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梦的起点     
我们常把少年时的理想称为梦,比如“演员梦”“作家梦”或别的什么什么梦等等。之所以叫梦,是因为并不一定能实现,事实上,绝大多数也往往真的不能实现。我当年的梦想并不是当作家,而是画家。那时连我自己也搞不懂,我的头脑中  相似文献   

2.
张红妹 《教师博览》2023,(11):20-25
<正>踏上语文讲台永远不会忘记。1986年6月,我从上海第六师范学校毕业了。7月15日,我兴高采烈地来到县教育局,参加1986届师范毕业生的分配工作会议。会上,领导祝贺我们学成归来回到家乡,鼓励我们勤奋工作、爱生爱岗,最后宣读我们的工作单位。因为初中母校的颜校长早已向教育局申请要我回去教语文,我以为到中学教书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可是,当领导念到“张红妹,石湖荡中心小学”时,我不禁错愕。我听错了吗?还是领导搞错了?我不是要去中学工作吗?  相似文献   

3.
我的《根》     
许多年轻人对我说,他要做一个作家。我总是鼓励这些人们,但同时解释说,当作家与发表作品之间有很大差别。这些人大多梦想的是财富与名声,不是打字机旁漫长时间的孤军作战。“你是想发表作品,”我对他们说,“不是想做作家。”  相似文献   

4.
周一课外活动过后,语文老师和我们聊天儿,我的前桌何小存说:“今天中午,我做了一个好梦,真是棒极了!我梦见……”他还没说完,女生柳萌萌笑着说:“你那不是‘白日做梦’吗?”何小存说:“我就是白日做梦呀!我梦见下了一场大雨,可是下的不是雨点,全是乒乓球!满街的乒乓球乱蹦乱跳,嘀里咕噜的,我四个口袋全装满了!我……”柳萌萌哈哈笑起来,说:“看看吧,由白日做梦到痴人说梦了不是!你真是个乒乓球迷,买不起球,到梦里来白捡啦!”“且慢!”老师说,“柳萌萌对梦的成语掌握得还真不少哩,现在咱还就算找着话题了。痴人说…  相似文献   

5.
我的作家梦     
我是个教师,却常做作家梦。我明白当作家不是一觉醒来就能办到的事,它需要一个过程,想登上作家这座宝塔还需要台阶。我认为:教书这个行业就是距离作家最近的一种职业。我在中学教语文,经常研究文章的语言结构,艺术风格,藉此也阅读了不少文学名著,这就为我将来成为作家奠定了基础。再说,当教师挣来的工资也为我的文学活动提供了物质保证。因此,虽然我的梦是想当作家,但我却很热爱教师这个行业,很真诚地干这一行。  相似文献   

6.
语文不是一个有着严密知识体系的学科,语文知识的教学可多可少,丰俭由人。尽管有人对语文知识做过“树型图”之类的总结梳理,书店中也不乏砖头一般厚重的语文知识手册。而事实上,这些知识到底对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多大作用?一位同学说自己“语基并不扎实,字音常常读不准,甚至常常会写错别字,写一篇文章,最后总有几个字要查查字典才能确定。如果让我参加‘汉字听写大会’,一两圈下来定会被淘汰”,这些当然不是什么光荣的事,但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却成了北京市语文学科状元,她凭借的是什么呢?为此,这位同学感谢自己的爸爸:“永远不会忘记父亲为我完成了小学所有超出实际需要的抄写词语的作业,而让我在他抄写时去读我想读的书、永远不会忘记我第一次为书中的人物命运泪流满面、第一次为书中的幸福欢乐欣喜若狂……”也许不是每个父亲都能这样大胆,也不是每个学生都以读书为最钟爱的游戏,但是,值得语文人反思的是,从小学到中学,我们似乎有上不完的语文课,时间都用来做什么了?某个字写错了、某个词解释得不很恰当、某个作家作品记不住名字,这对一个学生的一生有多大的妨害呢?一方面,我们决不拿着问题当优点,混淆是非;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警惕将问题放大以遮盖或忽视更大的问题。语文基础知识在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中到底占多大比重?“地毯式”的知识教学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有多大的意义?同样,作为考试命题,引导师生多做一些什么事情对考生的终身更有价值呢?  相似文献   

