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国演义》整体来说是一部政治历史题材小说,男性战争是整部小说的主要内容,充满了英雄豪迈之气,但女性也是整个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不仅点缀了英雄的形象,且对整个社会价值取向和社会背景都有较为深刻的反应。如弃阿斗于地的糜夫人,沉鱼落雁的貂蝉,智勇双全的孙夫人……本文便针对《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周瑜这个人物在正史当中属于一个十分有价值的形象,但是在《三国演义》当中其变为一个心胸狭隘、嫉妒心极强的人。作为小说形象的周瑜显现出性格悲剧以及命运悲剧。导致周瑜悲剧性的因素有:《三国演义》二元叙事结构、历史真实与大众接受之间的错位、周瑜自身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正是因为周瑜强烈的悲剧性,才使他的形象变得异常丰满,具有了非同一般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宋战利 《文化学刊》2009,(5):158-163
魏文帝曹丕执政后尊崇孔子,倡导儒家文化,有力地促进了儒学的复兴和传播。即位第二年,下《追崇孔子诏》,成为见于正史的第一篇尊孔诏书。曹丕的尊孔崇儒不断受到后人赞颂。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第一手英文资料,探讨《三国演义》在英语世界的早期传播,强调了晚清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对于该作的首倡之功。主要涉及两方面材料:一是马礼逊编辑的《华英字典》中的孔明词条,二是米怜撰写的《新教在华传教前十年回顾》中的《三国》。整体看来,由于对世俗文学的偏见,马礼逊对于《三国演义》、《红楼梦》等通俗小说只有首倡之功而乏译介之力。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梳理了中西方的名实观,指出其异同及成因,并以《三国演义》劝说言语行为文本为语料,分析名实观对"以言成事"层次产生的影响及效果。研究发现,《三国演义》中体现的名实观与儒家的正名观念相符,当劝说者与被劝说者持有相同的名实观且时序相同时,劝说行为取效。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历史时期,美国人的中国形象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自然也呈现出不同的形象认知。总体上看,美国对近代中国形象的认知,主要是从历史与文化的维度出发;对现代中国形象的认知,则主要是从意识形态、国家行为与国家实力的维度出发。  相似文献   

7.
作为在内蒙古东部蒙古族中广为流传的说唱文本,胡仁·乌力格尔《三国演义》是胡尔齐对汉文小说原著进行了一定蒙古化后的产物,其中人物形象在蒙汉两大民族文化交融性创作后显得尤为突出。从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三个方面研究胡尔齐对人物形象的重新塑造,可以看出蒙古文学文化和蒙古族听众的审美特征,进而揭示胡尔齐在再创作过程中对汉族文化因素的吸收特点与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8.
曹丕《典论·论文》的写作目的比较复杂。从历史语境看,《典论·论文》的写作展现了曹丕作为一个政治领袖的深沉用心。从心理语境看,常人、亲人、文人的三重身份使曹丕写作的目的更为多元、复杂。这两个语境彼此交织,最终形成了一种双重的"复调"语境。在这一语境下,曹丕《典论·论文》的写作目的,是多元并存、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9.
在《三国演义》中,关于庞统之死所设伏笔高达九处之多,实为出场最少而伏笔最多者。罗贯中着力伏笔于庞统之死,一方面,与庞统其人在全书的重要性有关;另一方面,庞统之死亦与全书结构有重要关联;最后,庞统与罗贯中相同的人生际遇也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作为巴金现实主义风格成熟的标志,《寒夜》借汪文宣的个人命运揭露了黑暗社会的压迫造成了的普遍性社会悲剧,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外套》在题材、人物和内在思想方面都与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本文将通过文本分析,从"无抵抗"的小人物悲剧、精神撕裂的"活死人"形象两个角度入手,探讨两部作品在描写悲剧人物形象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正一、引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对外传播思想指导下,我国对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转变。中国的对外报道从以往的宣传风格转变为注重讲述中国和中国人的故事,在形式上也变得更加活泼多样,一系列领导人漫画头像的出现打破了以往的严格限制。这些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开始出现于西方媒体的报道中。要做好我国的对外传播,就要了解国外的主流媒体,如《纽约时报》是如何报道我国的国家形象的,并针对  相似文献   

12.
我团新近创作排演的大型古装历史剧《知府黄干》是根据历史真实人物事迹改编而成,通过描写南宋嘉定年间安庆知府黄干抗击金兵、修筑城墙、御敌抗洪事迹,表现黄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和清政廉洁的官品与人品。主题明确是借古促今的一部古代历史戏。我有幸能参加这个戏的排演并担纲黄干这个主要角色,感到机遇难得。  相似文献   

13.
《呼啸山庄》是英国小说家、诗人艾米莉·勃朗特短暂的一生中精心构制的唯一一部小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获得的评价越来越高。本文拟从他者的身份界定、中断的认同之路、自我的消解与迷失三个方面入手,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相关知识对希刺克厉夫进行异族形象分析,以求更全面把握人物形象,剖析作品体现出的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14.
《左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形象,郑国子产无疑是其中最光彩夺目的一个。本文主要分析《左传》中对子产民主思想、政治改革和外交三个方面的描绘,阐述子产作为思想家、改革家、外交家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5.
《琵琶记》中的蔡母年满八旬,仅有独子蔡伯喈。她是蔡伯喈赴试时唯一一个直面阻止的人物,表现出了超出蔡公、张公和蔡伯喈的独到见识。蔡母对孝的理解、对蔡伯喈参加科举所引发的家庭悲剧的预见,更体现出蔡母的言语寓有至理。  相似文献   

16.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其塑造的人物形象多达97个,这些人物个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特别是主人公郭靖更是个性突出。本文将从郭靖的形象入手,具体分析文本塑造郭靖这一人物形象的手法,探究郭靖形象折射的内容及内涵,肯定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并思考其对当代社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陆的历史题材剧创作一向十分繁荣 ,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 ,出现了与传统历史剧在创作方法、创作内容等方面均不同的“新史剧” ,这类剧往往不是追求对以往历史的真实再现 ,而只把历史当作一个框架、一幅影象 ,对历史进行较多的虚构和假设 ,或者借以传达对历史人生的某种感悟 ;或者借以探讨一般历史发展规律、普遍人性等问题。作者往往具有一种深沉的历史忧患意识或称使命感 ,陈凯歌导演的《荆轲刺秦王》就是这样一部对历史充满个人解释和哲理思辨的电影。要言之 ,《荆轲刺秦王》的编导不想对秦始皇统一中国、荆轲刺秦王等重大事…  相似文献   

18.
茆晓君 《文化学刊》2010,(2):183-185
<正>派克没到北京之前就说过:"不住上20年,谈不上写关于中国的书。"孔飞力先生通过一些清史资料与扎实的中文基本功却写下了在美国历史学界引起极大反响、普遍被人们认为起到了开学术研究风气之先的《叫魂》。通过独特的视角,将1768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人一直有着重视历史的优良传统,《大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历史哲学思想。对于整个儒家学派而言,《大学》的历史哲学思想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在研究古代圣王明君事迹的同时,又着重探讨了伦理道德与社会历史的关系,体现出对民生的无限关怀。总体而言,《大学》的历史哲学思想可分为历史的基本意义、历史的评价标准和历史的发展规律三大部分,时至今日,其中诸多观点仍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2012年12月11日,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察哈尔学会、华通明略三家机构共同研发的《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2012》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举行发布会。该调查报告的主题是海外民众对中国的了解程度及了解渠道,对中国国家形象、中国国民形象以及中国品牌形象的看法。调查范围覆盖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马来西亚、南非以及中国七个国家的2359位受访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