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问,几乎是每个幼儿的天性。一般来说,幼儿发问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相应的变化。一个两岁的孩子通常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三岁左右的孩子或许会问诸如蚂蚁是益虫还是害虫之类的问题,而四五岁的孩子会凑在一起讨论动物中谁最大、谁最厉害的话题,五六岁的孩子或许会对爆竹为什么会炸感兴趣。幼儿之所以提出无穷无尽的问题,全是因为他们对周围的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种品质对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发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怎样对待幼儿的发问,是极其重要的幼儿教育艺术。   唤起生活体验。幼儿提出的问题中,有很多都可以运…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的发问技巧是指教师提出一些没有一定标准答案的软性问题,让幼儿运用发散思维,产生多样、新奇、独特的思维反应。现列举13类创造性的发问技巧。 1.详列用途:所提问题旨在要求幼儿列举事物的用途、作用。如问:树木有什么用途?水有什么用途? 2.属性列举:提出事物的某一特性或标准,要求幼儿列举出此类事物。如问:会飞的动  相似文献   

3.
(一)求知欲强好问:孩子都很好奇,但是5岁孩子的好奇心同3、4岁表现不同。3、4岁幼儿的好奇心,较多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例如,看见什么都要去摸摸、弄弄。5岁幼儿则还要追个究竟。他不但要问“是什么”,而且要问许多个“为什么”。如果给3岁孩子讲故事,说“那个人是坏家伙”,孩子知道那个是坏人,也就不再问什么了。5岁孩子则不同,他们还要问:“他做了什么坏事?怎么坏?”5岁幼儿的好奇心已经开始变为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这使许多老  相似文献   

4.
要注重个性教育,而个性发展的宗旨就是创造能力的发展,问题意识是创造性思维的根源。我们教师与其问学生得了多少分,不如问他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当学生向我们发问的时候,我们不妨先问他。“学贵有疑”,我们要鼓励学生发问而不是人云亦云地背答案。应试教育强调传递,有很强的依赖性;而素质教育研究开发,强调唤起人的主体意识,培养人的自主精神,开发人的潜能。例如两位家长分别带着自己的幼儿走路,一位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摔倒,总是一边搀扶着他走,后来,干脆背起孩子走。长此以往,孩子变成行动迟缓、呆板的人。而另一位家长大胆…  相似文献   

5.
随着语言和智力的发展,幼儿逐渐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每天都接触到许多对他们来说很陌生、很新鲜的东西,并努力想去了解周围的人和事物,于是,各式各样的疑问便在他们的头脑中产生的。 幼儿大约自两岁以后,逐渐出现发问的现象,这是幼儿思维发展的标志,也是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具体表现。幼儿最初的问题大多是:“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到三、四岁,幼儿常常会问:“蚂蚁是好的还是坏的?”、“动物中谁最大、谁最厉害?”;五、六岁的幼儿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兴趣,总喜欢问“为什么”。比如:“为什么天上有太阳?”,“天上的月亮是不是跟我一样,不爱吃芹菜变瘦了?”等一些非常有趣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他们在接触周围生活的过程中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产生了新的兴趣才能够提出的。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幼儿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与家长应十分重视幼儿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态度,正确、科学地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幼儿通过提问获得新知识,是发展幼儿智力、激发幼儿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就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提问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提问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和保持孩子好奇心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一些教师的提问存在目的性差、不给幼儿自主表达机会、对幼儿缺少必要的反馈等问题,导致其实效性不强。为了激发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好奇心,教师在提问时应讲究策略,着重处理好"什么时候问"、"问什么"、"怎么问"、"由谁问"等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杭州一位读者来电问:“我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发问,有时候会问得我不知所措。请教一下,我该怎样善待孩子,培养孩子质疑、好问的习惯呢?”  相似文献   

8.
爱心门诊     
孩子说谎怎么办fang_ren@corp.konicaminolta.com.hk问:我的女儿3岁半,经常会说谎话,而且是不加思索地说出来。比如,问她是谁把东西弄乱的,她马上说是哥哥;(其实是她弄的)问她在幼儿园里吃了什么菜,她会说出一些没有  相似文献   

9.
一些父母讨厌孩子问问题,这是大错特错的,决不能压抑孩子的求知欲望,孩子问什么,就应答什么、教什么,决不能嫌麻烦,敷衍塞责,应付了事。现在的孩子喜欢发问,爱思考。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加以培养呢? 保护孩子在知识、能力、判断力方面的自尊心。不  相似文献   

10.
《家教指南》2006,(8):32-33
近日,湖北省试验幼儿园公安厅分园在该园60位5~6岁的幼儿和家长中进行了一次调查,其中问道: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后,您经常会问哪些问题?回收的问卷显示,1/3的家长最爱问“你吃了什么”、“你受欺负了吗”、“你学了什么”等3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丽丽 《山东教育》2003,(27):60-60
想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抓住每一个机会,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并引导幼儿大胆想像,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1郾随机鼓励幼儿想像在日常活动中,家长可不失时机地利用进餐、散步、郊游等机会,随机地鼓励幼儿想像。如孩子吃一个圆圆的火烧时,可以问孩子:“这个火烧像什么?”还可以鼓励幼儿想像“咬一口、两口、三口后又像什么?”不但培养了孩子的想像力,而且还会增加进餐的趣味性,孩子不知不觉就会把饭吃完,省去了家长喂饭的麻烦。带孩子散步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天上的月亮像什么?云彩像什么?星星像什么?路灯下的…  相似文献   

