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乐大典》二万二千余卷宏篇,仅八百一十三卷存世,幸有《永乐大典目录》保存其完整韵字体系。该目录出自道光年间刊刻的《连筠簃丛书》,另有清抄本含《永乐大典目录》六十卷、《永乐大典韵总歌括》一卷、《永乐大典韵总》四卷,可补《连筠簃丛书》中《永乐大典韵总歌括》及《韵总》之阙。借此对《永乐大典目录》中韵字出现的“空位”“涂黑”现象逐一分析,究其本貌,推其原因,以完善《永乐大典》韵字体系。  相似文献   

2.
《洪范口义》是宋初思想家胡瑗的代表作。在《洪范口义》的流传过程中,先后出现了《洪范解》(一卷本)、《洪范口义》(一卷本)、《永乐大典》本和四库本《洪范口义》(两卷本)。《洪范口义》成书时只有一卷,或名为《洪范解》。至明代《洪范口义》被收入《永乐大典》,《永乐大典》的编者将胡瑗注释与《洪范》经文对应。清代四库馆臣将《洪范口义》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分为两卷,收录于《四库全书》,这就是流传至今日的《洪范口义》(两卷本)。  相似文献   

3.
文摘     
电影《火烧圆明园》中焚毁的是《永乐大典》吗? 有的历史故事影片、历史小说等文艺作品中,虚构的情节与历史的真实有很大的出入。如影片《火烧圆明园》中有英法联军纵火焚毁《永乐大典》的镜头。事实上,《永乐大典》是后来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焚毁和劫走的。而且《永乐大典》并不藏于圆明园,而藏于皇城内;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被焚的不是《永乐大典》,而是文源阁内所藏的共达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的《四库全书》.  相似文献   

4.
《文选颜鲍谢诗评》四卷,宋元之际诗评家方回(1227—1307)撰。《四库提要》卷一百八十六著录此书,写道:“是编取《文选》所录颜延之、鲍照、谢灵运、谢惠连、谢眺之诗,各为论次。诸家书目皆不著录,惟《永乐大典》载之。”又称是书“多中理解”,评价颇高。原书自《永乐大典》录出后,只有《四库全书》本,不易得观。笔者  相似文献   

5.
《热河志》载乾隆在癸已(1773)年所作《经畬书屋即事》首联自注云:“昨下诏访求遗书,安徽学正朱筠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中多秘籍,及检阅果然.惜其依韵旁罗贪多滥列,体裁不能精当;因派翰林等分校,命内廷大学士等总其成,悉取《大典》所载完善本及内府所储、外省采购多种,详为校刊,分别应刻应钞,按经史子集分部汇目,名为《四库全书》.”可见《四库》是在《永乐大典》基础上修订增删完成的.其成书从朱筠的建议看,亦可谓成于必然中之偶然.该诗颈联出句云:“十年为限程宽矣”,可见当时乾隆给的成书期限为十年.据乾隆壬寅(1782)《题文津阁》诗首联自注云“今年春仲经筵以《四库全书》第一部告成庋文渊阁”.可见由拟议编纂到第一部抄成整十个年头.  相似文献   

6.
《永乐大典》是我国丰富文化遗产中最为巨型的典籍之一。全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约计三亿七千万字。装订成一万一千○九十五册,内有许多精致的插图,图文并茂。参加编校、缮写、圈点等工作的共三千多人,历时三年多才告完成。公元一四○三年,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夺取帝位后,改元永乐。自有一班旧臣怀念故主而心中不平。朱棣自知不可力服,借稽古右文之举,以图消弭草野私议。遂起用解缙、胡广、黄维、胡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等七人参加翰林院,创议编纂《永乐大典》。朱棣对解缙等说:“天下古今事物散载诸书,篇帙浩穰,不易检阅,联欲悉采各书所载事物类聚之,而统之以韵,庶几考索之便,如探囊取物尔……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该年七月开馆,由解缙担任总裁,到永乐二年(公元一四○四年)十一月编成,赐名《文献大成》,这就是《永乐大典》的前身。  相似文献   

7.
刘恪山 《辅导员》2011,(34):62-63
我再讲几部中国大百科全书式的丛书。一部是《永乐大典》。明朝皇帝朱棣为表示对文化的重视,命两位大臣解缙和姚广孝主持,集中全国文化力量搞了这部书。《永乐大典》是一部类书,在明朝永乐年间历时六年(1403-1408年)编修完成。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也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永乐大典》共计有2287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0095册,全书字数约3亿7千万字。据粗略  相似文献   

