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渊去问孔子,说我曾经去过一条河,这个是一个深渊,这个深渊名字叫觞深,我在过它的时候呢,看见那个划船的人,他摆渡的技术太高明了,我看到他操舟若神,他划这个船完全  相似文献   

2.
颜渊是孔子最喜爱的一个学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致公认的孔子最成器的弟子。但是,仔细分析颜渊生前的表现及身后的影响,又总是觉得他留下的困惑和遗憾之处甚多。种种迹象表明,颜渊不是孔子教育的成功范例,而是孔子教育作品中的一个败笔。或者说,颜渊身上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想,但是这种理想是值得怀疑的。  相似文献   

3.
孔圣人认错     
一次,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子贡和颜渊到海州游览。孔子听到隆隆的声响,对子路说:“山的那边在打雷要下雨,为何还要赶着去?”子  相似文献   

4.
<正>庄子曾假托孔子说了这样一件事: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渊对孔子说:我曾经渡过一个叫"觞深"的深渊,看见摆渡的人,划船技术太高明了,简直是"操舟若神",如有神助一般。我就很羡慕地问他:操舟可以学吗?他回答说:可以。但是,他又透露了一个秘密:要是你会游泳的话,你学划船就特别容易;要是你会潜水的话,即使你从来没见过船,你也会划船了。请问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5.
颜渊(名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众所周知的历史人物。同时,在我们这个以“人物寓言”为传统的寓言国度里,也是一个颇为常见的寓言人物。一部《庄子》,就有关于他的寓言十三则,其他,汉至近代,寓言中亦不乏他的形象。直至当代,寓言作者们仍乐于借助他的形象来创作寓言。可以说,颜渊作为寓言人物,其“知名度”,恐不次于淳于髡和东方朔。  相似文献   

6.
孔子从事教师工作,大约四十多年,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以《诗》、《书》、《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中写道:“曲阜是孔夫子的故乡,他老人家在这里办过多年的学校,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这件事是很出名的。”可见孔子是中国古代很成功的一位教师。为什么孔子能有这样突出的成绩?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的分析,便可以知道孔子具有作为教师的优秀品质,也就是他能有这样突出成绩的原因所在。第一,进步的政治思想。“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所以教师自身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他的“仁”为核心的。他的学生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爱人”(《论语·颜渊篇》),孔子还讲  相似文献   

7.
孔子作为一个古代教育家,他在政治上是保守的,但是他办了数十年的私学,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这些经验范围广泛,内容复杂,瑕瑜互见,鱼龙混杂,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具体的、细致的分析.在这里我们略举数例,进行剖析,以窥其概貌.(一)启发诱导.孔子的学生颜渊曾经称赞孔子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论语·子罕》以下只注篇名)从颜渊的赞语中可以看到,孔子是善于有次序地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去掌握知识,使学生在他的邦助下能够自己找寻到问题的答案的.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中,精华是丰富的。“仁”就字形说是二”、“人”的结合,也即人与人矛盾的统一;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人应“爱人”。(《论语·颜渊》以下凡引自论语者,只注明篇名)现在自然科学有人类学一门学科。孔子的“仁”学可以说就是社会科学的哲学人类学。这是因为,它着重讲人与人的关系和人类社会集体生活的文明进化;绝少讲人作为自然物的生理学。它  相似文献   

9.
朱晓滨 《教书育人》2000,(11):37-37
在班级管理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有一部分班主任不尊重学生,在班上实行家长式管理。之所以这样,一个深层的原因在于这些班主任缺乏人本思想。 所谓人本思想,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根本的思想。人本思想,我国自古有之。孔子在《论语·颜渊》中说:“仁者,爱人。”毛泽东同志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指出:“在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因素。”在近代西方社会中,“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等也受到广泛重视。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的桎梏之中,“人本思想”并末真正植根于我们民族的精神之中,甚至“为人师者”…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因材施教的思想,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彩,很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和借鉴。 首先是因人施教。在《论语》中,有不少生动的事例表明,同一个问题,孔子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教法,例如在《论语·颜渊》篇中记载,樊迟、司马牛、仲弓、颜渊均曾向孔子问仁,孔子做出了四种不同的回答:  相似文献   

11.
颜回好学     
颜回,字子渊,又称颜渊,是孔子三千弟子中最好学的一个。他曾经居住在简陋的地方,顿顿都是一碗饭,一瓢水,别人都不堪忍受,唯独颜回沉浸在学习的快乐当中。既不对人发脾气,也不重复犯错误,而且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常常能够闻  相似文献   

