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由恋爱建立的幸福家庭,终因生活的平庸而走向瓦解,爱情走进了婚姻的坟墓,由爱到无爱,由真实到虚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坚持对命运的不断抗争中,完成了爱情的悲剧。于无爱人间的摸索与反抗,都归于鲁迅先生的虚无世界中。用希望做自欺的口实:"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绝望之于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相似文献   

2.
爱与忏悔——析《荆棘鸟》中拉尔夫人格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棘鸟》中男主人公拉尔夫无法摆脱禁欲主义的束缚,但作为一个情感丰富的男人,他不能灭绝情欲,不能不爱梅吉,他的灵魂长期处于“神性”与“人性”的尖锐对立之中;同时他也无法摆脱强烈的权利欲望和爱情需求,对他来说,两方面都是无法割舍的,放弃任何一方都是痛苦或毁灭……对上帝的与忏悔和对情人的爱与忏悔时时刻刻敲打着他的心,从来没有停止过交战。本文从爱与忏悔的角度分析了拉尔夫人格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伤逝》是描写知识分子的作品,也是鲁迅小说中唯一描写男女爱情的作品。它通过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故事。一方面歌颂了他们争取婚姻自主,要求个性自由的反封建精神,一方面又批判了他们没有远大理想,反以“出走”为最终目的的短浅目光;  相似文献   

4.
《伤逝》是暮爱情悲剧。从哲理的视角来分析,产生这幕悲剧的真正根源主要在于新的人生状态下出现的一种普遍的生存困境——“自由”与爱的二律背反;涓生与子君的爱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的,也是“自由”的产物;而又是“自由”最终瓦解了他们之间的爱,导致了他们感情的破裂和相互分手,酿成了生离死别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作家,萧红对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女性悲剧意识有着深刻的体验,本文试图从童年体验、生育体验和情感体验三个方面论述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并进而分析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6.
罗苏滨 《文教资料》2008,(36):11-13
本文从女性自我意识的角度对鲁迅的小说<伤逝>进行了分析,并从文本出发,结合时代背景,指出作品主题的现实针对性.本文分析了子君追求爱情的道路本质上是从独立走向依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依附使爱情失去了平等和生命力:强调只有女性得到真正的解放,在思想上独立起来,才能有真正的爱情.  相似文献   

7.
本文把《孔雀东南飞》这一中国诗歌史上杰出的叙事长诗和悲剧故事置于汉末魏晋“人的觉醒”这样一个广泛而深刻的时代命题下加以考察,先从人格觉醒、情感觉醒和反抗意识觉醒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悲剧主人公的“生命觉醒”;又进一步从生命哲学本体论的角度,分析其悲剧感受和死亡体验的心理过程和特点,试图在社会认识意义的基础上丰富对这首千古悲歌的美学内涵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人生经历中的漂泊经历规范着沈从文生命中的漂泊体验必然凝结为对生命自由和生命意义永恒的追求,幻化的沈从文的创作中具体体现为浓郁的乡情乡愁和人生飘忽、生命脆薄的感慨,精神漂泊的痛苦使沈从文在追求现实生命自由的理想的幻灭中走向对纯抽象的生命形式的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9.
刘佳  李璇 《时代教育》2007,(6Z):148-149
徐志摩以他绚烂的诗篇与短暂的生命向世人传递着他的爱情理念——“爱在别处”。这种爱情观成就了其诗篇的魅力与性格的单纯.也致使了他在现实生活里必然的困境以及爱情与人生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阅读王小波的作品,会引起人们的思索。自由之生活、自由之思想、自由之文学是本篇对王小波的概括。自由之生活,王小波放弃优厚待遇显赫的名声而做一名自由撰稿人,足以证明他的"特立独行";自由之思想,王小波在他的作品里营造了"三有"自由思想体系;自由之文学,王小波作文的自由,即他的作品中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如反讽、夸张、黑色幽默、逻辑悖论等文学技巧,显示了其独特的语言,形成王小波的风格。王小波是自由的,自由的选择生活,选择写小说这条路;但自由的同时又为自由付出了代价。这便是自由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邱海燕 《文教资料》2006,(13):149-150
伯林区分了消极自由与“自主”、理性的关系,结果是从选择能力的意义上来理解消极自由的,他又区分了自由与自由的条件如知识、平等的相互关系,致使他的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理论陷入了内在困境。  相似文献   

12.
<伤逝>自发表以来.就有许多研究者从社会学、叙事学、文化启蒙、女权主义等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本文试图避开以上切入视角,从婚姻家庭中两性关系的角度解读<伤逝>,探究涓生和子君婚恋悲剧的潜在根源.  相似文献   

13.
《伤逝》的百年解读认为子君的悲剧是由外在因素(社会或涓生)或者内在因素(子君自身)造成的。但在女性主义视角的观照下,这两者在无形中都为父权制思想所钳制。子君虽吹响了五四女性觉醒的号角,但仍旧无法逃脱男权意识的怪圈。从根本上讲,子君的悲剧是父权制思想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早在19世纪中叶,匈牙利的著名爱国主义战士和诗人裴多斐就以至理名言阐述了自己心目中的生命、爱情、自由三者之间的关系。无独有偶,20世纪末期,由法国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执导的《红白蓝三部曲之蓝》,进一步深层次地探讨了爱与自由的悲欢离合。  相似文献   

15.
黄鹄 《考试周刊》2007,(36):94-95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短篇小说,剥离该文特殊的时代背景,福克纳不仅用这篇短小的小说述说一个女人悲剧的一生,也唱响了一曲人性弱点谱出的挽歌。它是献给人性悲剧的一朵血淋淋的带刺玫瑰,在文学的舞台上散发着历久弥新的光芒。  相似文献   

16.
《伤逝》一文中涓生与子君恋爱的悲剧对今天的年青人,对今天的社会都有着深刻的警示意义:物质条件是爱情大厦的基础,改善民生是社会稳定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18.
托马斯·哈代(1840—1928)作为小说家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他的创作描写了世纪之交英国农村出现的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剧烈变化,从资本主义因素的渗入,从宇宙、生命、制度的永恒矛盾关系来探求这种变化的成因。充满批判意识、宿命论和悲剧色彩是哈代作品的魅力所在。试探究哈代作品中宿命论和悲剧色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主人公爱米丽悲惨的一生。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其悲剧的根源,归纳为三个方面:南方社会以父亲为首的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压迫和统治;清教思想下的妇女观和贵族观的束缚使女性不能享有正常的权利;重重压力下爱米丽反抗的不彻底性。内因外因的双重作用下,爱米丽的希望彻底毁灭,最终杀害自己最爱的人,取得女性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作为千年以来文学、哲学和神学的共同关切,自由意志从古希腊时期便引发了人们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并由此构成了西方文学的一大传统母题,在西方文化中呈现出一个由隐到显的发展历程。在命运抗争与意志选择的博弈中,岔路口的赫拉克勒斯和坠入深渊的麦克白不期而遇。赫拉克勒斯的选择关乎城邦的利益,是对城邦美德正义的自觉维护;而麦克白则每天都在恼人的疑惑和恐惧所包围拘束中被贪欲所无情吞噬。对自由意志问题的思考是人类对生活的探索,它意味着人不仅仅是个体的人,也是集体的人,人行使自由意志的同时应遵循理性和道德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