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乐艺术即歌唱艺术,是人们用美妙的歌声来诠释声乐作品,表达深刻思想内涵的音乐艺术。文章以《月亮颂》为例,分析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创作手法、创作背景及故事情节、旋律、曲式结构还有伴奏织体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作品的了解及演唱技巧,对歌曲进行处理和创作,并得到自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2.
歌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既是歌唱审美的体验,也是歌唱技巧的展示,是歌唱者对美的感受。每个人对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和对艺术美的欣赏,都是一种审美活动。从本质上来说,声乐是表现美、创造美的艺术,它可以通过人的歌喉把音乐、文学、语言融为一体,构建起一座绚丽多姿的艺术宫殿。通过贯穿于声乐教学之中审美能力的塑造和培养,从而达到声乐审美和声乐技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3.
声乐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它必须通过表演者乐器性的声音才能将作品中的乐思、情感、内涵等加以传达,把谱子变成有声,有情,有形的歌唱艺术,可以说是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表演者的二度创作,单独的乐谱是不能够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的,只有通过歌者的歌唱和恰如其分的表演融合在一起,才使得音乐作品具有了艺术感染力和不断发展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欣赏歌唱艺术是人们对声乐这种特殊语言艺术美的心理感受。歌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传播文化和情感表达的一种形式。在每个字符和音符中都寄寓着创作者的情感,折射出现实生活的信息。歌唱艺术是通过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再创造,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成功地对作品的艺术再创造要求演唱者要全面地审视作品,加上运用各种技巧,通过自己的真情实感传递声乐作品的美。  相似文献   

5.
好的歌唱不仅发声的方法好、技巧好,更重要的是情感的内容表达要好,声乐听觉的艺术,是歌唱出来给听众欣赏的,作品写得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靠演唱者进行高超的二度创作,才能激发起听众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6.
好的歌唱不仅发声的方法好、技巧好,更重要的是情感的内容表达要好,声乐听觉的艺术,是歌唱出来给听众欣赏的,作品写得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靠演唱者进行高超的二度创作,才能激发起听众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7.
<正>声乐作为一门艺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美的享受,人们用自己的歌声抒发对生活的情感体验,通过歌声来感受声乐作品的创作途径和作品价值,但是看似很简单的一种艺术表现技巧,却也有不少人为之犯难,苦恼自己长久找不到声乐的科学演唱方法,今天我就对自己所学过程中的经验简单谈一下,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一、歌唱时的站立姿势一首歌的演唱不仅要求演唱者有演唱功底,对演唱者的站立姿势也有相应的要求。在进行声乐演唱过程中,演唱者的站立姿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使他们的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达到教育的目的。形象是根据客观现实生活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画面。朗读是一种再创作的艺术活动,要求朗读者在朗读时通过语言、形体变化等手段再现作者创造出来的形象,寄植到听众心目之中,获得栩栩如生的生命形式。朗读者的形象感受,来源于作品中的词语概念对朗读者内心刺激而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体会、思考,是“感之于外,受之于心”…  相似文献   

9.
歌德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灵”。音乐对人类产生的震撼力量令人无法抗拒,凭借其丰富的内涵变幻莫测的想象,广阔无限的音乐语音来表达喜、怒、哀、乐借助人们听觉,走入我们的内心世界。一首好的作品,必须由作曲家的巧妙构思,创作与]奏者的精湛表]、展现来共同完成。也就是说,乐谱的音符需要]奏者的表]给予生命。表]者在表]过程中,既要充分体现作曲家的思想,同时也会不由自主地补充自己的理解与感受,给作品赋予新的诗意对作品进行“再创作”。把乐谱的内容凭借其]奏技艺,绘声绘色,传情达意地感动每一位听者。如此]奏便称之为…  相似文献   

