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铜古剑     
这是一把青铜斑驳的古剑,长55.5厘米,重700克。剑上的光华已消失。剑上的血腥已凝结成冰,剑上的饕餮已暗淡无光。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第一个朝代是夏朝(约前ZI世纪约前16世纪),其后是商(约前16世纪一约前1066)、周(约前1066一前256)、春秋(前770一前476)。从大约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476年的250O余年的岁月中,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始氏族公社逐渐解体,进入了奴隶制社会,这个时期的绘画在史籍中有记载,但已经无法见到原作了,而现在我们却能见到绘画性极强的青铜器文化。青铜艺术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艺术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精美绝伦的青铜制品,不仅形制奇异美妙,而且在其表面有各种各样极为生动的纹饰。当然,造型与纹样都需要绘制。翻铸。虽…  相似文献   

3.
奥古斯特·罗丹度过了动乱不安、凄楚悲伤的一生,但他为世人创作了一些不朽的杰作。人们对艺术的鉴赏瞬息万变。仅在二十五年前,不少具有高度鉴赏力的人排斥奥古斯特·罗丹的作品,认为它们浮夸、庸俗、毫无雕刻风格。而到了现在,并无显著的理由,舆论的征候又转向了。今天,生于1840年的罗丹又被公认为一位艺术大师,是十九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派艺术的最后一个承袭者,或许,还被说成是自米开朗基罗以来的最伟大的雕刻家。  相似文献   

4.
曾光 《世界文化》2008,(6):51-51
宁静的尼日尔河,蜿蜒数千公里,从容不迫地流淌在西部非洲。她不仅灌溉着这里广袤的土地,而且世世代代哺育着这里的人们创造了非洲人引以为自豪的马里、松加依和贝宁王国文明。而作为贝宁王国文明象征的青铜文化,则是非洲文化艺术园地中绽开的璀璨花朵。  相似文献   

5.
王郅庚 《寻根》2014,(6):25-29
<正>汉画像石中的侠士故事侠出现于春秋,盛行于战国。这一时期有许多侠士千古留名。荆轲就是著名的侠士之一。《战国策·燕策》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气氛中,一个怒发冲冠、沉毅勇决的侠士荆轲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山东嘉祥武梁祠汉画像石中,有四幅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图1的画像上,荆轲右手扬起,匕首刺在柱上;秦王张皇失措,躲在柱后;秦舞阳匍匐在地,不敢抬头;盛樊於期头的箱盖已打开,头已露了出来。  相似文献   

6.
宁夏僻处西睡、北接大漠,历来是农耕与游牧民族的交汇地带,其古文化面貌充满神秘色彩,青铜时代的社会状况更是扑朔迷离。八十年代以来,通过宁夏文博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已初步揭去青铜时代宁夏地区的神秘面纱。现在看来,宁夏所见到的最早的青铜器属于商代,有确切出土地点的却是西周。宁夏出土的这时期的青铜器,主要是容器,造型风格与中原和关中的器物如出一辙,显然这些器物都是来自内地,而当时本地区的青铜制造业尚未形成。宁夏青铜时代的形成和发展,当在东周时期,衰亡在汉代,起始和结束年代都远远晚于中原和关中。近年来,在宁…  相似文献   

7.
汉代的四川     
许多年以来,“汉”这个字眼被赋予较它本身更为丰富的内涵。它最初是指汉水,这条河流把四川同中原大地分隔开来。秦于公元前316年越过汉水,吞并了四川。一个世纪后,正值秦朝统治摇摇欲坠之际,在诸侯混战中崛起的霸主汉王,曾在这一带避难,并向南攻占了巴蜀地区。...  相似文献   

8.
汉代的冠     
汉代的冠黄强古人在狩猎活动中,从鸟兽的冠角受到启发,于是发明了冠。“上古穴居而野处,衣毛而帽皮,未有制度。后世圣人……见鸟兽有冠角髯胡之制,遂作冠冕缨,以为首饰”①。冠冕发明的功能是装饰美化,兼有束发作用。《释名·释首饰》云;“冠,贯也,所以贯韬发也...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在卫恩科的意识中.仿佛一切都是铜铸的:海洋、陆地、森林以及动物、植物和神祉……,包括他的山西“宇达”集团。“‘宇达’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青铜艺术铸造王国”这是享誉世界的青铜器专家、中国艺术铸造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谭德睿对“宇达”青铜艺术世界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0.
以“吉祥草原·祝福亚洲”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既是艺术的盛宴,也是文化的盛宴。  相似文献   

