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开放性试题以其复杂多变、综合性强、知识覆盖面宽、注重考查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特征而在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四种开放性试题的一般解法.  相似文献   

2.
3.
开放性题目是指不具有定向的解题方法,且往往具有答案不固定或者条件不完备等特点的题目,它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教材和课外资料中现存的此类题目又比较少。就人教版第十一册教材中部分题目研究,改编了几条,设计成开放性练习。一、设计条件开放条件开放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条件可用可不用,比如教材P80,第4题的2个对比练习改编成: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600千米的两城相对开出。一列火车从甲城开往乙城需要10小时,另一列火车从乙城开往甲城需要8小时,经过几小时两车可以相遇?很显然,…  相似文献   

4.
5.
6.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初中数学考核的常规性题量有所削减,添加了更多开放性的试题,为了能使学生掌握解开放性数学题的解题方法,首先介绍了数学开放题的概念及特点,然后从把握内在规律、充分运用联想类比和演绎证明这三个方面探讨了解析初中数学开放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数学开放性问题是近几年来高考中开始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它是相对于传统的条件充分、结论确定的封闭题而言的。自从1998年起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出了一个条件开放题和一个结论开放题开始,数学开放题纷纷出现在全国和各地高考试题中,涉及代  相似文献   

8.
王庆明 《湖北教育》2001,(11):36-36
开放题所具有的多样性、探索性、层次性的特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较好的素材和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开放题教学,有利于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9.
许万明 《云南教育》2004,(13):28-30
数学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为人们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是一种方法;数学又能训练人的思维,养成一定的思维模式,使人更好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实际问题是丰富多样的,是开放的,所以数学也应是丰富多样的、开放的。然而,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所接触的绝大部分题目条件完备、解法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数学考试应设计一定的“开放性问题”.纵观近两三年来的中考数学试卷,各省市对数学开放性问题的考查都非常重视. 开放性问题以其结论的不唯一,条件约束不刻板,解题策略不确定等特点,给我们带  相似文献   

11.
开放性习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型习题而言的.是具有条件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解题策略不唯一等特征的题型。这种习题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态势,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13.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教学实践同时告诉我们: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立开放的教学观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和挖掘新教材中的探索性、开放性因素,以开放性习题教学为切入口.实施“开放题”的“开放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切实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第三次全教会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数学作为"思维的体操",无疑应该担负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一重任.有关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统一.发散思维的特征是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道路扩展,常常会由此得到新颖的观念和解答.  相似文献   

16.
解答习题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是通过探索过程,即发现、归纳、比较、修正、拓广等,使之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探索,逐步培养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以一题为例来共同讨论。问题:若0≤a<10,则  相似文献   

17.
在应用题解答过程中,如果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思考方法,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潜在的指导作用,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8.
19.
本阐述解题思想、策略和数学习题的关系,揭示数学习题解题过程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教学中,适度引入开放性应用问题,其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开放性应用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