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绩《野望》一诗因使用"采薇"的典故,其诗旨向来难明,众说纷纭,有"归隐说""思故国说"等。但通过对"采薇"这一典故的考辨可知,"采薇"不仅有归隐的寓意,而且它在《毛诗》的传统中也有着积极入世的含义。结合王绩"三仕三隐"的人生经历和他"学剑觅封侯"的志向可知,《野望》一诗融情入景、借景生情,表现了诗人空有入仕从政之心,但不得其位、难以施展才华的苦闷之情。  相似文献   

2.
正"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优美的旋律,真切的情感,在革命年代风靡一时的《渔光曲》把人们带回到那峥嵘的岁月,缅怀这首歌曲的作者任光。在越剧之乡的音乐沃土中成长1900年,任光出生于越剧之乡浙江省嵊县(现嵊州市)城关镇东前街。在他的孩提时代,嵊县民间百姓的吹拉弹唱、民歌小调以及后来发展成越剧的"的笃班"已十分流行,浓厚的民间越音氛围和乡间先贤的影响,给了他最早的音乐熏陶。他入读嵊县中学时,已擅长拉二胡、吹铜号、弹风琴,  相似文献   

3.
黄源与昆曲《十五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潘 《文化交流》2003,(2):10-12
回头一笑岁百年 黄源老走了,伴随他仙逝的不是人们耳熟如常的哀乐,而是老人自己选点的三个昆曲《哭皇天》《菩萨蛮》《苦伶仃》曲牌。他安详地躺在鲜花丛中,雅曲委婉似泣,人们望着这位长者,默哀、鞠躬、道别…… 在与病魔抗争的最后时刻,黄源老对自己的走,是那样坦然,他把儿媳洪蓉芳叫到床前,说:“我走时送我的音乐应该是昆曲。”浙江昆剧团按黄源老的愿望,选牌成曲,是日,将音乐放给黄源老听时,老人显得从未有过的平静,嘴角边绽露着微笑……  相似文献   

4.
陈原的音乐活动,主要集中于20世纪30-40年代和90年代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他把音乐当作救亡与启蒙的武器,在新音乐运动及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编选歌曲集,译介苏联歌曲和柴可夫斯基,提出自己的新音乐观。在第二阶段,他重新翻译整理罗曼·罗兰的《柏辽兹》等两部音乐专著,为广大乐迷提供了珍贵的精神食粮,更以此彰显其理想主义情怀。本文梳理其音乐活动,以期全面认识陈原作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的复调人生。  相似文献   

5.
陈原的音乐活动,主要集中于20世纪30-40年代和90年代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他把音乐当作救亡与启蒙的武器,在新音乐运动及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编选歌曲集,译介苏联歌曲和柴可夫斯基,提出自己的新音乐观。在第二阶段,他重新翻译整理罗曼·罗兰的《柏辽兹》等两部音乐专著,为广大乐迷提供了珍贵的精神食粮,更以此彰显其理想主义情怀。本文梳理其音乐活动,以期全面认识陈原作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的复调人生。  相似文献   

6.
《乐记》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在战国时期的一部音乐理论著作。他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音乐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对于我们今天的音乐教育理论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在儒家的哲学思想中,音乐从来就不单纯是一种娱乐的方式,《周礼》中就有这样的话:"以乐礼教和,则乐不乖。"又曰:"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中国古代很早就发展了音乐对于人的性情有控制作用和对民众的道德修养有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浣纱记》是一部"以生旦爱情寄兴亡之叹"的戏剧,其中位于敌对双方阵营的重臣——范蠡和伍子胥,是忠臣的代表,但其结局大不相同。范蠡是侠义之士,他完成了对自己的人生追求,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伍子胥是忠烈之臣,他虽有一身的抱负,奈何受奸人挑唆,未能一展宏图,但他完成了对自己、对帝王的承诺,虽有怨但无悔。古代戏曲作品中忠臣表现了创作者的思想追求和人生理想,并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思想动态。  相似文献   

8.
今年91岁高龄的钱君匋老先生,人们或称之为“艺坛多面手”或称之为“世坛奇才”,对钱老来说,这都当之无愧。早年是音乐家、诗人、书籍装帧家钱老弱冠之年就首先在音乐领域崭露头角。他毕业于上海艺术师范后,先在中小学教过音乐,后在浙江艺专教美术。教学之余,就涉足谱曲作歌。当时章锡琛主编的《新女性》月刊每期发表他创作谱写的歌曲。这些歌曲反映“五四”以后进步青年的心声,与当年流行的靡靡之音相对立。1928年至1931年间,先后被编成《摘花》《金梦》《夜曲》三个集  相似文献   

9.
蹇先艾是"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描写了"老远贵州"的原始野蛮的风土人情和残酷风俗,展现被杀戮的人性。《水葬》不仅是蹇先艾的代表作,还是他的成名作。《水葬》的背景——桐村,是一个原始的乡土社会,在这个社会中,道德被异化,人们变得麻木、愚昧,对即将到来的戕害无动于衷、逆来顺受。《水葬》唱响的是人性缺失的一首悲歌。  相似文献   

10.
提起叶君健,人们并不陌生。人们知道,他是作家。他用中文、英文、世界语写过许多小说、散文。《土地》三部曲、《寂静的群山》三部曲都是他的长篇巨著。《小仆人》、《王子和渔夫》等儿童读物无不充满着他对孩子们的爱。人们知道,他是翻译家。他  相似文献   

