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契约:德育提升的支点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契约是关系确认与秩序保障最常用的工具 ,作为期望知觉的心理契约最敏感、最集中地反映了人群关系的核心本质 ,因为心理契约所体现的正是人的纯粹的、真实的主观愿望、心理需求 ,以及对相对方应然取向的自我设定。德育中不仅存在心理契约 ,而且德育心理契约能够反映德育关系的本体面貌 ;关注德育心理契约的意义在于 ,心理契约可以作为德育文化和德育行为现象的分析工具 ,更为重要的是 ,心理契约能够成为德育有效运作的保障机制 ,成为德育提升的支点。  相似文献   

2.
心理契约理论可以成为探讨网络德育心理机制新的分析工具。以期望为核心的心理契约本质上是网络德育重要的心理动力机制之一,它具有明确的教育性、非功利性、高情感性和平等性的特征。其存在方式不同,作用方式也各异。网络德育中,成功的心理契约往往通过动机激发与维持、情感激励与升华、行为导向与调控等方面发挥对网络德育的功能作用。代际差异、沟通方式、基本价值观等因素影响着高质量心理契约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运用德育心理契约 提升高校德育效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德育低效能应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这众多因素中,有一个因素——德育心理契约的缺失至关重要。德之"育"是一个过程,是把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是发生在"育"者与"被育"者之间的双向行为,这种双向互动构成了一种契约行为。因此,完成德育心理契约的构建,践履心理契约的功能,可以有效地提升学校德育效能。  相似文献   

4.
高校德育低效能应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这众多因素中,有一个因素——德育心理契约的缺失至关重要。德之“育”是一个过程,是把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是发生在“育”者与“被育”者之间的双向行为,这种双向互动构成了一种契约行为。因此,完成德育心理契约的构建,践履心理契约的功能,可以有效地提升学校德育效能。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心理契约式德育是新模式,是以诚信互助为基础、以实现德育主体间心理需求为期望的运行机制。青少年德育工作中引入心理契约研究视角,是对传统德育缺陷与优点的剥离与重构,可以引领德育革新与发展。在德育场域,要借用社交媒体;在激励机制上,要构建德育评估体系;在效能提升上,要探析心理契约式德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对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县域普通高中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一些郊区县出现了质量下降的现象。从县域普通高中面临困境和挑战分析入手,提出突破县域普通高中困境的基本路径,并提出促进县域普通高中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为县域普通高中的发展提供了方法借鉴和思路启示。  相似文献   

7.
心理契约研究是当前西方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热门方向,目前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公司与员工的关系方面。国内有学者认为,心理契约概念可以移植到德育领域。笔者认为,心理契约理论也适用于学生班集体。学生班级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生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各高校在开展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可以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契约式德育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确定德育目标,自主选择德育内容,自主选择或设计德育活动方案,并与教师签订道德发展契约。学生围绕契约规定,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努力达成德育目标,获取契约赋予的相应奖励;教师在此过程中,按照契约的规定,主动引领学生发展。重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契约式德育的基础;构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活动内容体系,让每位学生都有乐于选择的、个性化的德育活动内容,是实施契约式德育的必要支撑;引发学生签约内需,激发学生主动签约的兴趣与情感,是实施契约式德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契约式德育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确定德育目标,自主选择德育内容,自主选择或设计德育活动方案,并与教师签订道德发展契约.学生围绕契约规定,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努力达成德育目标,获取契约赋予的相应奖励;教师在此过程中,按照契约的规定,主动引领学生发展.重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契约式德育的基础;构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活动内容体系,让每位学生都有乐于选择的、个性化的德育活动内容,是实施契约式德育的必要支撑;引发学生签约内需,激发学生主动签约的兴趣与情感,是实施契约式德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幼儿教师的心理契约是指幼儿教师对于自身和幼儿园之间相互责任与义务的主观感知。已有研究表明,对员工进行心理契约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其工作绩效。文章在归纳幼儿教师心理契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幼儿教师心理契约的动态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不同的心理契约状态提出了相应的激励策略。对教师进行心理契约的管理,需要了解心理契约动态过程中的各主要阶段,实施全程管理,有效激励,保证教师心理契约的动态平衡,实现激励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德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极大的降低了他们的成就感,也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心理契约给我们提供了研究高职院校德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新视角。立足高职院校,结合高职院校德育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心理特征,从其职业倦怠的主要表征出发,构建高职院校德育教师的心理契约,可以有效地规避高职院校德育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2.
当前,许多县域普通高中存在将研究性学习虚无化、形式化、边缘化和学科化的倾向。要确保研究性学习的常态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必须建构由资源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指导保障构成的“四轮驱动”、协同作用的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学校保障机制。县域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常态实施的学校保障机制的支撑条件是: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管理,加强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3.
高校德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极大地降低了他们的成就感,也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心理契约给我们提供了研究高校德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新视角。立足高校,结合高校德育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心理特征,从其职业倦怠的主要表征出发,以心理契约为基点进行策略分析,可以有效地规避高校德育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4.
教育财政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为持续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事业提供了经费支持。伴随着我国“要办重点中学”和“择校费”等普通高中办学政策的实施,县域与城区普通高中在师资、办学条件与经费投入等方面的异质性特征进一步加剧。基于2009—2020年江苏省内12个市本级与41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选取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作为代理指标,采用断点回归模型,围绕普通高中阶段实施的“择校费”政策改革对市县间普通高中教育财政投入差异的影响展开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取消“择校费”能够显著缩小市县间普通高中教育财政投入差异,在县中振兴行动计划的推进过程中,可以围绕供需两侧进一步深化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理念在教育投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和谐德育是时代赋予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命题.和谐德育的核心价值是以学生为本,前提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良好互动的和谐关系.心理契约作为二者间的隐性纽带,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德育的基础.只有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幼儿教师的心理契约是指幼儿教师对于自身和幼儿园之间相互责任与义务的主观感知。已有研究表明对员工进行心理契约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其工作绩效。具体到幼儿园,本文在归纳幼儿教师心理契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幼儿教师心理契约形成、履行、破坏的动态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针对其不同的心理契约状态提出了相应的激励策略,依此实施全程管理,有效激励,以保证幼儿教师心理契约的动态平衡,实现激励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7.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学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重在德育建设,中学德育建设是中学教育的核心命题。在教育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以中西部地区县域中学德育建设为探究对象,提出县域中学德育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即德育教研引领,打造“高质量”德育实践共同体;系统优化设计,构建“丰富多元”的德育课程体系;聚焦素养提升,创新“浸润体验”的德育实施方式;协调多方共治,优化“五位一体”的德育治理结构;立德树人为本,完善“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心理契约虽无文字表达,但却客观存在。心理契约理论是指导高校组织改进师资管理的重要依据。教师培训能使教师提高工作绩效,可以增强教师对组织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感,还倡导了一种学习与工作相融合的职业生存状态。高校心理契约的构建可以借助实施科学的教师培训的途径达成。  相似文献   

19.
中职校学生既具有高中生的共同年龄特征,又与普通高中的学生有相当大的心理差异,因而职校德育与普通高中德育之间存在差异。因此,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只有在了解职校学生各方面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选择教育方法,才能提高其德育成效。  相似文献   

20.
和谐心理契约建构:提升公务员绩效的重要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升公务员绩效,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要路径是在公务员与政府之间建立和谐平衡的心理契约。通过介绍心理契约的研究现状和主要内容,在归纳公务员绩效低下的表现并剖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良好的心理契约构建对于提升公务员绩效、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价值。通过对心理契约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构建和谐的心理契约关系,不断提升公务员绩效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