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1961~2010年林芝逐年雷暴初日、终日、持续期和月雷暴日资料,分析了林芝近50年雷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林芝属于中雷暴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9d,最多可达44d。夏季雷暴最多,冬季很少有雷暴。雷暴主要集中在4~10月,占全年雷暴日数的92.8%,以4月居多。雷暴主要出现在15~19时,占总雷暴次数的72.3%,其中16时出现最为频繁。雷暴平均初日为3月16日,平均终日为10月15日,平均持续期为214d,雷暴年频率为13.2%。20世纪80年代雷暴日数偏少,20世纪70年代最多,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正常。近半个世纪林芝年雷暴日数变化趋势不明显,说明该地年雷暴日数的随机性强。  相似文献   

2.
拉萨雷暴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旦曲  卫东  拉巴 《西藏科技》2008,(2):62-63
根据1955~2000年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近45年拉萨市区雷暴的时空分布、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拉萨市平均年雷暴日数为70.4d,初日平均出现在4月14日,终日平均出现在10月6日.雷暴日主要集中在4~10月,以7~8月最多.东南方出现雷暴的频率最多.近45年,拉萨年雷暴日数表现为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初日呈显著的提早趋势,平均每10年提早4.1d.20世纪70~90年拉萨年雷暴日数表现为逐年代减少趋势;雷暴初日呈逐年代提早趋势.  相似文献   

3.
根据昌都站1971~2000年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昌都雷暴的年、季、月、日、初日、终日的气候变化,以及雷暴持续期、持续时间、移动方向、强雷暴日数。结果表明:昌都雷暴集中出现在5~9月,尤以7月份雷暴日数最多;一天之中雷暴主要出现在午后至傍晚(13~20时);每次雷暴持续时间多在30分钟以内;30年昌都雷暴日数、雷暴持续期、强雷暴日数均呈减少趋势;雷暴初日略有推迟,终日有所提前。  相似文献   

4.
利用锡林郭勒盟15个气象站1981年—2010年雷暴日数据及降水日观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锡林郭勒盟地区雷暴日数、年际变化、月变化及雷暴与降水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盟地区各站点30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7.2 d;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年平均雷暴日数下降趋势为2.17 d/10a,年平均雷暴日数最多36 d,出现在1992年,最少21 d,出现在2007年;锡林郭勒盟地区雷暴日数呈显著的季节性特征,雷暴多集中在夏季,6月—8月年平均雷暴日数分别为6.8 d、8.21 d与6.44 d,共占平均年雷暴日的78.8%;雷暴日数和降水日数、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雨中有雷率呈缓慢波动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1981~2010年贡嘎气象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拉萨贡嘎机场雷暴的时间分布特点和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贡嘎机场雷暴日主要集中在5~9月,日变化呈两峰一谷的变化规律,最大峰值发生在夜间2时;夏季雷暴日数最多,秋季次之。近30年拉萨贡嘎机场年雷暴日数呈显著的减少趋势,为-5.3d/10a,主要表现在夏、秋两季。雷暴初日以-3.3d/10a的速度提早,终日平均每10年推迟4.2d。在10年际尺度变化上,20世纪80和90年代雷暴日数偏多,初日偏晚,终日结束得较早;21世纪初为少雷暴期,初雷来得早,终雷结束得晚。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了徐州地区徐州、丰县、沛县、邳州、睢宁、新沂6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7年37年长序列的雷暴日观测资料,通过EOF分析.发现徐州地区平均年雷暴日为25d;最多雷暴年和少雷暴年差异大,最多雷暴年的雷暴日数大约是最少雷暴年雷暴日数的3.5倍;平均年雷暴日数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至80年代末,90年代后出现缓慢上升趋势,1974年达到最大值43d,1989年达最小值14d;由北向南,年雷暴日呈增大趋势,有西向东,年雷暴日也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利用1971年—2013年内蒙古地区116个站的雷暴日观测资料,采用常规数理统计、气候倾向率和经验正交函数(EOF)等方法,对内蒙古雷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气候变化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雷暴日数总体呈东南多西北少的特征,全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8.0 d,呈现波动减少的趋势,下降幅度为2.0 d/10 a;夏季为雷暴多发期,峰值出现在7月;雷暴平均初(终)日为4月下旬—5月下旬(9月中下旬—10月上旬),雷暴初日在内蒙古中部出现最早,西部其次,东部最晚;根据EOF分析将内蒙古雷暴异常分为全区一致型、东西差异型、纬向型和径向型4种类型,其中全区一致型为主要分布类型。  相似文献   

8.
《内江科技》2018,(3):72-73
根据衢州机场2009~2016年的民航气象地面观测月总薄,分析衢州机场雷暴的年、季、月、日、初终日的变化,以及雷暴持续时间、移动方向和强雷暴日数。研究发现:衢州机场雷暴集中出现在4~8月,以8月雷暴日数最多;一天之中雷暴大多出现在12~22时;每次雷暴持续时间大多在两小时以内;近年来雷暴年日数有略微减少趋势。雷暴初日和终日均略有推迟趋势,雷暴持续期略有缩短趋势,并提出了雷暴活跃期的预报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紫金县49年(1961~2009)雷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雷暴天气的活动规律:紫金县一年4季都可能出现雷暴天气,夏季是雷暴多发季节,尤其以6~8月份最为频繁,而每年的10月~次年2月雷暴活动偏弱。紫金县49年逐月雷暴日数的变化,表明5、6月雷暴活动变化大,多寡不一,这是因为5、6月处于华南地区前、后汛期过渡期,受副热带高压脊线北跳时间迟或早影响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伊春5个气象站点历史雷暴资料的统计,结合其地理气候特点,分析小兴安岭地区雷暴的空间分布特征、月际、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小兴安岭地区雷暴具有明显的局地和时效特征,地形地势是影响该地区雷暴的主要因子;南部地区雷暴日数明显多于中北部;春、夏、秋季是小兴安岭雷暴发生季节,主要出现在夏季,占全年雷暴总日数的76%;雷暴日数的年际差异比较显著,雷暴日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