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古今中外,对"人学"的不断挖掘与发现才是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国内外首部研究西方现代主义意识流与中国新时期小说发展关系的文化理论专著,《融通与变异:意识流在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流变》不仅科学地梳理了两者之间的流变路线及相融吸纳的关系,而且弥补了中国现当代意识流文学研究的空白,给当代中国文学"人学观"带来新的认识和体悟。近年来莫言、阎连科、曹文轩等名家在世界文坛的熠熠闪耀,充分体现着对西方文化"中国化"科学研究的现实需求,这也正是探寻"人学"的意识流动对于推动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所具有的文学史意义和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比较吕洞宾三醉岳阳故事在宋元明时期不同文本中的形态,在梳理其流变过程的基础上,探讨此故事是如何在文本体裁、时代背景等多重影响下,逐渐改变其原始面貌的。  相似文献   

3.
杨近水 《文化学刊》2013,(4):91-100
“盲人摸象”故事的流传情况按照主要载体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从三国到唐代为前期,以佛经文献为主要载体,佛教的译经工作对故事发展流变有着重要的影响。由宋到清为后期,佛经载体退居从属地位,禅宗文献和文史文献成为两类具有重要意义的载体。禅宗文献的文化二重性对故事的世俗化起到了关键的过渡作用;文史文献中,“摸象”故事在应用文体和内容上表现出广泛的适应性,显示出佛教故事流变过程中本土化、世俗化的发展脉络。除了佛教的译经工作和禅宗的文化二元性,民间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中印文化差异以及主要传播载体的变化都对“盲人摸象”故事的流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张飞、刘备、曹操……这些历史人物早已脍炙人口、家喻户晓。当你走进戏院、书场,欣赏三国戏文、评书,那流传千余年的故事,扣人心弦的情节,运筹帷幄、出奇制胜的谋略以及一幕幕变幻莫测、回肠荡气的战争场面,一个个性格迥异、栩栩如生的谋士猛将,无不显示出《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的神奇魅力。 由于《三国演义》是以蜀汉为背景(公元220-280),展开了历史人物的叱咤风云,因此在四川保留有较多的三国古迹。成了研究三国文化的学者、专  相似文献   

5.
音乐文献学是以音乐文献为研究对象,探寻音乐文献发展规律的科学。民族音乐学是研究世界诸民族传统音乐及其发展类型的理论学科,其旨在探索由古至今传统音乐文化发展流变的过程。该文主要探讨音乐文献学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应用,探索跨学科视域下民族音乐学与音乐文献学学科间的联系。音乐文献学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方法及文献资料上,音乐文献学的分支学科目录学、校勘学方法确保音乐文献的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音乐文献中的历史文献与现代信息文献为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提供了信息“源泉”。音乐文献学为民族音乐学研究提供了文献信息服务的功能,为民族音乐学学科研究的资料搜集、分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过年,值得品味,也值得回味。李忠是杭州新闻摄影圈里知名的"扫街"记者,他的镜头一直对准基层,15年来坚持拍摄真实的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各色新春图景,让我们来看看他镜头中的春节—流变的年俗,不变的年味。亲友年年聚方式有不同过年,是个源远流长的词语,且不说古时的年俗已经十  相似文献   

7.
在中古时期的丧葬仪式中,出丧时有魂衣置于魂车之上,以代表亡者的灵魂所在。代表死者亡魂的衣服即魂衣,魂车即是运载亡魂的车舆。与代表大凶的柩车不同,魂车代表的是吉祥之车的观念,这与古人对于魂魄的性质区分有关。相对于亡者的遗体和棺柩来说,亡者之魂具有吉的属性,引导魂车的是一系列的吉卤簿,为吉驾、吉仗。吉驾具有鲜明的宇宙象征的特征,魂车即其所围绕的核心。本文将中古时期丧葬礼中的魂衣以及其所凭附、搭载的魂车联系起来,考察其在礼经中的记载以及在汉唐时期的流变,以审视中古时期丧葬礼仪中的亡魂观念。  相似文献   

8.
金代渤海遗裔诗人王庭筠的诗歌以明昌元年(1190)为界,后期风格清峻。这种诗风与其渤海世家的文艺熏陶相关联,与朝野迁转的情感体验相契合,与融会贯通的师法方式相适应,呈现出复杂的情感体验和瘦硬通神的特征,展示了渤海遗裔文学的师承与流变轨迹。  相似文献   

9.
《淮剧艺术通论》是对淮剧艺术进行探索的研究成果。作者主要研究了淮剧艺术的生成史、流变史以及淮剧艺术各种类型的艺术创造,将淮剧艺术全景式的宏观把握与微观的作品个案相结合,达到一种对淮剧艺术的宏观把握。  相似文献   

