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文性理论作为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已经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而互文性理论对翻译又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翻译是一种特殊的再创造,互文性理论在翻译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译者的角色,文本意义和跨文化互文三方面探讨,可以看出互文性理论在翻译中的特殊作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2.
张莉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1):80-82,107
一个语篇能发挥交际功能是由于具有语篇性,而语篇性取决于话语建构的七大篇章特征或要素:意图性、信息性、可接受性、形式连接、意义通贯、互文性和场合性。一个文本总会同别的文本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没有哪一个文本能够脱离它以前以及与它同时存在的别的文本的影响。互文性中对原作者引用、借用或化用他人或现成的成语典故、民间俗谚、传说故事等,在翻译中要坚持异化为主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韩志玲 《海外英语》2022,(20):31-32
京剧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国际上具有深刻的影响和重要的地位。加强京剧翻译工作,使其能够顺利地对外传播,对巩固京剧的国际地位、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进而培养和增强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运用互文性理论对京剧翻译进行研究,指出将京剧文本中的互文指涉充分体现在译文中,有利于增强翻译的效果,使京剧更好地被外国观众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互文性问题研究的重要流派和整体面貌作个简单介绍,重点介绍在翻译中有重大运用的理论和各家学派对互文性的分类。结合互文性的分类在翻译中的应用,我们提出在翻译中应如何对出现互文性进行分类,并相应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自从法国文论家J.Kristeva首次提出“互文性”这一概念以来,对于“互文性”的研究屡见不鲜。文学作品中的“互文性”的例子比比皆是,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对互文性进行深入研究对翻译实践有着切实的指导作用。本文研究了“互丈性”与文学翻译的关系,突出了互文性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互文性强调特定文本与其他相关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是理解一切文本的前提。本文首先探讨了互文性的内涵,并通过分析广告语中的互文性现象,从互文性与联想意义的传递、互文性与注意价值、互文性与记忆价值3个方面阐述了互文性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及其应用价值,指出互文性概念开拓了广告翻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互文性"是近年常见于各类研究文献的一个新词。但其泛化使用却不无问题。其实,这个概念从名称到内涵都还有待认真讨论。本文将要说明:"互文性"是"语篇间性"(文本间性),与互文根本无关。互文问题和语篇间性(文本间性)问题分属两套学问;但是二者都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本书作为读物,首先进入读者视线的就是书名。正如见面的"第一印象"一样,书名的好坏,吸引人与否有时直接决定读者是否愿意去读它。书名的翻译也就是译入语书名的确定当然也如此。本文分析了书名翻译中的互文性现象及翻译方法,旨在更好地理解和翻译书名。  相似文献   

9.
互文性理论强调文本的动态生成过程,而翻译则是社会语境中不同语言、文化、主体和权力话语下的产物。二者共生互补,相辅相成。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也为长期处于争论漩涡中的翻译“意义”中心论、翻译定本说和重译现象带来了新的启示,提供了更加客观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讨论了词语的互文性给翻译带来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词语的互文指涉与文化和知识结构联系紧密时;词义演变使词语具有多重互支关系时;词语具有多层互文关系时。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文学创作,翻译虽然受到种种限制,但仍然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与文学创作有类似的地方。因此,本文借用了互文性的理论来指导翻译,具体从音韵、词、句子、段落和意象这几个层面进行了分析。翻译的创造性尤其体现在创造性的语言表达方式上,当在译文中无法找到与原文对等的词语或表达时,可以从互文性的角度打开翻译的新思路,借用原文的思考方式,或译语中的惯用语、表达范式等,实现创造性的翻译。  相似文献   

12.
13.
作为人类普遍使用的隐喻,在语境中经过引用等改造方式,被动态地转移到语篇建构中,具有互文性。互文引用中,叙述"视角"使得当下话语与转述之间发生映射,具有隐喻互文性。外交话语中的直接引语,"摄像式"视角,文学隐喻的引用,使话语产生权威性、客观性、生动性语用效果;间接引语,特别是自由间接引语,日常隐喻和专业领域隐喻的使用,视点上的"内聚焦"方式,把隐喻互文性与说话者内容相融合,从而能对听话者产生移情的语用效果;言语/思维行为的叙事表述把言者的评价与隐喻思维相结合,"思考评价"视角框架,更加有效地形成价值认同。中美外交话语中的转述方式和隐喻内容具有一定的异同性。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文化意象的互文性翻译是翻译讨论的中心话题。在我国自有翻译之时起就已存在,到了十九世纪初,很多作家倾向于意译,即译其神韵而不是译字母;译意义而不是译词汇;译信息而不是译形式;译事实而不是译方式。翻译中要考虑到翻译的目的、读者的情况和文体类型等因素,本文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法,就文化意想的互文性翻译进行了一些粗浅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互文性角度入手,从内容和形式上对林语堂的翻译进行研究,是基于林语堂多重文化身份,对其翻译研究的新尝试.复制原文的表达结构、文化存异是其互文性研究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翻译活动是一种互文活动。本文在互文性理论关照下,从翻译经典文本出发,试图通过对其微观互文性特征与宏观互文性特征的讨论,揭示翻译经典建构的有效途径,评析翻译经典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互文性强调的是某一特定文本与其他文本间相互依赖、相互指涉的关系,互文性是理解一切文本的基础与前提,而广告语的翻译无不时刻体现着互文现象。本文首先阐述了互文性的由来与内涵等基本内容,其次通过对广告语的翻译实例进行分析,从而阐释互文性理论如何应用于广告语的翻译实践,最后总结出互文性理论对于广告传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处于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作者、译者、读者跨越时空,交流文本意义的互动活动,而互文性理论则强调文本的动态生成过程。二者之间是共生互补、相辅相成的关系。互文性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翻译的意义观,对翻译中文本的转换做出了新的阐释,为翻译研究向更加多元的领域继续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
文学翻译的风格与译者原语和译语的互文性知识密切相关 ,原语本族语者和译语本族语者进行合译能更好地达到风格的忠实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