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当代作家白桦文学作品审美内涵丰富、故事情节具有传奇性、追求浪漫情调,字里行间既流露出忧患意识,又充满了对人性深刻的思考,兼具现实主义风格和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白桦小说作品从多角度的视角,采用讲故事的模式叙事,通过对西方现代叙事手法的大胆学习和传统叙事艺术的积极继承,将二者巧妙地融为一体,体现了杰出的叙事才华和强烈的结构意识。本文探讨了白桦小说的审美内涵和叙事艺术,以更好地展现其小说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换位》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戴维·洛奇的重要小说之一,是其"校园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后现代主义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各种时代主题。本文尝试对小说《换位》写作手法进行篇际互文性研究,从篇际互文性的转换方面和链接方面来分析小说《换位》的篇际互文性艺术,以此来加深对该小说的语言艺术和社会涵义的赏析和感悟。  相似文献   

3.
珍妮特·温特森的是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她的小说《时间之间》改编自莎士比亚的重要剧作《冬天的故事》。温特森用超越时空的多重叙事技巧和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对原剧进行了后现代重构,她有意识挖掘了莎翁原著中人物的内心,运用现代元素补充原剧的空缺情节,让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引发更多人性的思考。本文将剖析《时间之间》时间、空间的多重叙事,运用拉康理论对典型人物列奥的嫉妒心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电影《黛绿年华》是根据郑慧原著小说改编,但它实质上有着明显的张爱玲小说痕迹,影片在不少地方参考借鉴小说《第一炉香》,如二者所描述的基本场景、情节、人物等颇为相似,这也是电影《黛绿年华》与小说《第一炉香》》得以比较的重要基础。但电影导演对小说《第一炉香》的人物命运等进行了适当地改编整理,两个作品在故事基调、人物塑造与结局主题等方面呈现出差异性。对二者进行比较探析,以期更好地展现不同艺术表现手段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角度来分析马克·吐温在小说《亚当夏娃日记》中的叙事艺术,赏析复调小说在叙事结构、叙事内容及叙事时空的独特性,研究作者马克·吐温运用复调艺术的意图,探索亚当和夏娃的独立意识构建的意义,体会作者对男女平等和谐爱情的歌颂,对女性智慧及独立品质的赞扬。本文从小说的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对主人公亚当和夏娃的自我意识的描写、共时性的横向艺术描写三个方面来研究复调对小说叙事构建的最基本作用,以感受复调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6.
王珊 《文化学刊》2023,(2):74-77
在《雾都孤儿》中,哥特式创新手法不仅体现在人物的塑造上,也体现在对场景的描摹和对城市文化的雕刻上。这种创新手法让整部作品风格突出,情绪饱满。本文从哥特的起源与特色入手,通过对《雾都孤儿》这部作品的哥特式艺术创作风格的分析解读,从三个方面阐述其创新价值,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体悟作家狄更斯笔下的英国社会,了解并存于世间的善与恶、爱与恨。  相似文献   

7.
张扬 《文化学刊》2015,(2):116-118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著名作家,《彼特利克夫人》是哈代优秀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篇小说的艺术性就在于作者为读者讲述了一个看似怪诞滑稽,但放置在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心理因素之下却又合情合理,这也是这部小说引人入胜之处。本文首先将对《彼得利克夫人》故事情节做简要介绍,同时对主人公提摩太的性格特点做简要分析,然后结合作者对小说的故事的叙述及对人物性格特点及心理变化的刻画来分析这部小说的艺术特征。对《彼得利克夫人》艺术特征的分析主要分为对主人公无法摆脱的心灵痛苦、对现实生活与艺术的精妙结合、对小说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以及对讽刺手法和诙谐语言的运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徐宝俏 《文化学刊》2012,(4):156-160
音乐艺术是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艺术世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布尔加科夫表达思想的有力载体。布尔加科夫的语言是有“表情”和“声响”的,声音从语言消失的地方开始蔓延,这些声音会释放被有形的语言限定和堵塞了的空间,显示出语言隐晦表达的情感意象。作家把各种有形的或是无形的音乐元素运用于小说之中,通过对这些元素的解读.我们再一次领略了小说的艺术魅力。本文旨在从音乐旋律对小说主题的支撑和对音乐界名人姓氏、乐器名称的借鉴这两方面探讨作品的音乐性。  相似文献   

9.
陈衡哲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进行文学创作的女作家.她的小说,体现了中国现代小说初期创作的面貌和特色.在陈衡哲对现代小说艺术的大胆追求和实践中,既显示出其小说创作的发展和进步,也留下了新文学女性先驱者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途程中筚路蓝缕、开拓前行的足迹.  相似文献   

10.
戏剧独白是英美文学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英美文学发展有很大影响。当下,学界对英美文学中戏剧独白的研究日益深入。戏剧性独白不仅增强了作品整体的艺术效果,而且对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贯穿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始终,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1.
中国篆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特殊的存在,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记忆。山东省是中国篆刻艺术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之一,有着悠久的篆刻文化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与新时代特征的篆刻艺术非遗保护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该文介绍了保护与传承篆刻艺术的意义与影响,分析了山东篆刻艺术传承与保护现状,总结了山东篆刻艺术保护管理的工作措施,提出了山东篆刻艺术创新传承的实践路径,旨在保护和传承山东省篆刻艺术,让传统篆刻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光发热,并展现出全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18世纪英国消费社会兴起,中上阶层对异国风味商品的狂热以及资本、技术的发展导致全球远程贸易的繁荣,大量中国物品被输入到英国,与此同时,中国文化艺术风靡英国。中国风构成一个独特和重要的文化艺术现象,在园林建筑、陶瓷、家具等方面对英国产生了重要影响,英国的艺术家在模仿、借鉴、吸收中国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最终推动了英国艺术文化的发展。中国风在英国风行,给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主干之一,包含多重思想文化基因,其发展经历初创、形成、轴心、定型、式微五个阶段,对20世纪河南小说创作思想、理念和方式都产生重要影响。在中原文化的熏陶下,20世纪河南小说表现出独特的文化特质,主要表现在:作家对河南人的朴实、勤劳、坚韧的人格力量与保守、消极的精神特质进行艺术还原;多数作品呈现独特的文化风情和风俗;在艺术上则将传统与现代手法融合,形成沉郁而又苍凉、平实而又奇崛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艺术长河中显现的当代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追求与推进……  相似文献   

15.
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长河中显现的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追求与推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传统艺术越来越重视,如戏剧、书法、国画、版画等已较为广泛地渗入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对艺术的审美思维。现代平面设计,离不开对传统视觉艺术元素的继承。本文从平面设计的视角去分析、梳理传统版画的艺术内涵,最大程度地发掘版画的艺术价值,以期对平面设计的创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长河中显现的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的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追求与推进……  相似文献   

18.
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长河中显现的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的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追求与推进……  相似文献   

19.
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长河中显现的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追求与推进……  相似文献   

20.
《骆驼祥子》与《无名的裘德》,分别作为中国与英国著名的小说代表,以当时的社会文化为背景,借助艺术的笔法,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并对当时社会的婚姻观、价值观进行评判。这两部小说在社会选材以及人物刻画方面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本文对《骆驼祥子》与《无名的裘德》进行分析与比较,以期为今后的阅读与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