11.
《论语》中论述"物"的内容不多,从划分标准来说,孔子的物我二分凭借的是最基础的物质存在。孔子在著作中所提及的"物"的范围较小,倾向于指代除人以外的生物,因而《朱子集注》注解,"物,谓禽兽草木"。孔子对草木的态度主要停留在主观层面,表达出他的人生感悟和心得体会,而对禽兽的态度,则更多地展现在社会层面,体现出他独特的教育观和社会观。  相似文献   

12.
潘岳,中国古代"第一美男子",才多姿美,但他存于《昭明文选》中的赋却充满冷悲的意象。冷意象词在其《怀旧赋》《秋兴赋》《寡妇赋》三篇赋中比比皆是。本文以这三篇赋为例,并联系潘岳几升几落的曲折人生经历,从其赋中的"冷"意象与"悲"意象两方面展开论证,从而进一步探究潘岳悲凉的内心和对官场仕途的无奈。  相似文献   

13.
王冰 《职业圈》2008,(14):101-102
李曙明先生于1984年10月在《人民音乐》上发表了《音心对映论》,由此引起了长达二十余年的争论。这场争论对于中国的音乐美学界具有深远的意义,他不仅推进了对中国古代音乐羡学及其原理的研究,同时也推进了中西音乐美学比较的研究,促进了对方法论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金湘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他的代表作品——歌剧《原野》以大胆的探索创新、精巧的整体构思、鲜明的音乐形象引起人们的关注,赢得了广泛的赞许。他也由此被外国媒体称为"中国的普契尼"[1];同时被国内称赞为"举起中华民族乐派大旗的音乐家"。时至今日,金湘的创作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其作品越来越受到听众的喜爱。在继承的基础上,他综合多种创作技法,进行一系列大胆的尝试,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创作道路,这是一条古今接轨、中西合璧的路,是一条把民族音乐引向深层发展的路。  相似文献   

15.
张波 《文化学刊》2015,(3):137-138
李白的诗歌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发展的顶峰。除了诗歌,李白的辞赋同样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貌。李白现存古赋八首,除《剑阁》《明堂》《大猎》为大赋之外,其他五篇皆为抒情小赋,其抒情小赋以"时间"和"生命"为主题,既与抒情小赋的传统继承有关,也与他个人的生命意识密切相关,表现了李白强烈的个体意识和对人生的独特情感体验,这与李白诗歌中超越时间和生命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6.
许颜 《文化交流》2013,(9):62-65
中国电影事业的一位奠基者,在其53年短暂的人生里,共编导了31部电影和7部话剧,代表作《八千里路云和月》和《新儿女英雄传》,被誉为"为战后中国电影艺术奠下了基石"。他生于杭州,祖居海宁硖石横头街,小名"三宝",大名史东山。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创造了当时中国电影的最高票房纪录;1951年编导的影片《新儿女英雄传》,获捷  相似文献   

17.
老子《道德经》中与音乐相关的内容很少,其中的"音声相和"可认为是老子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的音乐观。史学界和音乐学界对"‘音声相和’即强调音乐是和谐与审美的高度统一"这一观点是基本认同的,但对"音""声"的概念及"和"的方式各有说辞、见仁见智。要想了解老子的音乐观,首先要摆脱惯常的逻辑和推理,对《道德经》进行系统研读,如此方能解读其真义。从"音声相和"一词逆推出预设结论,再以儒家孔子音乐观之相互比较,得出老子音乐观所具有的高度哲学内涵及对当下音乐发展的意向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鹧鸪天》是宋词小令"金曲"词调之一,此调用于填词歌唱始见北宋前期的柳永,其音乐渊源当与初盛唐教坊曲《山鹧鸪》有关,又与唐五代词《望远行》和宋词《瑞鹧鸪》二调形体较为接近,盖柳永借旧曲而翻制的新声。此调在形体格律上相当于一首七律的变体或两首七绝的连缀,既有近体诗的严整形体和谐婉声律,又比近体诗新颖灵动,摇曳多姿。在声情美感的表现上,此调既以风流蕴藉为擅胜,也兼具愁怨感伤之调、富丽雍容之音、清新婉丽之致,颇富艺术张力与审美弹性。  相似文献   

19.
于亚男 《文化学刊》2008,(1):111-114
尼科罗·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1782-1840),伟大的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史上最杰出的演奏家之一。幼年即学琴,后去热那亚和帕尔马学习,9岁首次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13岁旅行演出,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显示出惊人的才华。他的演奏使小提琴的技巧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巅峰,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还将吉他的弹奏技巧用于小提琴的演奏,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由于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极少,绝大部分系去世后出版。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等。小提琴是最难驾驭的乐器之一,帕格尼尼的技艺使他被称为"小提琴之王"或"提琴魔王",很多人都认为帕格尼尼的秘密在于他那只奇妙得不但指头能够朝上翻到不寻常的程度,而且能"像一片树叶那样优雅飘动"的手上。《无穷动》是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代表作品之一。在本曲中,右手的快速连顿弓、连跳弓、自然跳弓、人工跳弓、波音等技术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0.
郭英杰  赵青 《文化学刊》2010,(2):167-170
"一多"思想是吴宓哲学观的重要内容;《文学与人生》是吴宓"一多"思想的集中体现。吴宓的"一多"思想源于他对儒学的心领神会、希腊哲学的全面吸收、基督精神的理解接纳、佛学的揣摩咀嚼、新人文主义的融会贯通、"原欲"说的阐释运用、道教和伊斯兰教精髓的理解深化以及对德国哲学和法国哲学的借鉴认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