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孩子喜欢“逞能”,爱说“逞能”的话,这往往会让老师和同学们厌烦。作为老师,自然会极力压制“逞能”的孩子,不给孩子这种“逞能”的机会。时间长了,这些“逞能”的孩子就会老老实实,不再“逞能”。我班有个男生叫晓东,就是一个喜欢“逞能”的孩子。他不爱学习,上课不爱回答问题,但特别喜欢在课堂上冷不丁地插话,做出一些怪异动作,影响班级纪律。这让我感到颇为头痛。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爱读书的孩子不容易学坏。”有人说:“学琴的孩子不容易学坏。”有人说:“会下棋的孩子不容易学坏。”类似的说法可能还有很多种,实际上,这些说法传达的是相同的信息:有正当、良好爱好的孩子不容易学坏。爱好是孩子的自然选择,爱好会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3.
班里的孩子大部分都很活泼开朗,但也有一些孩子郁郁寡欢。没有哪个孩子天生会是悲观的,悲观心理倾向的形成,更多是受到了后天的影响。有些父母、老师在评价孩子的时候,往往是否定性的,譬如:“他是个胆小的孩子,从来不敢举手发言”、“他是个调皮的孩子,根本就坐不住”。如果孩子老是受到否定的评价,长此以往,他会觉得自己“很坏”、“很笨”、“很不讨人喜欢”,会觉得“倒霉事总是发生在我的身上”、“都是我不好,事情才会这么糟”。孩子对自己、对周围的人失去信心,慢慢地就会形成悲观心理。不仅如此,孩子还有可能遭遇一些“不幸”事件,如…  相似文献   

4.
威胁说不会再爱他“如果你不按照我说的做,我就不再爱你了。”这种威胁通常不能实现。因为孩子很清楚这是谎话。欺骗孩子一次,你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得不到孩子的信任——孩子会认为你是个爱说谎的人。这样说会好得多:“我很爱你,但是,你的行为我不喜欢。”听之任之“你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无所谓。”感觉到你们的漠不关心时,孩子马上会检验:“它”是不是真的。孩子在等待着,你们的指责是否会随之而来。因此,最好用朋友关系取代你们的漠不关心,哪怕是他的行为让你们很不满意。娇惯孩子“我可以自己做这些,我的孩子现在还做不了这些。”如果…  相似文献   

5.
保护孩子是父母应尽的职责,而父母更应该让孩子直面困难,处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重大生活事件。您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做吗?选择“从不”、“偶尔”、“经常”、“总是”回答以下问题。1.我经常不允许孩子做一些同龄人可以做的事情,因为害怕他会出事。2.我有些过分担心孩子的健康。3.如果孩子的游戏我不能够接受,我会说“这个要求,我不能满足你。”4.当孩子还没有按照我的期望去做的时候,孩子会感到不安。5.别人说我对孩子太关心,有时候被认为是过分夸大的。6.我喜欢孩子按照我的吩咐去做事。7.我在过马路、在外面吃饭的时候,常常会想起孩子。8…  相似文献   

6.
孩子“犟嘴”,家长往往很生气,认为孩子不尊重大人,不听话。许多家长还会因此训斥打骂孩子。其实,孩子“犟嘴”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家长应当分析孩子“犟嘴”的原因,找准“症结”,对孩子实行有效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美国心理学家把拒绝孩子的某些要求,也就是英文的“NO”(不)当作“维生素N”来看待。心理学家认为家长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是对孩子非常不利的。专家建议家长要常给孩子补充“维生素N”,不过“维生素”补得过多,补得方法过于生硬同样对孩子不利。就让我们来看看,西方家长是如何合理地给孩子补充“维生素N”的吧。1、不要过度使用“不”这一字眼。孩子最反感的就是“不”这个词。西方家长会试着用别的方式而不是用“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通常他们会这样“圆滑”地拒绝孩子:“你知道我想让你这样做,但这次不行,因…  相似文献   

8.
孩子“犟嘴”,家长往往很生气,认为孩子不服教导,不尊重大人。许多家长还会因此而责骂训斥孩子。其实,孩子“犟嘴”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家长应当分析孩子“犟嘴”的原因,找准“症结”,对孩子实行有效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张丽芝 《学前教育》2023,(24):14-15
<正>作为理工科妈妈,我认为培养孩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十分有必要。孩子天生就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对生活中随处见到的现象都喜欢问个为什么。“妈妈,为什么蚯蚓会干死?”“妈妈,为什么秋天叶子有的变黄,有的变红?”“妈妈,为什么冬天玻璃上有雾气?”“妈妈,为什么鱼儿只能生活在水里?”“妈妈,电视里的人是怎么出现的?”……面对孩子的好奇心,如果我们只是应付地回一句“不知道”,那么孩子从大人的语气和表情中,就会感受到不理解和不支持,这会极大地打击孩子对于科学探索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班中经常会发现有那么几个孩子,平时总爱和同学磕磕碰碰,今天跟这个同学闹意见,明天和那个同学不说话。他们在同学中也没有好朋友。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往往情绪不高,家长问起时,孩子也很委屈。孩子往往会说:“我真讨厌某某”、“我恨死某某了”、“某某真没劲”…… 不同的家长对此反应也就不同。有的不闻不问、无动于衷;有的会说“谁欺负你了,去告诉老师”,有的甚至“告诫”孩子“谁欺负你,你就打谁”;当然也有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在学校与同学  相似文献   

