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广田20世纪30年代乡土散文的创作是一个师承、借鉴和创新的过程。周作人作为李广田乡土散文创作的引路人,他的文学理论与小品文创作在文学观念、文章内容、文体样式、文章风格、取材方式上对李广田30年代乡土散文的创作影响很大。在周作人的影响下,李广田的散文集在乡土想象中以风景、风情、人物为基本内容创造了一个富有诗性的乡土画廊。李广田师承周作人,但他30年代的乡土散文绝不是简单地去重复周作人的散文,而是在师承中创新,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2.
周作人早年译介的日本狂言,倡导的“歌谣运动”对沈从文早期戏剧和小说创作有较大影响。而周作人对沈从文最大的影响是其性心理学思想,它直接促成了沈从文自然人性观的形成,并进而影响到他的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3.
周作人重视文章的“味”,无论在创作中,还是在他对别人文章的评价中,“味”都具有一种突出的文学价值。“味”不仅是我们理解周作人散文创作的关键,更是我们研究周作人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4.
李玉杰  邵智 《考试周刊》2013,(27):15-16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小说作家,在中国文坛有"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他的乡土小说带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他是湘西地域文化的抒写者。文章论述了湘西地域文化对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周作人晚年堕落变节为汉奸不是偶然的,导致周作人最后堕落的思想文化基础是个人本位主义思想.它是周作人作出人生选择与文化选择的关键与核心,由此而演绎出的“世界民”思想、现世思想、叛徒与隐士的双重人格、隐忍调和的人生态度以及“唯文化至上”的日本文化观等思想文化因素都不同程度地为他的堕落失节提供了不可忽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晚年堕落变节为汉奸不是偶然的,导致周作人最后堕落的思想化基础是个人本位主义思想。它是周作人作出人生选择与化选择的关键与核心,由此而演泽的“世界民”思想、现世思想、叛徒与隐士的双重人格、隐忍调和的人生态度以厦“唪化至上”的日本化现等思想化因素都不同程度地为他的堕落失节提供了不可忽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师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创作风格和追求的作家,乡土小说是其创作重镇。他以其深厚的文化品格和卓越的艺术才能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百顺街”、“果园城”及“无望村”等艺术世界,从而确立了在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在作品中,他将“游子还乡”这一古老母题注入了现代精神,塑造了一系列游子的形象。本文将对师陀笔下“游子还乡”母题的时间模式和空间模式分别进行剖析,并探究其乡土小说中游子们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8.
从周作人早期文学创作与汪曾祺的文学创作出发,勾勒并比较周、汪对知识分子身份的认同,及其在诗意消解中文学创作的意义。“五四”新文化运动代表之一的周作人,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却主张“闭户读书”,撤出启蒙“广场”回归“民间岗位”,从事翻译和小品文写作。汪曾祺则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其世俗化的乡土小说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被称为不合时宜的“亮色”、知识分子桃花源、从大俗到大雅。在时代“共名”面前,他们的创作呈现主体退却的姿态,周作人、汪曾祺即使选择归隐,但其作品也始终脱离不了对“人”的关怀,这种超越历史、超越现实的关怀也是许多当代知识分子向往和追寻的精神高地。  相似文献   

9.
说周作人是二十世纪当之无愧的学术大家,应该不算过分。在《苦口甘口·我的杂学》里,周作人分20节,系统总结了自己一生学术所钟:(一)反“科举”;(二)反八股;(三)中国旧小说;(四)古典文学,《诗经》、陶诗、《洛阳伽蓝记》等;(五)外国小说;(六)希腊神话;(七)神话学、民俗学;(八)文化人类学;(九)生物学;(十)儿童文学;(十一)性心理学;(十二)妇女学;(十三)医学、宗教学;  相似文献   

