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民间口头创作的一种体裁,俗语、谚语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其是人民群众长期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是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研究俗语、谚语,人们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民族文化的知识。基于此,本文选择俄汉语中具有时间意义的俗语、谚语为对象,对其进行了尝试性地分析和研究,借以挖掘出俄汉两个民族在时间观上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2.
颜色词在词汇系统中极为重要,具有一定的文化伴随意义。从语言文化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后,文化伴随意义就被看作是一种语言文化学研究对象而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中国与俄罗斯的交往不断密切,国内外学者研究汉俄语中颜色词的频率不断提升。该类研究主要将语言本体扩展作为基础,从两国文学作品理论研究出发,缺少实践性及生活气息。本文系统阐述了汉俄语颜色文化伴随意义上的共性与异性,并对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3.
晋东南谚语数量多,内容丰富。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晋东南谚语进行归纳、总结,从谚语的内涵上探讨晋东南地区的农耕文化、民间传说文化、地方特产文化等。  相似文献   

4.
王淑杰 《文化学刊》2009,(2):145-147
由于不同的文化生活背景,俄汉两民族对同一事物、概念、现象等的反映存在着明显的心理差异。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可以得出俄汉民族对左、右方位概念、数字、颜色的不同认识,对某些动物的不同喜好以及对年龄的不同观点,从中也反映出两民族之间的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5.
俄语语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严谨性,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在过去的俄语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往往将着力点放在语法和词汇学习上,而对俄罗斯民族的文化注重不够。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的结果是学生对俄语只掌握了其表层知识,而对其实质性的内容很少掌握。所以,最佳的办法就是将语言层面的教学与文化层面的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掌握文化内涵。本文对俄罗斯文化与俄语语言教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当前俄语语言教学所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俄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对外大传播》2009,(9):30-30
由人民日报社和俄罗斯新闻社联合主办、人民网和俄新网联合承办的“俄语年”大型俄语知识竞赛启动仪式2009年7月2日在人民网新演播大厅启动。  相似文献   

7.
谚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沉淀和传承。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谚语,这些谚语反映了各个国家独特的民族文化。本文以中、日两国谚语中选用的词汇、意象为切入点,比较两国含义相同的谚语之异同,从而探讨两国文化历史背景、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差异。  相似文献   

8.
观念是人的意识中文化的凝缩,是文化进入人精神世界的方式。战争观念是体现俄罗斯民族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观念。本文基于俄语语言文化学框架下的观念理论,运用观念分析法对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的战争观念进行语义和文化阐释。  相似文献   

9.
谚语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语言和文化精华,富含民族文化内涵。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其谚语受各自文化的影响,谚语字面上的信息意图和内在的交际意图往往大相径庭,这让谚语的翻译工作成了一项挑战。依据关联翻译理论,谚语翻译工作者首先应充分考虑谚语原文与译文读者所处的认知语境不同,既要明确谚语原文的交际意图,又要对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期望做出准确判断,目的是让译文读者以最小的认知努力得到最大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0.
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包含了大量的元素及象征意义。理解并翻译谚语对外语学习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中国和葡萄牙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一些谚语很难被准确翻译。本文解释和对比了若干两国的谚语,分析影响中葡谚语互译的主要困难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正>2016-2017年是中俄两国元首确定的中俄媒体交流年。东北网作为黑龙江省唯一重点新闻网站,于2006年开通了中国首家综合性俄文频道"伙伴网",历经十年的运行,"伙伴网"受众遍及30余个国家,其中80%左右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俄语国家,稿件经常被俄媒转载。近年来,伙伴网与今日俄罗斯、俄罗斯报、俄通-塔斯社、国际文传电讯社等20余家俄罗斯国家媒体及地方媒体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对俄外宣实践,  相似文献   

12.
谚语,多数是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是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短句或韵语。谚语是由一个民族乃至文化大众的智慧提炼而成。本文以美国人类学家佛罗伦斯·克拉克洪(Florence R.Kluckhohn)分析文化模式的五种取向为理论基础,通过汉英谚语分析中西价值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徐文婷 《文化学刊》2016,(4):213-214
维吾尔语突出的通俗性源自移民的文化背景以及谚语自身的口语身份,谚语有着自己独特的语音方言,有自己特有的语法和词汇。本文主要研究维吾尔谚语的通俗性,将各种文化联系在一起,以期更好地发挥维吾尔谚语文化的传统。  相似文献   

14.
颜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大亮点,颜色词不仅反映的是人们对这个客观物质世界的认知,也是对主观世界的一种升华。我们在认识颜色词的同时,也一同了解了这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等级观念、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等文化内涵。本文在分析维汉两个民族颜色词语内涵的基础上,阐述汉维语文化中不同颜色的文化内涵,利用对比研究法、举例法等,对汉维两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行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5.
熟语是语义、结构上定型的,使用上等同于词的短语或句子。张家界方言熟语非常丰富,有歇后语、谚语、惯用语等。其中歇后语有直陈型、谐音双关型、转义双关型;谚语有农用谚语、哲理谚语、常识谚语;惯用语有定中型、动宾型、其他型。艺术特点上,比喻辞格和形象化的事物、形象化的词语的运用使得张家界方言熟语具有形象性,方言词语和粗俗词语的运用使张家界方言熟语具有俚俗性,此外张家界方言熟语还广泛运用比喻、双关等辞格。张家界方言熟语反映了张家界的农耕文化,反映了张家界人民的智慧,反映了委婉含蓄、幽默诙谐的文化传统,反映了率直、粗犷的民风。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际台)的对俄(苏)传播是我国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台对俄(苏)广播始于1954年。最初采用节目寄送形式,正式的短波广播从1962年起开通,先后历经了中苏友好、中苏关系破裂、"文革"、对越自卫反击战等不同历史性事件和发展阶段,在曲折中不断探索,不断发展前进。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的外交政策开始转变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台对外广播战略随之调整,对外传播手段也不断丰富,对俄(苏)广播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追溯国际台俄语广播60多年来的发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两条脉络:一条是从最初"我要你听什么"到"你  相似文献   

17.
外来词作为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借入的现象,其不仅包含了外来语言文化特征,同时也带有本民族语言文化特征,是研究及观察语言文化的重要场所。本文从语言文化学出发,将俄语外来词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究了俄语外来词的文化渗透历程,并从俄罗斯人的生活文化来窥探外来词所发生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软实力中的重要因素。也是一种重要的政治资源。苏联解体20年来,尽管新独立国家之间的关系因各种复杂的历史和政治恩怨而阴晴不定,某些国家出台各种政策限制俄语,力图在本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全面推行民族语言,但俄语始终在后苏联空间的官方和民间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俄语在地区一体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俄语也成为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增强软实力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19.
新疆是一个多元文化聚集的地方,各族文化在此交融碰撞,其中维吾尔族和汉族文化差异最为典型,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极易产生隔阂甚至冲突,因此,进行维汉跨文化交际研究已刻不容缓。对此,笔者提出可在南疆高校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帮助维汉大学生培养一定的跨文化意识,构建跨文化知识框架,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立志于将文化认同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双语教育有机结合,最终推动南疆高等教育事业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央电视台、国际台俄语部、黑龙江省电视台,还有很多市级台都在进行俄语电视节目制作。笔者认为在加强受众收视分析,确定节目观众定位的基础上,找准节目自身的定位以及节目形态的定位是提高俄语电视节目对外传播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