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女真民族曾经两次崛起,先后建立了金和后金政权,金朝是中华一体格局下的北方统一政权,而后金政权虽然兴起于东北,却发展成为统治全国的统一政权。纵观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发展,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够有女真民族这样的历史际遇。  相似文献   

2.
匈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曾灿烂一时,甚至与秦汉帝国相抗,并一度控制大漠南北。作为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从胡服骑射到贸易往来,其精华深深印刻在中原与西域的交流中。匈奴族于公元前209年在北方古代少数民族中最早建立起奴隶制政权,它的奴隶制政权因地制宜,具有很鲜明的游牧民族特点,其部落奴隶制与中原王朝的生产奴隶制形成对比。本文试从匈奴族的生活习性入手,与中原王朝的奴隶制进行比较,以概述匈奴部落的奴隶制。  相似文献   

3.
在辽代,渤海人与契丹统治者有着灭国之仇,所以二者总有一种民族对立情绪,虽然有的渤海人在辽代也得到重用,但从总体来看,渤海人在辽代的社会地位还是相对比较低的。到了金代,由于金朝统治者提出“女真、渤海本同一家”的口号,所以渤海人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成为女真统治者的盟友。许多辽东的渤海大姓在金代政权当中担任显赫的官职,他们之中还有的与金皇室联姻,故辽东渤海人与金朝统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金朝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从s.526卷尾所署的闰月切入,然后结合敦煌写卷、敦煌石窟等原始材料,认为卷中的阴氏夫人是张承奉的母亲,阿郎是张承奉,该写卷产生于张承奉时期,这个时期有一位阴姓的国舅.该写卷所反映的州主阿郎和和尚尊师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纪年未用中原年号等变化,正符合张承奉时期由于金山国的建立随之而带来的宗教政策以及与中原政权关系上的变化.最后断代在912年.  相似文献   

5.
楚蛮为古三苗的后裔,是商周时期地理上邻近中原、政治上接受中原王朝的统治、文化上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南方民族,三苗解体后为南方地区的主要族群。商代的楚蛮可能是汉东地区和丹江地区考古学文化中的一支,周代的楚蛮可能是鄂西地区早期楚文化中的一支。  相似文献   

6.
汉王朝是中国社会发展、民族统一的一个鼎盛时期,汉文化对后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融合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这一论断在三燕故都、北魏营州辖境的朝阳发现的诸多三燕、北魏遗存中找到了充分的依据。朝阳是三燕、北魏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的主要聚居地。鲜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吸纳先进文明成果的民族。朝阳出土的三燕、北魏大量墓存,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充分印证了汉文化对后来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众多区域文化之中,辽宁似乎并不是人们眼中的重点。但是,这样的观感即使不是因为"势利",也是因为评判标准上的偏颇。首先,任何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也都对人类具有独特的价值;其次,华夏中心观或者汉族中心观将以往处于"边缘"的"四夷"过于贬低,他们甚至忘了,北京长期以来也不过是长城脚下的边塞,只是拜了从东北来的民族之所赐,才成为了中国王朝史上的都城。当然,这种现状的造成,也是对这一地区的研究相对薄弱所致,而曲彦斌先生作为总主编、集多位专家学者的心血编写而成的九卷本《辽宁文化通史》的问世,则极大地改变了这种现状。  相似文献   

8.
北魏是由一个落后的少数民族崛起后而建立的政权,其经历了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最后建立成为一个强大封建性质的国家政权。然而在北魏社会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当时奴隶性质国家机器,曾长期掳掠大量的包括本民族的各种不同种族人口作为服务北魏国家不同阶层的奴役工具,这便是北魏建立政权中出现的杂户。  相似文献   

9.
由于一系列历史原因,勐卯(瑞丽)傣族于元至正十六年(1356)陆陆续续迁入双江南勐河坝区,建立了双江历史上第一个被中原承认的合法政权。本文将结合历史文献,立足田野调查,通过对傣族迁入双江历史的梳理,考察傣族在面对双江瘴气时所创造的文化适应,从生计方式、宗教信仰、饮食起居、民间医疗方面进行解读,考察其文化生态的民族智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国家政权,都期盼长治久安,国祚永延,出现太平盛世。在当代,中共十七大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号召党员干部"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中国社会科学院周溯源教授在其新著《千年忧思》(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版)一书中,正是以忧党忧国之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治乱兴衰思想和历代王朝兴衰覆亡的经验教训,探析了当今历史新时期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路径,其立论、所思很有现实借鉴意义。这是一部勾勒中国古代治国理政历史经验的力作,一本党政干部和广大读者值得一读的好书。  相似文献   