10.
周作人的“打油诗”在其创作中的重要性丝毫也不亚于他的散文写作,它是周作人上世纪30年代开始的人生、艺术转向的伴生物,是步入中年之后的周作人表露个人心迹、抒发人生感喟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些旧体诗为我们窥测这一时期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人生变故的周作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一个窗口,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功利化的文学观的疏离与超越,转向一种将人生艺术化的审美主义;二是以此表达一种“古老的忧惧”.一种置身于乱世的忧患、悲悯意识;三是其附逆后的心迹流露,一种“不辩解”的辩解。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一生创作了大量具有丰富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冲淡平易、闲适淡雅的闲适小品文.周作人闲适小品文的晚明情结十分浓厚,尤其是他对于晚明“三袁”的“性灵说”的推崇,成就了他闲适小品文主要的文学风格.通过梳理周作人小品文形成的源流及其创作过程中的主张,以及其小品文最终的命运,来逐层探寻周作人闲适小品文的晚明情结.从现代人的角度重新估价周作人闲适小品文的文学价值,力图给它们一个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五四乡土文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它的发生与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实际是五四文化思想的影响在创作上的体现,而且一开始就受到文学界的理论重视,并得到关注、提倡与引导.同时,鲁迅与周作人创作的范式影响力,对乡土小创作的发展起了奠基与推动作用,从而构成二十世纪乡土文学发展中一主一从、一浓一淡的两条线索.  相似文献   

13.
周作人自称“半是儒家半释家”,明白道出其受佛教文化影响,周作人喜爱佛教戒律,因为佛教形式戒律与儒家所讲的“礼”有会通之处,又与周作人艺术的人生观相契合,周作人的“疾虚妄”,周作人的苦乐观,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佛教文化的积极因素,佛教文化在周作人的艺术和人生中意义重大,它体现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背景上对佛教文化的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14.
周作人的文学观迄今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然而,他对比较文学的许多重要观点却还未被发掘。周作人“异中有同,同中求异”的比较方法、尊重文化多元的胸怀以及“和而不同”的比较文学观对中国比较文学作出了不容小觑的贡献,极具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和鲁迅是最重要的两位散文家,他们分别开创了中国现代散文的两种不同文风。如果说鲁迅是讽刺派散文的宗匠;那么周作人则是闲适派散文的鼻祖。本文将周作人的散文按照其中“流氓鬼”和“绅士鬼”的不同含量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激烈,后期闲适;前期意气风发,后期苦涩滞重。本文还将周作人的散文与梁实秋以及林语堂进行比较,他们都是闲适散文派的大师,但他们的幽默,闲适趣味又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相似文献   

16.
周作人教育思想探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作人是“五四”时期重要的思想启蒙家。他的“人的观念”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基础。以往,人们只重视他的文学观,对他的教育思想进行归纳、研究的不多。其实,周作人重视“立人”,在他的著作中有很多关于教育的话题。与鲁迅等思想启蒙家不同的是,周作人关于教育的论述要具体得多,并且大多具有理论上的前瞻性。周作人学贯中西,对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十分熟稔,常用西方教育  相似文献   

17.
周作人早期的翻译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周作人(1885—1967),原名櫆寿,字启明,晚年易名遐寿,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翻译家。在长达六十余年的译述活动中,他给人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尤其是他翻译的古希腊、罗马神话,至今仍被译界奉为楷模。钱玄同盛赞他“在中国近年的翻译中开了新纪元”,胡适则将他的翻译誉为“国语欧化的一个起点”。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上国人对他作为散文家一面的定视,作为翻译家的周作人很少为当代人所知。到目前为止,  相似文献   

18.
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家中 ,周作人是最重视和关心儿童、儿童文学问题的。本文通过对周作人早年的重要文集《自己的园地》的分析 ,探究了周作人重视儿童、儿童文学问题思考的缘由 ,以及这种思考在他的“人学”观中的意义。可以说 ,周作人始终把儿童、儿童文学问题与“人”的问题紧密相连 ,儿童、儿童文学的思考是他对“人”自身全面认识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他的“人学”观中具有特殊意义。也正因此 ,周作人才始终热衷于儿童、儿童文学的思考、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蜚声文坛的周作人被誉为“小品之王”。他一生所写的小品有三千余篇,如一篇篇单独看去,这些作品似乎是微不足道的“草木虫鱼”、名物民俗之类的“小品”,而集合起来看,它们则画出了一个他所见到的整个世界,也构成了一个自由舒卷、气象万千的艺术境地。 《乌篷船》是周作人小品散文创作处在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20.
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家中,周作人是最重视和关心儿童、儿童文学问题的。本文通过对周作人早年的重要文集《自己的园地》的分析,探究了周作人重视儿童、儿童文学问题思考的缘由,以及这种思考在他的“人学”观中的意义。可以说,周作人始终把儿童、儿童文学问题与“人”的问题紧密相连,儿童、儿童文学的思考是对他“人”自身全面认识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他的“人学”观中具有特殊意义。也正因此,周作人才始终热衷于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