8.
南宋林季仲《竹轩杂著》十五卷至清乾隆编四库全书失佚已久,后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佚成六卷。文章依据《竹轩杂著》历代著录题识及现存各书目所著版本状况,考辨《竹轩杂著》版本,以方便对林季仲交游、诗文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笔者翻检《永乐大典》残卷后,曾有《宋人江湖诗补遗》一稿,将《四库全书》本《江湖小集》和《江湖后集》所遗漏的三十六位江湖诗人以及他们的五十三篇作品裒集出来.除此之外,还有一批江湖诗人,他们的姓名及其部分诗作虽在《江湖小集》和《江湖后集》中已见收录,可是《永乐大典》残卷中尚有一些未被上两个集子所载录的.这批诗人的作品,今经爬罗共辑得二十七位诗人的八十一篇作品.现将其胪列于下,作为后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针对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永乐大典》形成及编纂进行筒述,对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问命编纂《永乐大典》其抄录正本最后的结局,进行了探索式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和考证,对《唐大典》户部卷所载的十道诸州山河贡赋的材料依据作了相应的探讨,进而考察了《唐大典》在编纂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永乐大典》本《南台备要》,原为傅沅叔先生增湘所藏,一九二七年曾照《永乐大典》原本式样影印行世,一九六○年中华书局汇印《永乐大典》,已将傅印本收入第四函“台”字韵中。  相似文献   

13.
《永乐大典》中尚存有现已出版的各种点校本曾巩诗文集未收之作,栾贵明《永乐大典索引》所列曾巩诗文篇目又有错漏,对此进行考辨,有利于弄清《永乐大典》所录曾巩佚文的确切篇目。  相似文献   

14.
前言《永乐大典》是我国明代永乐六年(1408)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目录六十卷。广收各类图书七、八千种,依书名、标题和事类,按《洪武正韵》编录。保存了大量宋、元以前我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以及应用科学方面的资料。清代乾隆三十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辑《永乐大典.医书》工作中,从《永乐大典》目录中仅查得《灵枢经》35篇的篇名所重字,如《寿夭刚柔》第六,归属于“柔”字,也就是用“柔”字去查《灵枢.寿夭刚柔》这篇内容,其余46篇,无据可考。因此,研究有据的35篇在《永乐大典》的分布,从而推导出无据可考的46篇,以对重辑《永乐大典.医书》铺平道路。一、从《永乐大典》目录查到的篇名为方便计算篇名字数,“论”字不计在内,如《九针论》为2个字篇名。但论字居前者,如《论勇》以二字计。经过统计,2字篇名56个,3字篇名5个,4字篇名15个,4字以上篇名5个。从《永乐大典》目录中查得篇名为…  相似文献   

16.
《素问》八十一篇在《永乐大典》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共十八卷,首见于《汉书·艺文志》著录,成书于战国末期至西汉前期,为多位医家编撰而成,“黄帝”乃其托名。全书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其中《素问》现通行本为九卷八十一篇[1]。明代所编类书《永乐大典》按《素问》篇名重字依韵收入各字下。如《四气调神大论  相似文献   

17.
吴婷 《文教资料》2012,(26):151-153
《永乐大典》的辑佚在清修"四库"工程中占很高的地位。"永乐大典本"是《全书》版本选择的一个特点,《荟要》作为精选本亦不例外。然而二者在同书的版本使用中却出现不同的著录情况。兹据"永乐大典本"的采用情况试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8.
·《康熙字典》,是当时世界上字数最多的一部字典,共有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字。 · 明朝编辑的《永乐大典》,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共有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  相似文献   

19.
中华书局最近出版了栾贵明先生辑集的两册《四库辑本别集拾遗》,这是一项古籍整理王作新成果。大家知道,清代编集的《四库全书》,是与《永乐大典》一书的辑佚工作分不开的。乾隆三十八年(1773),安徽学政朱筠请开四库馆时,在《谨陈管见开馆校书摺子》中说:“臣在翰林,常翻阅前明《永乐大典》,其书编次少伦,或分割诸书以从其类。然古书之全而世不恒觏者,辄具在焉。臣请敕择取其中古书完者若干部,分别缮写,各自为书,以备著录。书亡复存,艺林幸甚。”当时清高宗采纳了朱筠所上的条陈,当即派员校核《永乐大典》一书,并编定《四库全书》。当然《四库全书》的编篡有深刻的政治背景,但它确实是与辑佚《永乐大典》的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先后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之书录入《四库全书》及登记在《四库全书存目》中的,计经部六十六种,史部  相似文献   

20.
《中学文科》2000,(9):40-40
据《山东经济日报》6月11日报道,中国社科院学研究所研究员栾贵明最近将他30年的研究成果首次披露于世——本世纪初被八国联军掠夺、焚毁的《永乐大典》,是明嘉靖后期重抄的副本,《永乐大典》的正本极有可能仍存于世,被珍存在北京十三陵保存最好的永陵中。栾先生告诉记:“《永乐大典》正本失踪之谜这个课题实际上是钱钟书先生早年就做的题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