11.
东北方言既是东北文学作品的重要因素,也是东北区域文化和民俗的重要载体。东北方言中存在一部分日、俄、朝、满等国家或民族词汇,这部分词汇之所以能融入东北方言,不仅因为东北独特的地理环境,还和历史上数次的移民迁移运动有关。来自日、俄、朝、满等国家和民族的外来词汇在东北文学作品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些词汇对塑造东北区域特色的多元民俗文化;展现时代主题,刻画社会背景;丰富人物形象,突出背景、社会关系;增强作品表现力,激起读者共鸣打造作家个人风格;体现了作家的民族属性起到了很突出的作用,使东北文学作品成为时代、风土、人情、性格和氛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鲁迅与尼采     
中国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当封建地主阶级从奴隶主阶级手中夺得政权之后,为了巩固政权,以便使自己的皇位传至子孙万代,进行了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思想的各个方面的统治。虽经二十几次王朝变易,但是一直没有跳出专制主义的窠臼。直至清朝嘉庆年间,这潭死水日渐腐...  相似文献   

13.
大学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大学整体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反映着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自清末至"九一八"事变,东北新式大学的道德教育随着政权的更迭和社会的变迁不断发生变化,经历了脱胎于传统并紧趋时代主流的艰难转型,反映社会潮流的演变,其中亦折射出东北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种种面向。  相似文献   

14.
一、地方外宣要善变地方对外宣传工作如何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这是摆在我们外宣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笔者以为,外宣工作必须以变应变,具体体现在以下8个方面:1.战略上,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地方外宣工作起步较晚。就我们湖州而言,对外宣传工作滞后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的天水及陇右地区,既是多民族杂居融合的舞台,又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碰撞荟萃之地;既是中原王朝经营边防、统御西北的前沿和要害,又是中亚、西域使节、胡商进入中原的最后一站和枢纽,故天水古城素有"关西首障""陇右要冲"之称,从而成为陇东南一大都会,长期发挥着区域中心的功能和作用。论述了天水古城的形制溯源、明清时期天水古城的建置变迁及其布局结构与功能,与其历史文化遗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先生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领袖之一,他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他首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他经历了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侵华、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立下了雪耻图强、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决心推翻封建专制王朝,建立共和民主政体。1905年,他组织同盟会,坚持用革  相似文献   

17.
辽宁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族所建前燕、后燕、北燕即三燕国(建都皆为龙城,在今朝阳老城区,已发现宫城南门)和辽代(东京,在今辽阳,未经发掘)、清初(由新宾赫图阿拉城到清初沈阳城,部分尚有地上保存)等几代王朝建都之地,向前则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红山文化的"古城古国"——牛河梁遗址。它们都是东北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成果和结晶,前后应有可比较甚至相互联系之处。苏秉琦先生曾将七千年前的沈阳新乐遗址所代表的文化遗存与三百年前沈阳故宫及清陵所代表的早期清政权文化遗存联系起来,归纳出一些共同特点和对沈阳城市今后发展的启示作用。[1]就城市发展史特别是都城发展史来看,近年,牛河梁遗址和清初沈阳城都有新的研究成果,相互比较,可能会有新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七·七"事变后亡国灭种的现实危险,推动着自清末萌发、五四前后发展、九一八后形成的民族复兴思潮继续走向高涨,其表现之一,便是"民族复兴"话语下知识界围绕"民族建国"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当时人们的一个基本观点,即认为抗战与建国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其最终目的是要将中国从一个传统的没有王朝的"王朝国家"建设成为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民族复兴"话语下,知识界不仅讨论了如何将中国从一个传统的没有王朝的"王朝国家"建设成为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而且还讨论了未来建成的"新中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性质的国家的问题。这些讨论,在今天看来仍有它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山西雁北区域的北岳信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明中后期雁北州县出现了新建或重修北岳庙(行宫或行祠)的浪潮,北岳祭祀在清初也转移至浑源,这除了宗教因素外,还与当时军事、民族、边疆等问题密不可分。对北岳信仰及其庙宇的考察,有助于充实民间信仰的研究史料。  相似文献   

20.
临近毕业.在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一幅未来的蓝图.建立自己的一家公司,也越来越多地受到高校学生的钟爱.建什么公司,怎么建,往往成为了大家走这条路的一道屏障.的确,对于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选择这条路无疑是一种挑战.然而,只要他们通过科学理论的指导,仍然可以成功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