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归类识字 本册归类识字共14课,学习生字190个,分三部分安排:第一、二部分各5课,学习生字136个;第三部分4课,学习生字54个。采取多种形式识字,主要有6种形式。 1.看图归类识字。共4课(第一部分一课,第二部分两课,第三部分一课),学习生字47个,平均每课11个左右。这种识字形式有三个特点:①按事物类别编排生字,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增长知识,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②配有彩色的图或照片,以利于借助图画认识事物,识字学词;③要求学生学会的生字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四册教学内容及教学提示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梁俊英1.看图归类识字。这种识字形式有三个特点:①按事物类别编排生字,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增长知识,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②配有彩色的图画或照片,以利借助图画认识事物,识字学词;③要求学生学...  相似文献   

3.
本册教材以识字为主,要学的366个生字均要求儿童达到四会.可采取集中学、分散练,分步达到四会的办法,把一个单元的生字集中在课前来教学。教师要特别重视拼音教学,让儿童熟练地掌握拼音大量识字。集中教生字,可采用同声母的词归类,看图识字,偏旁部首归类,同音归类,以字带词等方法。为了使儿童达到四会,巩固工作很重要,可采用以下的办法:1.用生字卡片或将生字写成大字报,使儿童天天与生字见面。  相似文献   

4.
陈颖 《云南教育》2004,(19):54-55
“识字学词学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主要课型。本册要求学会370个生字,其中的129个生字安排在“识字学词学句”中完成。这部分教材有以下特点:一是集中但不孤立识字;二是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三是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四是把识字与学词、学句融为一体。教学的着力点是:帮助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学词学句.初步建立词和句的概念,并进行初步的阅读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简析本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第三册归类识字(二)的第二课 ,共有15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10个词语、10句话。二、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 :教给学生识字规律 ,提高识字兴趣。2 认知目标 :用解形识字法掌握15个生字 ,10个词语 ,10句话。3 操作目标 :用词语搭配的方法掌握简单的含有主、谓、宾成分的句子。三、教具的准备和使用1 课件的制作 :将基本字 :“女”、“舌”、“爪”、“巾”、“舟”按汉字的演变过程用三维动画的方法制成课件。即 :2 音乐的配制 :“找朋友”的音乐带。3 生字词卡片。四、教法与…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材在原教材的基础上作了修改。修订后的教材,更利于贯彻大纲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能力。那么,如何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贯彻大纲提出的要求呢?一、整体着眼,了解教材特点第三册第五组教材“识字学词学句(二)”仍排在各部分内容之首,接着才是课文。本组的“识字学词学句”共59个生字,平均每课约12个。这些生字大部分从后边课文中提取,既分散了课文中的生字,又提高了生字的复现率,为学习后边的课文奠定基础。这组教材还安排了“复习”和“口语交际”训练。“…  相似文献   

7.
“识字学词学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主要课型。本册要求学会370个生字,其中的129个生字安排在“识字学词学句”中完成。这部分教材有以下特点:一是集中但不孤立识字;二是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三是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四是把识字与学词、学句融为一体。教学的着力点是:帮助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学词学句,初步建立词和句的概念,并进行初步的阅读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教材编排体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揭示了汉字的构字方式,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编排形式各课不同,灵活多变,有看图识字学词学句,有按事物类别识字学…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个学语文第五册教学提示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孟令全一、字词教学三年级仍然要重视识字教学,要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识字教学应和低年级有所区别,要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自学生字,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识字可分...  相似文献   

9.
分析教材 把握内容与特点 本组归类识字的2—5课,可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2、3课,都属于形声字归类识字。第2课是以熟字为部件组字的归类识字,以熟字组成生字,每一个生字后跟有一个词,前六组的熟字和生字读音相同,后七组的读音相近。第3课是按熟字改换偏旁再组成的旧类识字,部件都是熟字,共组成10个生字并带出10个词,词中出现了3个生字。前四组熟字和生字的读音相同,后六组声韵相同,声调不同,这两种归类识字形式(如“下—吓”;“注—柱”),突出了汉字的组字特点,有利于学生掌握汉字音形义的某些规律。这课还安排有总结本部分形声字学习  相似文献   