11.
赵唯 《寻根》2009,(5):83-93
灯起源于火的发现和人类照明的需要,数万年前,人类就巳懂得使用自然之火来御寒,三千多年前,人类开始使用简单的灯具承载火烛,书写文明史。灯具发展到汉代,巳进入中国灯具历史的辉煌时期,汉代的灯具不仅形式种类多样,而且大多造型优美,形象生动,在注重生活实用的同时,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盐源位于金沙江流域雅砻江下游,近年来这里出土了大量青铜器,颇富艺术价值。盐源青铜艺术具有显的特征,形成了纹饰上的抽象性和造型上的写实性两大风格,体现出笮人的化特点和艺术眼界。  相似文献   

13.
汉代私印面面观韩建武私印是指私人所用的印章,它较官印少受限制,所以无论印文、字体及印钮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自由,很能表现篆刻者的才情,历来为藏家所注目。汉代是印学史上极其重要辉煌的时代,遗留下来仍有不少私印精品。1982年西安市东郊三店村汉墓出土一方龟钮...  相似文献   

14.
正15—19世纪,贝宁王国兴盛于尼日尔河口的森林地带,留下许多代表非洲民族艺术中最卓越造型文化的青铜雕像。这种造型艺术是从象征国王神性与权威的宫廷艺术发展而来的。贝宁文化的造型与技术,对非洲的民族文化影响极大。1.站在宫廷前的战士像装饰王宫和神殿的青铜板,是贝宁青铜艺术的代表之一。这块青铜板以阴刻或浮雕手法装饰,相当华丽,足以显示出君临农耕社会的国家威容。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少数民族的集聚地,这里曾是邛、笮等古民族的所在地。其出土的青铜化除有自身的特点外,还与其他化有着相互交流和影响,特别是与巴蜀化和滇化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甚至与越南的东山化也有一定的关系。可以说,凉山地区是连接古代川、滇化之间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16.
涅瓦河畔的参政院广场上,二百余年来静静伫立着圣彼得堡城市的象征——彼得一世青铜骑士像,铜像的花岗岩底座上分别用俄文和拉丁文刻着"献给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敬建"。自1782年起,这尊恢弘的艺术杰作不仅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瞻,更是成为众多文学家、艺术家们的创作素材,1833年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写就长诗《青铜骑士》:"那铜像把头颅挺入夜空,高高耸立,有如渊渟岳峙。"一个俄国历史转折时代的沙皇,在伟大诗人的笔下平添了几份神秘。  相似文献   

17.
两汉时期,汉匈之间尽管曾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但这并未妨碍两地间的文化交流。实际上,战争本身就是当时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一种特殊而激烈的方式。除战争外,和亲、迁徙、互市均起到了文化交流的中介作用。二者间的文化交流主要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互补及融合。由于匈奴控制了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汉匈之间的文化交流大体沿长城一线展开,并进而向更广阔的地域推进。  相似文献   

18.
汉代巴蜀地区的教育活动包括地方官学、私学和游学。其中官学教育最受重视,也最发达。地方私学教育在官学的影响下十分繁荣,为官学之补充。巴蜀士人在两汉间的游学活动也一直没有间断。这三种教育活动共同促进了巴蜀地方教育的发展繁荣,也为汉中央王朝培养输送了大量的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19.
汉代的画像石与画像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的画像石与画像砖阎秀芝画像石与画像砖是上面雕刻有人像、神像、动物像的石和砖。二千多年前的汉代,人们精心地制作了这样的石、砖,用它们砌墓室、石碑、石阙、祠堂。它们的形状大小不一,常见的是方形、长方形。上面的图画大多是以刀代笔用阴线刻、阳线雕、浮雕等...  相似文献   

20.
我虽然依例写下这么一个题目,其实我的本意却是想谈谈两汉游侠的源起和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