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育理论与实践是水乳相融的关系。规定德育性质、原则、方法等原理的根性理论解决了德育是什么的问题,保证德育实践规范、有序;主体性德育理论告诉我们,德育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幸福成长;具有学校本土特征的德育理论指导着学校德育特色建设。  相似文献   

2.
黄炎培对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极具系统性、丰富性和深刻性.研究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因素及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洞悉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进一步推动对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借鉴与弘扬.  相似文献   

3.
确立什么样的发展现,是高校德育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根据高校德育教学实践和理论探讨,科学的发展现应包含如下内容:以正确德育目标为保证.坚持全面育人求发展;以德育能力的培养为基石.坚持高校德育的协调发展;以教育模式创新为动力.坚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研究对象是随机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从具体到抽象,培养学生思维的抽象性;从抽象到具体,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注重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归纳多题一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启发逆向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进行类比联想,培养学生思维的运动性。  相似文献   

5.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理念,是在高校师生德与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研究当前教育改革的现实问题.从而形成的具有思维深刻性、抽象性、概括性和现实普遍性的教育认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有利于促进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6.
生活德育要从理论走向实践,必须着力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环境。生活德育环境构建的主体呈多元并存的趋势,学校和教育管理机构是众多主体中的核心部分和主导力量;其中心场域仍然在学校;生活德育环境构建既需要精神资源也需要物质资源;在构建途径上,重点应做好人本主义课堂的建设,校园环境中隐性课程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内尔·诺丁斯的关怀理论是基于“关系”的理论,这种“关系”具有接触性、接受性、方向性、相互性、道德取向等特征。内尔·诺丁斯的关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认知成人德育的新视角。基于“关怀关系”的成人德育应注重榜样、实践、证实与对话四个方面。我们应该转变以往成人德育的模式,重视关怀关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理念,是在高校师生德与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研究当前教育改革的现实问题.从而形成的具有思维深刻性、抽象性、概括性和现实普遍性的教育认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有利于促进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学校德育不尽人意,德育实效性不强。其原因既有理论方面的,也有实践方面的。德育理论自身的困惑是德育低效的理论根源,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必须进行理论创新.具体做到:深化对德育本质的认识;使德育向发展人的个性、提升人的素质转变;德育观念要向以人为本转变;德育目标定位要有层次性。  相似文献   

10.
探究性阅读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究性阅读中,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与深刻性;在探究性阅读中,通过引导学生质疑、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与创造性;在进行广泛的探究性阅读中,培养学生思维的丰富性与延展性。  相似文献   

11.
<正>德育本质问题,是德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它要回答的就是作为社会、教育现象的德育是什么。弄清德育本质问题,对于德育理论与实践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综观历史,古今中外曾出现各种各样的德育理论,它们在科学化的道路上处于不同的地位。其相互区别或争论之点就在于对德育是什么有不同的理解。由于对德育本质的认识不同,就决定了不同的德育理论体系。从我国四十年来的德育实践看,时而把德育等同于政治教育,时而把德育等同于道德教育;时而说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三部分,时而又说德育同时还包括法制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部分;时而说德育即学校德育,时而又说德育包括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三部分;如此等等,十分混乱,东摇西摆,危害很大。因此,深入探讨德育本质问题乃是实践之必需。  相似文献   

12.
如何加强教学教育中德育是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必须加强对数学教育中德育的认识和实践,认识其数学教育中德育内容的丰富性,探讨在实施中应该重视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德育》2006,1(6):25-25
《中国德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德育理论刊物。2006年全新改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任主编。办刊宗旨是:融汇道德文明,凝聚民族精神,引领德育方向;聚焦现实问题,拓开德育视野,活化理论风格;服务德育决策,服务德育研究,服务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14.
周钦超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7):113-114
目前农村职业中学德育课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实践性和时代性,导致学生把德育课看作“说教课”,达不到德育效果。改变现状必须构建面向生活的德育课。应突出思想性、政治性;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抓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面向生活。  相似文献   

15.
政治经济学由于理论的深刻性与高度抽象性,使其成为一门较难学习与掌握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基于该课程诸多内容的艰深与晦涩难懂,有必要对学生深感困惑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入解读,以期进一步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爱迪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德育学科由于本身的抽象性和枯燥性,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所以,作为德育学科教师,要想提高德育的教学实效,就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当务之急。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德育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能克服理论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为此,我认为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应大胆采用,努力实践。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在校园里有句流行的话,对办学理念是"不问的时候好像都知道.一问的时候反而就不知道了."这像个悖论,但也道出了办学理念的抽象性和丰富性,及人们对办学理念理解的模糊性、不深刻性和随意性,作为一所大学的党委书记,您是怎样理解办学理念这一概念的?  相似文献   

18.
“主体—发展性”德育是班华先生提出的重要理论,代表了班华先生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对德育发展和走向的清晰定位,以及对德育现实问题和困境的准确剖析。“主体—发展性”德育理论主要表现为:人化、对话、解放和融合的基本理念;定位于培养学生完整的思想品德结构,注重创造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目标观;涵盖激励教育、个性教育、终身道德学习及心育和德育一体化契合的多样化教育原则;涉及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德育与心育结合、规范与能力结合、说理与践行结合、显性与隐性结合的德育方法体系。“主体—发展性”德育的实践探索主要表现为:对班级与班主任专业化的现实关注、“学会关心”德育模式的实践、德育教材的编写和“心理—道德教育”的本土化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9.
在职业学校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应突出“实践”教育,拓宽职教德育领域;突出“网络”教育,丰富职教德育内容;突出“个性”教育,面向德育主体。上述举措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学校德育过程是由师、生、德育内容、途径和方法等基本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平衡将会直接影响着德育的最终效果。因此,德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成为现代德育理论研究和德育实践探索所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之一。对话型师生关系模式是建立在平等、民主基础上的新型师生关系模式,它的提出适应了现代德育发展的要求,也将是今后教育法律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向21世纪构建对话型师生关系模式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德育工作者要树立现代人文观和正确的学生观;改革现行德育体制中的不利师生“对话”的因素;把握好师生之间的距离;要在交往、合作中实现师生问“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