7.
张天翼的名字现在已经很少再为人所提及了,但在30年代,他却是一个倍受瞩目并被坛寄予深切厚望的作家——“在两种意义上,他是新人,——在创造新的形式上,在他是新的作家上”;“张先生无疑的是近来新起作家中之杰出。他的作品的价值远在丁玲、穆时英等等之上”;“张天翼的作风虽说自成一体,但却不似穆时英之变化无穷,令人难学邯郸之步,所以当时一般青年作家,  相似文献   

8.
神奇的谎言     
18年前,他高中毕业,看着毕业证书上的各科成绩分数单,他就知道大学一定与他无缘了。三门理科都不及格,惟有语文考了个95分,这样的偏科哪里是考大学的料子?这时候,心灰意冷的他忽地产生了一个当作家的梦。  相似文献   

9.
进入初中,我认识了一个“吹牛大王”——我们的语文老师。语文老师的外貌虽不是出类拔萃的,但据他自己说,他的相貌好是“有国际声誉的”;在人间天堂的杭州,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曾经有个韩国人夸奖他“您长得真英俊”。而他那张嘴呢,更是抢尽风头!  相似文献   

10.
咱爸很想当画家,可惜呀,他遇上了十年文化大革命,他的画家梦破灭了。于是,他看到许多当了画家的挣钱不少,就整天垂头丧气,闷闷不乐。咱妈呢,她很想当作家。可惜呀,她也遇上十年文化大革命,她的作家梦也破灭了。于是,她看到许多当了作家的挣钱不少,也整天垂头丧气,闷闷不乐。哈哈,都网络时代了,虽说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中学生,又没挣钱,又没身份和地位,但是挡不住咱网友多。他们要实现梦想,没关系,就包在我的身上好啦。一天,我对咱妈说:“妈,我要用一下电脑!我要查英语单词。”一说到电脑,咱就要忆苦思甜:咱家大人把我…  相似文献   

11.
徐斌 《江苏教育》2007,(22):12-12
对于一个心中有梦的青年来说,他的眼光总要不断搜寻周围的“星”,并幻想着有一天,那份星光也属于自己。 1987年,18岁的我从南通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如东县掘港小学工作,也开始了这样的“搜星”行动。就这样,“文理兼通”、“才高学深”的张兴华老师,进入了我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一最早让我知道世界上“小说”这个词的,是我初中时的一位语文老师,他叫徐宗文,江苏宿迁人,是一位京剧演员,因出身问题下放到我偏僻闭塞的家乡当小学教师。我十分庆幸自己碰到了这样一位有一定文学素养的老师。他借给了我很多书,是那个年代里不可能看到的好书,有鲁迅的,有茅盾的,有茹志鸥的。他给我讲了许多作家的故事。例如,他告诉我,有一位张姓作家,苦苦追求一位女作家,阴错阳差,他们未能结合,于是男作家就怀着忧伤的心情为自己起了个笔名:张恨水;而女作家呢,则为自己起了个笔名:谢冰心。合起来则是“恨水不结冰”之意…  相似文献   

13.
当把这个问题提给一位从事写作的人时,他会这样说:“我喜欢读书是因为我喜欢写作!”读书仅仅是为了写作的人,不过是一个“邮差”,或者一个尾巴主义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别的作家,那就绝对不会有他这位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一位说过什么的人,那他也就不会有什么东西能说给读者听。不,我决不是为了写什么才阅读,我爱读书只是因为在这个世界我只有一个生命,而一个生命对我来说是不够的,一个生命不能把我心中的全部动因都激发起来。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因为它从生命的深处增加了生命,尽管它…  相似文献   