10.
李阳 《文化学刊》2008,(5):51-55
《说文解字》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典,很大程度上记录保留了古人的思维流变以及古代风俗,祭祀作为贯穿我国古代历史始终的一条线索,对于它的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古代社会,解读古书,研究古文字以及社会风俗,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从掮客、买办到十三行,展现了清末民初牙商的近现代蜕变。清末民初关于经纪行为的民事习惯法:因地制宜的规矩。纵观中国经纪人行业的形成与发展流变的历史轨迹,尤其是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史显示,经纪业的荣枯沉浮可谓商品经济市场的晴雨表。经纪业的呆滞与活跃,直接关系到商品市场的凋敝与繁荣。商品市场的凋敝与繁荣,则关联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纪市场的活跃,必然带来商品市场的繁荣。这一点,已为古今中外经济发展史所反复印证,还将继续为未来进一步印证。中国经纪人行业的沉浮与流变轨迹踪痕所提供的理据及其所印证的,也是这样的道理。  相似文献   

12.
从掮客、买办到十三行,展现了清末民初牙商的近现代蜕变。清末民初关于经纪行为的民事习惯法:因地制宜的规矩。纵观中国经纪人行业的形成与发展流变的历史轨迹,尤其是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史显示,经纪业的荣枯沉浮可谓商品经济市场的晴雨表。经纪业的呆滞与活跃,直接关系到商品市场的凋敝与繁荣。商品市场的凋敝与繁荣,则关联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纪市场的活跃,必然带来商品市场的繁荣。这一点,已为古今中外经济发展史所反复印证,还将继续为未来进一步印证。中国经纪人行业的沉浮与流变轨迹踪痕所提供的理据及其所印证的,也是这样的道理。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文学发展历程中,引进外国文学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其对于丰富我国文学内容、拓展国人阅读视角、提升国人文学眼界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引进外国文学的流变,并从总体引进环境方面、文化教育视角方面、引进具体方式方面对引进外国文学的未来趋势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由荻浦村佑承堂牛腿所刻"和合二仙"纹样出发,对"和合二仙"信仰的形成发展、"和合二仙"形象流变及其原因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和合"观念源于上古,唐初高僧万回料事如神、助人趋福避祸,被认为"专管和合事"之人,宋代被神化为"和合之神"。而后"和合"寓意发生变化,从泛泛的美好祝愿变为亲人团聚,后又用于婚礼祝愿,寓意家庭和合。明代由一人变为二人,即"和合二仙",其中被普遍供奉的是唐代高僧寒山、拾得,二人形象也从禅僧经世俗化和道教化成为憨态喜乐的童子,并成为广泛流行于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传统纹样。  相似文献   

15.
在突破传统古典主义诗歌的格律、韵脚、平仄等的束缚后,中国现代新诗从表现形式上体现出了"平民"的特点。在现代新诗的发展和流变中,诗人始终真挚抒写人的心理体验,但每一个时期的每一个流派所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不同的。本文主要从早期白话诗、新月诗派、现代诗派、"七月派"和"九叶派"具体分析了现代新诗的情感底蕴。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总能在文学作品中看到扬州的身影,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以不同的形式与情感展现在读者面前。本文试通过对宋词和"三言二拍"中对扬州的描写进行比较分析,从语言表现、结构安排等方面来看二者的异同,探讨在不同时代背景之下的文学流变。  相似文献   

17.
徐淮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文化区域之一,从地域《地方志》的记载可以看出丰富而翔实的民间服饰文化资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场合性和等级差异。而在清末至民国这段变革的时期,徐淮民间服饰呈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由中式传统服饰向中西混穿的流变趋势,出现了显著的城乡差异。结合实证资料(传世照片和传世实物)诠释了民间服饰所蕴涵的符号化与理想化的文化思想,以及单纯化的民间服饰文化意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舞孕育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具有中华民族最典型最独有的艺术审美特征,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集中体现,将历史与文化融合在了舞蹈的肢体语言当中。根据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该文以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圆”与“线”的舞蹈动作形式、舞蹈动作调度的变化与舞蹈动作节奏的快慢为线索,研究中国古典舞与古代乐舞的审美流变的产生与发展,来探讨中国古典舞的演变及传承。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待中国古典舞的审美方式及历史发展,从中分析从古代乐舞到中国古典舞的演变及如何看待中国古典舞对当代的影响并提出方法及策略。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期,美国批评家魏伯·司各特将图腾批评引入了西方文学批评界。半个世纪以来,图腾批评的实践反过来大大促进了创作方面的象征密码热,新神话主义浪潮席卷全球。在我国从“龙的传人”到“熊的传人”的说辞背后促使我们重新理解中国文化之根的多元性构成及复杂流变的历史脉络,然而图腾批评的是非曲直尚待进一步总结商榷。  相似文献   

20.
杨同桂的《沈故》是其撰写《盛京疆域考》后剩余材料集成,因而呈现了庞杂而零散的特点。《沈故》共205条,除了大量的地理故实记载外,还记录了清代盛京地区风土民俗事象,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民俗观念等。《沈故》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了清代东北地区的民俗生活现象,对当下民俗事象起源与流变的研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