10.
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是一种艺术创造.它以原创声乐作品词曲所蕴含的情感特质为基调,融汇进个人独有的生活理解和艺术感知,然后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声乐艺术形象,将原创作品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地演绎、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声乐作品——歌曲是音乐作品中唯一一种通过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的有机结合,来揭示人性;抒发感情;唤起听众共鸣的艺术形式。其存在价值及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是通过歌唱家或演唱者的演唱体现出来的!因此,在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的声乐教学中,对声乐作品的理解与诠释——二度创作和歌唱的艺术表现——表演,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声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与特征,通过人声来塑造听觉艺术,以此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声乐艺术更富有鲜明的表演性.声乐艺术的"二度创作"将"一度创作"作为依据,歌者通过歌声将内在的情感与意境展示出来,并将有声的歌唱转化为艺术想象.声乐艺术中的二度创作尊重原作,歌者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的精神在于其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1·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着独自的表现手段与创造方法。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它包括器乐和声乐。就声乐来说,它是以歌声和语言相结合来传达思想感情、表现艺术形象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所以,声乐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在声乐艺术中,音乐的音调本身固然具有一定的表情因素,人们的情绪随着音乐旋律、节奏的起伏变化而产生共鸣,但人们之所以在各种形式的声乐作品中具体领会了作者所表达的形象、情节、思想不能不说是由于语言作用的结果。因为“语言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通过语言或语言所展示的概念、形象,使人们了解一切客观事物和细微复杂的思想,并使音乐形象所显现的声音内容以及与内容相应的伞部联想领域更明确起来。它不仅体现了一定的艺术形象的思维,并同时通过语言去影响听众。  相似文献   

14.
一、内心视象 形象思维是一切表现人的心理世界的文学艺术创作共同的思维形式.诗词作者是这样.歌曲作家也是这样.而歌唱演员要把艺术歌曲作品再创作成为人声直接歌唱的有生命的声乐形象,当然更应有一个审美体验和艺术表现的形象思维过程.而体现声乐演员再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的就是“内心视象”的运动,“内心视象”是表演艺术的常用语即指表演者在叙述一件事情时.伴随他的语言内容在表演者脑海里产生的像“过电影”一样的视觉形象。  相似文献   

15.
声乐艺术是一门最能直接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音乐艺术,它是我们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在演唱一部声乐作品时,能够科学的演唱,达到声情并茂,那么在情感和思想上将会给人一种心灵的感触,从而引起心灵共鸣.本文主要从音乐的内涵、声音的音色、歌曲的处理、心灵的表现等方面论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演唱,以此来达到良好的效果,给人以艺术美的体验与感受.  相似文献   

16.
张立宏 《考试周刊》2010,(17):227-227
一首好的作品,必须由作曲家的巧妙构思,创作与演奏者的精湛表演、展现来共同完成。也就是说,乐谱的音符需要演奏者的表演给予生命。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在充分体现作曲家的思想的同时,也会不由自主地补充自己的理解与感受,给作品赋予新的诗意。对作品进行“再创作”,把乐谱的内容凭借其演奏技艺.绘声绘色、传情达意地感动每一位听者。如此演奏便称之为有“乐感”。  相似文献   

17.
声乐表演艺术作为一种极具表演性的艺术体系,需要通过相应的媒介进而展现其独有的内容及本质。这种表现形式与其绘画形式有所不同,通过特定的艺术作品来供人进行欣赏,声乐表演艺术以期所独有的结构发展规律和表现方式成为现当代人们最为热爱的一种艺术载体,要想在社会发展当中绽放出更为耀眼的光彩,就必须有所创新。因此,本文以二度创作在声乐表演艺术当中的运用作为研究内容,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更有效的促进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绘画创作作为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创作者可以直接通过其独特的语言表现心中的情感。观众也可以在欣赏绘画作品时倾听作者的心声,或者引起情感的深度共鸣,这样的交流甚至超越了言语的交流。绘画创作的目的就是要服务于社会,一方面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它还可以直观地增强情感体验,健全人格素养,弥补心理缺陷。绘画创作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十分值得关注,绘画创作中的心理治疗因素已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临床心理治疗中。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是作为客体提供给读者的。作者在完成创作之后,文学作品就属于社会,就要与读者发生联系。在这个联系过程中,读者的欣赏活动也许有与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一致或相似的心理活动和感情波动,也许会产生作者原来根本没有意识到的新体验,作者极为重视的某些寓意却没有被读者发现。这种种可能情况的发生,使读者与作者在关于同一作品对象的感情及艺术感受上产生错位。错位现象在文学活动中的积极意义,是在文学活动过程中,使作者、读者与作品之间产生新质,在创作与欣赏之间产生具有创造意义的交流,从而使文学作品发生增值变化。一、作…  相似文献   

20.
声乐表演技巧是确保声乐表演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主要表现方式,在进行表演的时候,表演者必须要通过强烈的感情表演、自身和作品进行有效结合来感动欣赏者,引发欣赏者和表演者的共鸣。声乐表演是关于音乐作品的又一次创作,其中包含作品的内在审美、特色,表演者关于作品的理解、感受等,具体进行声乐艺术实践的时候,必须将不同的因素进行有效的融合,使得音乐作品可以进一步得到发展;但是这些目标的完成是与相应的表演技巧息息相关的。表演技巧在声乐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