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静     
《学苑教育》2021,(12):1-1
我相信,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身处何方,也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更不在于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而只在于我们的心灵所达到的境界。在这里,外界的因素与此并无多大的关系。大约300年前,当弥尔顿双目失明后,他就发现了这一真理:“思想运用以及思想本身,能将地狱变为天堂,抑或将天堂变为地狱。”  相似文献   

2.
平静     
我相信,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身处何方,也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更不在于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而只在于我们的心灵所达到的境界。在这里,外界的因素与此并无多大的关系。大约300年前,当弥尔顿双目失明后,他就发现了这一真理:"思想运用以及思想本身,能将地狱变为天堂,抑或将天堂变为地狱。"以拿破仑和海伦·凯勒的生平为例,就可以证明弥尔顿的话是何等的正  相似文献   

3.
平静     
正我相信,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在生活中获得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身处何方,也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更不在于我们是怎样的人,而只在于我们的心灵达到的境界。在这里,外界的因素与此并无多大关系。大约300年前,当弥尔顿双目失明后,他就发现了这一真理:"思想运用以及思想本身,能将地狱变为天堂,抑或将天堂变为地狱。"以拿破仑和海伦·凯勒的生平,就可以证明弥  相似文献   

4.
平静     
<正>我相信,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身处何方,也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更不在于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而只在于我们的心灵所达到的境界。在这里,外界的因素与此并无多大关系。大约300年前,当弥尔顿双目失明后,他发现了这一真理:"思想运用以及思想本身,能将地狱变为  相似文献   

5.
微哲学     
《高中生之友》2013,(9):50-50
“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心能地狱,心能天堂,心能凡夫,心能贤圣。”人的行为在于一心,从而有相应的果报,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天堂”“地狱”一念问。因此说,自己并非“两个人”,自己的内心决定了自己的命运。因为“心能地狱,心能天堂”,善念天堂。恶念地狱。  相似文献   

6.
本期格言     
既然地狱和天堂都在人间,所以我们不能说人间就是美好的——它承载着地狱般的黑暗;我们也不能说人间就是丑恶的——它充满了天堂般的光明。既然地狱和天堂都在人间,所以我们不能指望一切都均匀平等,幸福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鲜花总是和粪土为邻,黑夜将永远与白昼共存。既然地狱和天堂都在人间,所以没有什么值得用今生来做交换,也没有什么可以在来生才能兑现。路上的风景就是全部的风景,由起点到终点就是从此岸到彼岸。既然地狱和天堂都在人间,所以我们失去了由上帝执行最终裁决的机会和可能——善与恶将同归于寂灭;所以我们拥有了…  相似文献   

7.
天堂     
何为天堂?天堂何在?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历尽艰险去寻找天堂,终于找到了。当他欣喜若狂地站在天堂门口欢呼“我来到天堂了”时,看守天堂大门的人诧然问之:“这里就是天堂?”欢呼者顿时傻了:“你难道还不知道这儿就是天堂?”守门人茫然摇头:“你从哪里来?”“地狱。”守门人仍是茫然。欢呼者慨然嗟叹:“怪不得你不知道天堂何在,原来你没去过地狱!”你若渴了,水便是天堂;你若累了,床便是天堂;你若失败了,成功便是天堂;你若痛苦了,幸福便是天堂—总之,若没有其中一样,你断然是不会拥有另一样的。天堂是地狱的终结,地狱是天堂的走廊。当…  相似文献   

8.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思想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使地狱变成天堂。”我们要认识到危机即是转机,遇到困难,产生压力,一方面可能是自己的能力不足,因此整个问题的处理过程,就成为增强自己能力、进步成长的重要机会;另外也可能是环境或他人的因素,则可以理性地沟通解决。如果无法解决,也可宽恕一切,  相似文献   