12.
曲阜颜庙     
山东曲阜颜庙,又称复圣庙,是为祭祀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而修建的庙宇。颜回(公元前521—前490年),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名回,字子渊,所以也叫他颜渊。据史书记载,在孔子众多的弟子中,颜回是家境比较贫穷的一个,他身居陋巷,箪食瓢饮,生活极其俭朴。颜回天资聪颖,学习勤奋,对待同学的态度又非常诚挚,孔子称赞他是“不迁怒,不贰过”,“其心三月不违仁”,“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颜回对孔子的学说也学得最好,一再受到孔子的赏识。当颜回三十二岁短命而亡后,孔子大呼“天丧予!天丧予!”哭得十分伤心。正是由于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所以历代封建统治者对颜回也恩渥备至,修建了奉祭他的庙宇。  相似文献   

13.
子路简论     
孔门诸弟子中,子路是一位很有个性的人物,《论语》有41章提及,由此可见他当日的的活跃。他尚勇的精神,坦荡的胸襟,以及勇于诘疑而又虚心服善的品质,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传统的看法,认为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所谓“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而实际上,孔子对子路也相当器重,感情极为深厚。颜回早夭,孔子有“天丧予”之叹;子路死于卫国之乱,孔子为之覆醢,在在表现出孔子对他们相知之深,期待之厚。大体上,子路和颜回代表了孔子的两个方面,两个极致:进取与潜善,立行与坐议;阳刚与阴柔;治世与修身。本文拟就子路的生平与思想钩勒出一个轮廓,并与颜回作一横向的比较,希望能对孔子思想的研究有所帮助。因为笔者认为,研究子路,是研究孔子的一道桥梁,一队偏师。  相似文献   

14.
颜回,字子渊,亦称颜渊,孔子最忠实、最得意的门生。春秋末年鲁国都城(今山东曲阜)人。聪明而好学,以德行著称,讷于言而敏于行。克己为仁,然有才无寿,英年早逝。一生追随孔子,周游列国,撰书立说。汉高祖东巡祀孔子时以颜回配  相似文献   

15.
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渊去问孔子,说我曾经去过一条河,这个是一个深渊,这个深渊名字叫觞深,我在过它的时候呢,看见那个划船的人,他摆渡的技术太高明了,我看到他操舟若神,他划这个船完全在他的手里很听话,不管怎么样的波峰浪涌,他总是能把这个船驾驭得如同有神助一般,我就很羡慕地问他,你看我学划船这件事能学得会吗?那个人很轻松就告诉我,说学得会啊.但是他又说了一个秘密,说如果你要是会游泳的话,你学这个船就特别容易,你如果要是会潜水的话,即使你从来没见过船,你拿起桨来就敢划。我就想不明白了,我要回去问问我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老师听了以后说,  相似文献   

16.
<正>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大学问家。有一次,他到一个叫陈蔡的地方去讲学,带的干粮吃完了,他把学生子贡叫到跟前,让他去向一个名叫范旦的人借粮。范旦是当地有名的乞丐头领,子贡找到范旦,说明了来意。范旦说:"听说孔子很有学问,只要他能说一句话,把‘好坏多少喜欢恼’这七个字都包含进去,就借粮食给你们。"孔子听到后,略加思索后说:"你去告诉他,天地间好人多坏人少,借时喜欢还  相似文献   

17.
箪食瓢饮     
颜回,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也叫颜渊。他天资聪颖。学习勤奋,对待同学的态度又非常诚擎。在孔门的七十二介得意弟子中,最得先生喜爱的是颜回。孔了曾说;‘自吾有回,门人益亲。’意思是说: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学生,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就更加亲密起来了。由于家贫,颜回早衰。二十九岁时头发全白了,三十二岁就离开了人间。颜回死时,六十多岁的孔夫子哭得十分伤心,他大声喊叫:‘天丧予!天丧予,’悲愤地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怒不过分),不贰过(过不重犯)。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颜回的家境很贫困,平时的生活极其俭朴,但是他一点也不感觉苦,从来没有怨言。孔子认为他是个难得  相似文献   

18.
颜渊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夫子对颜渊的影响可见一斑。当年,司马迁写《史记&#183;孔子世家》,他在赞语里说:“《诗经》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影响了他的弟子,也树立了师者的模范。他和他的弟子们那些活色生香的故事留在了历史的典籍中。今天师者与弟子的故事也在不断地流传。影响无处不在,如影随形。  相似文献   

19.
各言其志     
孔子坐着,颜渊、子路两人站在孔子身旁。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不满。”  相似文献   

20.
谭虎 《家庭教育》2014,(3):46-46
这是一句出自《论语·颜渊》篇的名言:“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故事是说孔子的弟子司马牛,在向孔子请教怎样做君子、怎样做到“不害怕、不忧愁”后,又对他的师兄子夏说:“人家都有兄弟,多快乐呀,唯独我没有。”子夏安慰他说:“君子对工作谨慎认真,不出差错;和人交往态度恭谨而合乎礼节。那么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