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50年来,发育生物学和生殖生物学领域出现了两大突出进展,震撼了生物学界和整个世界。一是哺乳动物精子获能的发现而创建了试管动物和试管婴儿技术,它标志着人们对生殖生理和生殖控制的完善;二是以卵子为受体的克隆动物的诞生,使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成为可能,这标志着人类对生殖和发育机制的发挥和创新,并为人类干预生殖和发育开拓了广阔前景。虽然受精生物学与动物克隆是研究生命启动奥秘的一门学科,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之一,但是还有诸多问题亟待发掘并需要深入研究。本文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介绍20年来在该领域研究中取得的进展与成果:(1) 动物有性生殖研究方面侧重介绍受精机理和显微受精的研究成果;(2) 动物无性生殖研究方面重点介绍克隆牛及其基础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把人的目的基因转移到牛的体细胞中,然后克隆出奶牛,小牛长大后就会产生乳蛋白,牛奶里有了人奶的成分,这样就能制成功能奶。这种功能奶还可以作为制药的原料,这项技术被称为“乳腺生物反应器”,就是通过克隆,让牛和羊的乳腺作为一个生物反应器,分泌出人所需要的奶,用来直接食用或提取制药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开放量子系统的状态转移问题.利用刘维尔超算符将其矩阵动力学模型转换为向量形式.给定一个耗散的量子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在一个随时变化的外部控制场中,以系统状态和目标状态的密度矩阵的误差平方作为性能指标,推导出改进的状态转移最优控制律.在数值仿真实验中,我们研究了一个热浴中的自旋1/2粒子系统在单个外部控制场作用下的动力学特性.在所提出的最优控制作用下,分别选择本征态、纯态和混合态作为系统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对此系统中状态转移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性能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雄变雌的实验若干年前,我国胚胎学家张致一先生会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用一种雌性激素处理一种蛙类(一种非洲蟾蜍)的雄性蝌蚪,经过处理的全部蝌蚪都长成雌蛙。这些雌蛙都会产卵;卵受精后发育成蝌蚪,全部蝌蚪都发育成雄蛙。连续几次处理,结果一样。这个实验的结果告诉我们,雄可以变雌,例如雄性蝌蚪吸收了雌性激素就发育成雌蛙。现在要问:性别为什么可以转变?决定性别的因素是什么?上述实验中起初用雌性激素处理的全部雄性蝌蚪为什么都发育成雌蛙?这些雌蛙所产生的全部蝌蚪为什么都发育成雄蛙?性染色体决定雌雄的因素相当复杂,有遗传的因素,也有环境的因素。两  相似文献   

5.
《发明与创新》2004,(7):22-22
日本东京农业大学河野友宏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利用两只母鼠卵子中的遗传物质,以“无受精生殖”方式培育出幼鼠。这一成果的取得打破了哺乳动物繁殖必须依赖雌雄双方的遗传规律,确立了哺乳动物除受精、克隆之外的第三种繁殖模式。该成果发表在4月2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在自然界中,“无受精生殖”仅存在于少量昆虫、鱼类和两栖动物的繁殖活动中。迄今为止,在哺乳动物中不用雄性精子,只使用雌性的卵子进行繁殖的“无受精生殖”尚被视为不可能的事情,历来哺乳动物的生殖都离不开卵子和精子双方的遗传基因。河野教…  相似文献   

6.
复活猛犸象     
俄罗斯和日本的专家正合作研究,拟从出土的猛犸象尸体中提取DNA,将它转移到非洲象或印度象的卵子中,使其受精,最终复活猛犸象  相似文献   

7.
《学会》2002,(4):9
原始被子植物的胚乳为二倍体 开花植物或被子植物的种子含有一个高度分化的组织,即胚乳,该组织为胚胎的早期生长提供营养.胚乳是在受精后形成的,通常含有来自母方的两套基因组和来自父方的一套基因组.但对原始被子植物黄睡莲(Nuphar polysepalum)所做的新的研究表明,被子植物的祖先形态不是这种三倍体的双亲胚乳,而是一种二倍体形式.  相似文献   