9.
天堂何在     
一个人历尽艰险去寻找天堂,终于找到了。当他欣喜若狂地站在天堂门口欢呼"我来到天堂了"时,看守天堂大门的人诧然问之:"这里就是天堂?"欢呼者顿时傻了:"你难道不知道这儿就是天堂?"守门人茫然摇头:"你从哪里来?""地狱。"守门人仍是茫然。欢呼者慨然嗟叹:"怪不得你不知天堂何在,原来你没去过地狱!"  相似文献   

10.
天使之旅     
我在梦中化做了一个天使,来到地狱和天堂。真想不到,地狱和天堂竟跟我想象中完全不同。我决定把这个梦写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天堂和地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正>德国大诗人荷尔德林曾说过:"将人间变成地狱的原因,恰恰是人试图将其变成天堂。"为什么拥有天堂般的目标,却制造出人间的地狱?"天堂"般的目标没有错,关键还需要"天堂"般的实践方式,或者说是与"天堂"相适应的方式。我相信我的教育同行们都是向善的,都愿意携带着"天堂"般的目标。可正像有人所说,现在是教育梦  相似文献   

12.
卓玛信箱     
地狱还是天堂卓玛:上高中开始,我就不快乐。高中就像地狱,我的心事越来越无法诉说,学习压力犹如泰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虽然现在只是高一,可是我能感觉到高考的气息,高考实在是太可怕了,两年之后我将  相似文献   

13.
肉体的束缚阻止了我们前行的脚步,心灵的自由却成就了我们思维的无限。禁锢了灵魂才是最可怕的存在,哪怕身陷烈焰炙烤的地狱,心还在,思想还在,便宛如天堂。故乡的秋,有些微凉,  相似文献   

14.
天堂之蓝     
曹易伦 《新读写》2013,(9):62-62
我不相信有地狱。可我确信有天堂。  相似文献   

15.
鲁迅作品《祝福》中的祥林嫂是权力空间的"牺牲人",现实"家"的空间驱逐了她,让她生不起;超验的死亡空间"地狱"也驱逐了她,让她死不起。空间的命运即是祥林嫂的命运,其悲剧根源在于空间中的权力使然。  相似文献   

16.
子非 《教书育人》2004,(11M):1-1
既然地狱和天堂都在人间,所以我们不能说人间就是美好的__它承载着地狱般的黑暗:我们也不能说人间就是丑恶的——它充满了天堂般的光明。  相似文献   

17.
一、巧用从众效应,形成教育合力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座无虚席,自己没处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后来的石油大亨了。这时这位大亨在想,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这个故事说明,人们都有一种从众心理。生活中由于从众心理而产生的效应,称为“从众效应”。这一效应对批评的启示是:“孤掌难鸣”,批评不应该是一种孤立的行为,不能只靠单打。我们要善于发挥从众效应的…  相似文献   

18.
天堂与地狱的差别到底在哪里呢 ?同样是一群人 ,同样的美食 ,同样的长匙、叉子 ,而境遇却大相径庭 :地狱的人个个面呈饥色 ,骨瘦如柴 ;而天堂的人个个面色红润 ,气色清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哦 ,原来地狱的人只是想到把食物送进自己的嘴里 ,而天堂的人却是把食物送进别人的嘴 ,相互喂食。看来只顾自己只能是“骨瘦如柴” ,关爱他人则“气色清爽”。从中我们不难悟出这样一个道理 :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天堂和地狱之外便是人世间 ,其实“天上”与人间是相通的。茫茫世界 ,芸芸众生 ,人不能孤立地存在 ,处于社会的个人总是和其他人发生…  相似文献   

19.
但丁的《神曲》作为“中世纪的史诗”,无论在人类的文学史上还是思想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神曲》分为《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每篇的神学思想侧重点都不同,分别为罪(本罪)与罚、罪(本罪)与赎和永生与成圣。从宗教神学和哲学本体论的角度,依次对《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的神学思想进行较为具体和深入的剖析,突出其神学思想的中世纪特色和新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20.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梦想的地方,地狱亦是天堂。[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