,以《爸爸去哪儿》为例,认为电视真人秀节目呈现出前、后台位移;“舞台设置”促进节目“戏剧缜密”加强;“剧本期望”反常,角色冲突带来戏剧反应;“不协调角色”合理利用,网络运用增强宣传效果等特点,由此需从精准节目定位,突出摄制重点和增强节目真实性,彰显真人秀特点两方面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6.
唐朝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最为鼎盛的历史时期之一,唐玄宗时期的《霓裳羽衣舞》便是当时盛唐时期乐舞文化的最高代表,研究《霓裳羽衣舞》对于探析唐代舞蹈艺术风格乃至整个唐代的乐舞文化都有着深刻而且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的社会学经典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的拟剧论开辟了社会学新的研究领域,该著作以日常生活中的人际活动为出发点,将生活中普遍的人际互动用戏剧学语言进行描述,把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称为"戏剧表演"。本文通过回答"为什么表演"和"如何表演"来对《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的"表演"描述、归纳。  相似文献   

18.
在唐代风靡一时的西域乐舞——胡旋舞与胡腾舞,是唐代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产物,极具奔放舞姿和新奇旋律,现代大量少数民族舞蹈,尤其是新疆民族舞和蒙古舞中依旧保留着唐代胡腾舞和胡旋舞的印痕。  相似文献   

19.
《盘涉参军》在日本文献中被记为般涉调大曲,中序、入破两个部分的曲谱在《新撰乐谱》中得到完整记录。作为大曲的《盘涉参军》,是歌、乐、舞一体的艺术形式,歌舞是其得以与参军戏建立联系的关键元素。中唐时期的“陆参军”已是采歌舞入戏,所用乐曲——《啰唝曲》尚为小曲。衍为大曲的《盘涉参军》应是直接受到“陆参军”的影响,并在唐文宗朝制成、东传。唐代歌舞戏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以歌舞演故事”的传统,进入大曲的参军戏表演亦当保留着扮演脚色表演故事的戏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唐代风靡一时的西域乐舞——胡旋舞与胡腾舞,是唐代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产物,极具奔放舞姿和新奇旋律,现代大量少数民族舞蹈,尤其是新疆民族舞和蒙古舞中依旧保留着唐代胡腾舞和胡旋舞的印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