10.
六年制小语第三册第一部分的“归类识字”共有6课,编入生字65个。现将识字方式、识字特点和教学建议简述如下。一、识字方式。1、看图归类识字共2课,编入生字22个。有三个特点:①用图画把字词的意思形象地表示出来。②字词按其表示的事物类别分课排列,如按动物、植物等归类出现,使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识字教学.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它又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大纲指出:“识字教学要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学习语文的规律和汉字本身的规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小学语文第一册看图学词学句第三课《电》共有生字“电、站、话、的、用、处、灯、视、机”(其中视、机二个是不要求掌握的生字),分散在“水电站、电灯、电话、电视机”四个词儿及“电的用处大”一个句子中,并要学生学会“立、火、之、白”四个偏旁。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四册第十二单元“小英雄”主题下的第二篇课文。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各种识字方法,自主探究认识11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3.
刘勇 《山东教育》2003,(13):39-39
汉字是汉语文的基石。具有表意功能的汉字的阅读是以掌握汉字数量的积累为前提的。只有达到了一定的识字量才能独立阅读,因而,探索高效识字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尽快闯过识字关,就成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高效识字,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汉字的构字规律和阅读相结合。近年来,我们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同音连带的方法,收到了极为明显的效果。所谓同音连带,就是当一篇课文的生字学完后,以这些生字带出与其同音的字。如人教社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学词学句2,共有“泉、江、河、湖、黄、西、到、进、洋”九个生字,其…  相似文献   

14.
优势从类中来第三册「归类识字」教材简析四川省井研县教研室谢辅元第三册有《归类识字》14课,分作3个部分编排。其中192个生字,约占全册380个生字的55.3%,其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顾名思义,“归类识字”就是以归类为基本手段的识字方法。“归类”也叫“...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生必须学会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在低年级就要掌握2000个左右。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提高识字效果,一直都是教学工作者需要探索的问题。近几年来,有许多新的识字方法涌现出来。如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意识字、部件识字等。这些识字方法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根据多年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探索、实践和分析表明,遗忘率比较高,中下层生更为严重,学生往往学了后面的生字,忘了前面学过的生字,复习前面的生字,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教学:环、绕、迹、藏、蒙、隐、约、捡、扔、波、纹、荡、建、筑等14个生字,准确把握音形义。2.培养识字的兴趣,学习多种识字方法,提高自能识字的能力。3.进行爱家乡的情感熏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感知生字策略:以家乡的风景为内容编写儿歌,把识字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以儿歌创设学习生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欲望。1.出示自编的含有生字的儿歌。家乡真可爱家乡有青山,环绕到天边。名胜和古迹,藏在山里面。高高新建筑,隐隐约约现。蒙蒙细雨飘,吸引我来看。金沙大海边,孩子玩得欢。捡起小石子,扔进海…  相似文献   

17.
发挥“归类”优势提高识字效率──第三册“归类识字”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徐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张庆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共安排了三个单元的“归类识字”,计14课,192个生字,占全册生字的1/2还多,是识字教学的“重头戏”.三个单元的“归类识字”主...  相似文献   

18.
浅谈“九义”小语四册“归类识字”的特点杨爱英“九义”小语四册中的“归类识字”分三个部分,共安排了14课,其中第一、二部分各5课,第三部分4课。学习的生字是190个,占全册生字(360个)的50%以上。努力把握“归类识字”的特点,对于教给识字方法、培养...  相似文献   

19.
语文第四册     
2.归类识字。本册归类识字共有18课,编入生字278个,占全册生字总数的三分之二。教材力求体现音形义结合,学用结合的原则,在学词过程中识字,做到识字与识词紧密联系。全册归类识字教材的安排如下表:  相似文献   

20.
联想拼合类推──—第四册“归类识字”教学三法四川井研县教研室谢辅元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归类识字”教材,包括事物归类(含鸟类、树木、水果类、体育运动类、蔬菜、佐料类)、形声字归类、会意字归类、偏旁(部首)归类、量词归类和反义词归类几个部分。生字量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