14.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两个语文老师分别对我说了两句话,一句话让我下地狱,一句话让我上天堂。现在想来,老师的话可能是出于无意,然而却使我一会儿成为“好罐子”,一会儿成为“破罐子”,改变着我的兴趣爱好和命运方向。那时候,我少年气盛,喜欢看小说,还爱写一些七律绝句之类的古诗词,写起作文来也浮想联翩云遮雾罩,一心做着作家梦。记得教我们语文的是个30来岁的男老师,不知为何,他非常不欣赏我。现在想来,我可能无意间触犯了他的尊严。那时,我说话喜欢拽词,写作文喜欢堆砌华丽的词藻。所以,他常说我的作文“华而不实”、“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相似文献   

15.
早自习时,一个迟到的学生慌慌张张向教室跑去,却不幸被班主任发现了。班主任叫住他 ,微笑着说:“你是不是昨晚睡得太迟了?以后要按时休息,看书不要看得时间太长,学习 要有张有弛才行。沉住气,进教室吧!”一位语文老师在校院里见了一个没有按时交作文的学生,幽默地对他说:“一个作家说过 ,难产是天才的标志。我相信,你不久就会给我交来一篇好作文的。”口头向全班同学作自我介绍时,剩下最后一个学生就是不上讲台。老师心平气和地说:“ 我和全班同学都理解你。我在当学生时,第一次上讲台发言比你还紧张。这样吧,你写个稿 子,…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问儿子:“你对爸爸的最大要求是什么?”儿子回答:“当我最需要的时候他在我身边。” “你怎么能让你的 儿子不上大学?” 儿子初中毕业时;在上高中还是读中专之间;赵长天尊重了儿子自己的选择。亲戚朋友都不能理解:“简直不能想像,你怎么能让你的儿子不上大学?” 儿子赵延当时上的是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上海市级重点中学。赵长天自己和妻子都是毕业于这个学校的优等生,然而儿子的学习成绩在初三第一学期之前却从没有好过倒数10名。身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的赵长天,开家长会时,经常被老师“训”得“低声下气”。 上初…  相似文献   

17.
上班第一夜     
岳峙 《四川教育》2001,(5):44-44
70年代,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当我从视导室主任手里接过介绍信时,他似乎看出我对去处的不满,便意味深长的对我说:“你去的那所学校是全区教学质量最好的学校,是一个锻炼人的地方,可别看不起它。”我仓惶地连声应道:“哪里,哪里,我怎么会看不起呢?”然后红着脸迅速退了出来。  相似文献   

18.
黄根跃 《学子》2014,(11):1-2
一、三姐妹的故事。圆了我的“教师梦”曾记得孩提时,妈妈拉着我手去探望外婆,走在通往外婆家的石板小道上,妈妈就跟我讲起了她们三姐妹的故事:孩子,我和你现在的伯母、你现在的小学语文老师都是出生在同一个村的,我们虽不是亲姐妹但胜似亲姐妹,我们同年出生,也是同年嫁到你父亲那个村。然而,她俩做姑娘时因为家境好,一个学了裁缝,一个读了初中后来当了民办老师,结果找对象时,学裁缝的嫁给了你现在在乡政府做党委书记的伯父,当民办老师的做了你们村现在在乡中学当校长的妻子。  相似文献   

19.
沟通:教育的应有之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与一位教初中的同行谈起我以前的一个学生(现在就在这位同行的班上)。当我情不自禁地夸奖起这个学生语文成绩特别优异时,这位同行却叹了口气说:“不行喽!我为他下了那么多的功夫,可他的语文成绩却越来越不理想了。真弄不明白!”听了这话,我也好生奇怪,心中满是疑惑。教师节收到了这个学生的一封短信,从信中,我感到他的心中  相似文献   

20.
作家麦家升初中时成绩一般,在一所很普通的学校当一名很普通的学生,但他庆幸自己在这里遇到一位“好得你无法想象的老师”,成为他“人生的一大幸运和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