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代乡乐四见于《仪礼》,最权威、最全面、最流行的诠释是东汉郑玄注和唐代贾公彦疏;但郑玄注又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促发了后人理解和认识的歧异。乡乐虽与无算乐、房中之乐有关联,但在演奏篇章、演奏用场、演奏方式以及演奏的乐器诸方面,都有着明显的独特之处。乡乐的娱情性,较之房中之乐要强得多,但又不及无算乐那么放任、自由。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仪礼>乐制顺应礼仪主体和主题的论述,通过对变异乐礼文字的比较解读,解析礼乐仪节蕴藏的调理人性、和乐君臣情感、维系社会稳定的调节功能,揭示以乐师、乐器为载体的礼乐文化所负载的鲜明的刚性等级秩序,以及乐礼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灵活变通的柔性原则和人文关怀的和谐理念.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夏之卷刊载了李婷婷的《周代乡乐考论》一文,秋之卷又发表了彭林先生的批评文章《说乡乐、房中之乐与无乐——评〈周代乡乐考论〉》,反映了该对于学术争鸣的认真态度,也反映了彭先生不避长幼,为学术尊严而发言的可贵精神,后学自当引为楷模。本人完全赞成彭林先生的意见,并再申述一二李文存在的问题。无论是“乡乐”、“房中之乐”还是“无乐”,都是上古的礼乐,其出自《仪礼》有关诸篇即是证明,涉及“乡饮酒礼”、“乡射礼”和“燕礼”等有着严格规范的古代礼学。上古用乐有着严格的制度化要求,这是治中国音乐史者…  相似文献   

4.
“以和为贵”虽然是儒家礼学的中心思想,但儒家主张的“和谐”,原本就不是没有差等的“齐一”。孔子主张“正名”、“仁民爱物”,孟子认为“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或劳心,或劳力。”都隐含了“维齐非齐”的观念。荀子的“礼分”思想,无疑地可以视为这种观念的延续。只是荀子的礼学思想,较之孔孟,多了分具体实在。荀子的礼分思想,也很清楚说明“明分使群”的必然与必要。在这样的思维逻辑下,人与人之间的差等,也就很自然的必须被强调,唯有确知了差等的存在,人才能确认自己的权限。而维持差等的方式,除了大众心理自觉的认知,更可以加上外在的限制,使得人群间界线分明、各守其分。这些外在的限制,依托着礼的面貌,在《荀子》书中有了朴素的开端,而在秦汉之际的儒者手中,被完全确立了起来,礼的阶级化于焉完成。本文之研究,旨在整理荀子的“礼分”思想之大要,并探讨其与阶级化礼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刊夏之卷发表了李婷婷的文章《周代乡乐考论》,秋之卷又发表了彭林的文章《说乡乐、房中之乐与无乐——评〈周代乡乐考论〉》,由此引发了对周代乡乐问题的讨论。本期我们在"学术争鸣"专栏同时发表李婷婷的《评彭林教授的〈周代乡乐考论〉》和罗艺峰的《关于〈周代乡乐考论〉和彭林先生的批评》两文,以期将讨论引向深入。本刊热诚欢迎对此感兴趣的学界同仁撰写文章,参与对这一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探讨"义"与"仁"和"礼"的关系入手,细致分析了孔子之"义"的确切内涵."仁"和"礼"分别从本然和验证的维度规定了"义"的基本内涵."义"在对"仁"与"礼"的承转与兼综过程中得以确立,最终体现为由君子的人生素养自然而然地外化而形成的行为准则."义"是一个实践范畴,却带有鲜明的主体性,体现于其形成方式及其对"仁"和"礼"的权衡与判断作用上.  相似文献   

7.
献捷礼最早源于部落社会献俘告祭的原始习俗。西周时期,献捷礼已成为中国古代军礼的重要内容,它包括献恺乐、告祭、献俘授馘、饮至、赏赐等主要内容。在当时,献捷活动特指周人之诸侯国对蛮夷戎狄少数民族用兵胜利后向周天子的告庆活动,诸侯国之间发生战争不行献捷礼。春秋时期,诸侯国向王室的献捷活动明显减少,同时,出现了诸侯国相互献捷的新现象。献捷礼的变化反映了随着民族融合的空前加强,周夷矛盾日益缓和与周人内部矛盾日渐尖锐的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8.
先秦射礼自商代时虽然还带有原始狩猎的性质,但已在规模、仪程和时间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范与约束,为周代射礼种类的多样化、程序的复杂化奠定了基础,所不同的是周代射礼将参与者道德品行的凝练与检验置于了核心位置。因此,寻找德行出众者也便成为了周代射礼的主要目的,而参与者在整个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克己复礼、谦敬礼让和志体相合则是射礼的最根本要求,也是射礼所呈现的最重要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读李婷婷先生<周代乡乐考论>一文(载<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夏之卷.文中简称"李文"),觉得颇有可议之处.今不揣谫陋,将若干大大小小不敢苟同之处,凡十二处,次第列出,加上拙按,幸方家有以教我.李文的问题,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三点.第一,"读书不统观首尾,不可妄下批评",这是陈垣先生<陈垣史源学杂文>一书中告诫后学的两句话,[1]笔者深深服膺,而纵观李文,颇有与此告诫相违者,拙文之第六、第十二条所论是也.第二,率尔操觚,贸然立论.拙文中第二、第五、第七、第十一条所论是也.第三,当简则繁,当繁则简,处置失当.例如,"何谓乡乐",这本来是一个给乡乐下定义的问题,竟然不避雷同地繁征博引五六百字,是所谓当简则繁.而所谓"郑玄、贾公彦及其后世之学者等在言及无算乐时,还将乡乐与无算乐混为一谈"这样一个大问题,本来应该多方举证,以证服人,而遗憾的是作者仅仅举了两个例子,还都不符合学术规范.梁启超说:"凡立一义,必凭证据.孤证不为定说."[2]前辈学者说:"例不十不立."诚哉斯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讨论钱钟书《宋诗选注》的文献价值 ,并提出“钱注宋诗”这一品牌 ,以与《钱注杜诗》相辉映。钱注宋诗不仅选源异常丰富 ,引用、提示的文献特别多 ,而且注意辑补佚作和考证文献真伪 ,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但也有不符合文献规范的疏失 ,诸如校勘异文不交代出处 ,擅改原文而无版本依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