11.
孩子与狗     
“孩子,你能帮我照看一下这条狗吗?”“你的狗凶吗?”“不凶。”“会咬人吗?”“不会。”“会逃跑吗?”“不会。”“那要我照看它干吗?”“……”孩子与狗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语     
有人说:“爱读书的孩子不容易学坏。”有人说:“学琴的孩子不容易学坏。”有人说:“会下棋的孩子不容易学坏。”类似的说法可能还有很多种,实际上,这些说法传达的是相同的信息:有正当、良好爱好的孩子不容易学坏。爱好是孩子的自然选择,爱好会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积极的人生态度。我国某著名高校曾录取过一个“神童”大学生。这个孩子学习成绩非常好,小学、中学接连跳级,15岁被这所高等学校录取。但一年之后,这个孩子被学校除名了。原来,这个学生小学、中学阶段,只被家里逼着学习,没有任何爱好。上大学后,家里认为孩子上了大学自然就会…  相似文献   

13.
一些年轻的妈妈们往往埋怨自己的孩子“调皮”:埋怨天下雨时靴子里都是水;埋怨干净衣服穿一天就有泥巴;埋怨出口就有脏话;埋怨出门就会惹祸……可他们并不知道或者说不甚明了孩子为什么会“调皮”,因而也不明白怎样对待自己孩子的“调皮”。  相似文献   

14.
家教文萃     
孤僻、逆反……青春期孩子的种种问题困扰了多少家长!但是家长也许难以想象,孩子这些不和谐的改变是在幼儿期埋下的。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问题专家刘华清教授说,父母尤其是母亲要避免以各种原因疏远7岁之前的孩子,因为孩子7岁前和母亲的关系建立得不好,直接影响孩子日后心理和人格的成长,在青春期就会爆发出种种与人与事不和谐的问题。刘教授认为,很多妈妈出差或出国时,把孩子交给老人“全权处理”,这会在孩子的潜在心理中形成“我不重要”、“妈妈不喜欢我”等想法,孩子的人格成长中应有的自信和融洽的元素就会缺失,到了青春期,就会显出无法…  相似文献   

15.
我们成年人每日上班如果总是不发工资,工作积极性是会受影响的,说不定你还会辞职不干了。同样道理,孩子上学也需要得到“工资”,才能保持其积极性。什么是孩子上学得到的“工资”呢?有些家长可能认为,我给孩子吃喝穿,给他买玩具和山地车,请他吃麦当劳、肯德基,这不是“工资”吗?不是。这些东西在孩子眼里,都是应得应分的,我是你的孩子,你就应该给我这些东西,我不上学你也应该给我。而学习的“工资”必须是直接从学习得来的好处。这个“好处”就是孩子从学习中得到的成就感。因为学习而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会有成就感;从学习中得到收获,会…  相似文献   

16.
有一首儿童歌曲,是表扬好孩子的。记得其中有一句歌词是“……从来不淘气”。“从来不淘气”的孩子是什么孩子呢?规规矩矩,文文静静,不乱说,不乱动。但这样的孩子还是孩子吗?这样的孩子可爱吗?这样的孩子将来会有出息吗? 从某种意义来说,童年与淘气是自然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人会说  相似文献   

17.
不少育人者在管理规范孩子的言行时喜欢“哪壶不开提哪壶”,狠抓不足之处,猛揭痛苦之地,让其感受到紧迫,体验到辛酸。孩子经常不完成学习任务,除了呼之以“懒虫”外,还会采取多种方式加以惩罚,仿佛只有这样才会使其变得“勤快”;孩子平时不注意个人卫生,不仅当众罚其洗手洗脸,还会大呼“黑脸”……可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壶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南通市一家长来信说: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他越来越不喜欢学习,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还常找借口不上学,成绩直线下降。真不知该怎么办?答:孩子有问题,我们通常会看得很清楚。现在我们来看看自己有没有以下问题。1.是否经常拿学习来惩罚孩子?“写错一个字罚写一页”“做错一题罚做十题”……这会使孩子觉得“学习”不是好事情。  相似文献   

19.
幼教博览     
“否定疑问句”的妙用孩子摔跤了,做父母的一般都会紧张地问:“摔疼了吧?哪里痛啊?”但儿童心理专家指出,这种问法对孩子无疑是一种心理暗示,会不知不觉培养孩子的娇气习性和依赖心理。其实,孩子有时摔跤后并不是很痛,而且可以忍耐,但父母焦虑地一问后,孩子们往往会顺势回答“很疼”。这是孩子的一种思维模式,因此在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时,我们不妨改为否定形式问孩子“不疼吧”,这时孩子也往往会回答“不疼”,从而培养他们的坚强性格。巧妙应对孩子购物冲动带孩子购物是让孩子发现新事物的好机会,父母还可以借此机会向孩子解释所买物品的价…  相似文献   

20.
一个专制型家长,在家里实行“君主制”,就须做到“三不”:第一“不”,是不给孩子讲道理。家长说往东,孩子就必须往东。家长说往西,孩子就立即往西,这同1 1=2一样,没有道理可讲,也不需要讲道理,孩子照办就是了。久而久之,孩子就变成了一架会说话的“机器”,平时呆若木鸡,有令应声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