12.
幼儿发问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是主动求知的开始,是满足好奇心的反映。我通过“小问号”活动,让幼儿向老师发问,又根据幼儿发问的内容,运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解答,从而满足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心理。 一、用直接回答的方式进行解答。如幼儿问“人是什么变的”,“太阳为什么从东面升起西面落下”等问题时,我就通过演示图片和讲解,直接了当地做出准确回答,以此来增长幼儿的知识。 二、通过实验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解答。如幼儿问:“为什么冬天早晨玻璃窗上会有一层小水珠呢?”我就做一个小实验来帮助幼儿理解。即:倒  相似文献   

13.
赵一云 《山东教育》2005,(27):43-43
孩子的发问千奇百怪,而且随机性、突发性很强,父母应根据孩子提问题的内容,精心设计,选择解答的角度和方法,而不应仅仅满足于表面上告诉了孩子什么,更不能对孩子的发问表现出厌恶和冷漠。孩子的发问是主动求知的开始,经验和知识的缺乏、言语能力的低下,决定了他们思维的简单化。  相似文献   

14.
严贤 《家教指南》2006,(9):28-30
问:孩子多大进幼儿园比较好?确认可以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标准是什么? 答:目前绝大多数幼儿园是从三岁幼儿开始招生,也有一些幼儿园开始接受二岁或更小的幼儿入园,主要是根据家长的需求来调整入园起始年龄,国家并没有硬性的规定。如果单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还是三岁以后上幼儿园比较好。因为从婴儿心理发展的基本需求来说,首先要满足婴儿的心理安全感,然后他才能产生其他更高的心理需求,如自尊、自信、求知等等。而心理安全感的获得需要经过孩子的真实体验和反复感知,大多数孩子三岁左右才有可能获得初步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15.
彭克群 《今日教育》2007,(10):25-26
从古到今,人们都被教导要诚实。其实,孩子就像一缸清水,看你往里面加入什么颜色,或许会变得绚丽多彩,或许会变得污浊不堪。孩子从出生后就一直与家庭成员朝夕相处,因此,家庭教育对幼儿良好性格品质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许多家庭教育还存在一些误区,给幼儿制造了说谎的机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从中班开始,我在点名时就不拿点名册,只要我一问:“每个组请看看谁没有来?”小朋友们便会前后左右地检查起来,很快就会发现谁没有来。我又问:“谁知道他为什么不来吗?”了解情况的孩子争着告诉我该孩子不来的原因。对一些幼儿无故缺席我还让大家来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样,  相似文献   

17.
有了兴趣,幼儿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然而,在教育实践中要很好地处理幼儿的兴趣问题绝非易事,孩子的兴趣各不相同,我们应该怎么办?一、满足好奇,尊重与保护幼儿的兴趣孩子的特点是好奇敏感、善于幻想,遇到什么事物,喜欢刨根问底。有的老师和家长,不喜欢孩子“多嘴”,这非常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兴趣。你不妨像大禹治水那样进行疏导,而不要像他父亲那样进行堵塞。老师和家长要注重孩子的发问,鼓励发问,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正确引导,千万不要挫伤了他们的热情和兴趣。对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要积极学习,同孩子一起去探索正确的答…  相似文献   

18.
情况分析 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爱的摇篮里,接受着全家众星捧月般的爱。然而孩子在得到爱的同时,却不知道奉献爱。我们问班上孩子:“妈妈在家都做哪些事情?”幼儿会说:“我妈妈天天买菜、做饭、洗衣服、织毛衣……”我们又问:“如果妈妈不在家这些事谁来做?”幼儿会说:“爸爸做。”照此问下去,几乎众口一词“奶奶做、爷爷做、婆  相似文献   

19.
周海萍 《家庭教育》2000,(12):28-28
大部分的人都记不起自己幼年的那段日子,偶有记忆,我们也会怀疑,那或许是潜意识的东西。那么幼儿的记忆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他们的记忆能持续多久?沉淀的记忆在学习上的效益如何?又该怎样唤醒幼儿的记忆呢? 我们和父母谈婴幼儿记忆的发展,是因为有效的记忆能帮助儿童建立知识,而婴儿6个月时,就可以记得看不见的物体依然存在,父母只要藉着适当的刺激,便能让幼儿的记忆嫩芽枝繁叶茂。本期我们继续和父母谈幼儿的记忆问题。孩子记些什么父母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婴儿越来越“认生”了,对陌生人会大哭或表现出焦虑不安,这表示他们能更清楚地知道谁是自己所熟悉的人。仔细想来,其实这是相当复杂的思绪,但孩子已有能力把陌生人  相似文献   

20.
王yi 《山东教育》2002,(36):37-37
幼儿园里,“看谁最聪明”“看谁最棒”“看谁最听话”之类的话,每位老师都说过,也经常用这些话来鼓励每个班上的孩子,目的是激发幼儿的上进心,促进幼儿的竞争意识,更好地学习、成长。在教学活动中,我却发现此类话存在着弊端。比如,我班有个女孩叫高绮绮。她机灵、懂事,论智商,她是个聪明的孩子,反应快;论能力,她是不管什么一学就会,真可谓心灵手巧,但在多次教学活动中,我却发现她表现得谨慎怯懦。每次一听到我说:“看谁最聪明”之类的话,她便会把高高举起的小手悄悄地放下来,而当我鼓励她时,她的小声回答却是准确无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