8.
注意力转移的显著影响,可由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得到很好演示。人们认为.注意力效应出现在丘脑中.但对视觉系统而言.事实证明.要确定传感处理最早阶段的精确发生位置很困难。现在.McAlonan等人用猕猴所做实验表明.空间注意力调控发生在外侧膝状核中,(使其上发生抑制性连接的)相反效应发生在相邻丘脑网状核中。这种相互活动可能是产生瞬间注意力的一个机制.从而证实了由Francis Crick在近25年前提出的一个观点,当时他的兴趣正从DNA转向神经科学。他假设.注意力的方向是由脑中的一个小核指引的,这个小核正是丘脑网状核。  相似文献   

9.
手术室的医生们所穿的白大褂,如今已改为浅绿色。这是为什么呢? 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先将白布染上鲜艳的红色,当你注视这块红布一会儿后,视线再转移到另一块白布上,就会看到与那块红布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一块浅绿色布。过几秒钟后,这种‘错觉”才会消失。究其原因。是因视神经诱发的心理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从大熊猫身上取下一个体细胞,输入一个去核后的其它动物卵细胞中,“克隆”出一只健康活泼的大熊猫幼体,这样的一天将不再遥远。未来3-5年,我国科学家将力争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对我国独有的“国宝”──大熊猫进行克隆,以期挽救这一世界珍贵濒危物种。中国大熊猫繁育技术委员会顾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大元说,这一计划已被中科院列为重点项目予以支持。作为项目负责人,今年暑假过后,陈大元率领的一个小组将正式利用大熊猫的体细胞进行克隆试验。过去几年里对白鼠、兔子和牛等动物成功进行了前期克隆实验的陈大元,对克隆大熊猫…  相似文献   

11.
你知道吗?     
《科学与文化》2012,(11):16-17
医生手术时为何不穿白大褂?手术室的医生们所穿的白大褂,如今已改为浅绿色。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先将白布染上鲜艳的红色,当你注视这块红布一会儿后,视线再转移到另一块白布上,就会看到与那块红布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一块浅绿色布。过几秒钟后,这种"错觉"才会消失。究其原因,是因视神经诱发的心理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许建潮 《科教文汇》2009,(24):195-19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正是我们科学学科所特有的实验课所体现的精神。实验教学法在我们的科学课堂被广泛应用,也取得了较明显的功效,然而我们的很多科学教师往往侧重于物理和化学实验,而放弃生物实验,理由多为麻烦,做一个生物实验所需时间太长,成功率也较低,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然而生物作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揭示生物的分布、变化规律和内部结构时,却不能忽视实验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资源观点的国际技术转移方式选择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个基于资源观点的动态和折衷的国际技术转移方式选择理论,认为技术转移的供方企业对某种转移方式的选择是基于四组因素的折衷考虑。本理论还考虑了供方企业在实施技术转移过程中通过实习获得的四组实验效应,使得理论具有动态性。  相似文献   

14.
正人教版化学必修1模块编排了NO和NO_2的性质实验,这是一个探究实验,要求学生自行设计,使所给的NO_2气体尽可能多地被水吸收。但在实验操作中,水吸收后NO_2产生NO并被空气氧化的现象非常模糊,而且NO散布在空气中会造成室内污染。为了更直观地观察NO被氧化成NO_2,使氮氧化物最大限度地被水吸收,同时杜绝所造成的污染,我对实验做了如下改进设计。一、实验用品圆底烧瓶,抽滤瓶,锥形瓶,  相似文献   

15.
壹、授粉和受精的意义在十八世纪以前,是常常把授粉和受精混为一谈的。1937年斯波林吉尔(Sprengel)出版了“从花的构造舆受精上发现的天然秘密”,书中是说明高等植物的授粉舆受精。他所谓“授粉”,是把  相似文献   

16.
以电力设备在全寿命周期内的维修改造为突破口,将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引入到电力工程中,转移造价管理重心,对电力工程运行维护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做重新审视,这是当前国内电力行业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从分析目前电力行业所存在的造价管理问题入手,对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在电力造价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做简要介绍,随后提出国内电力行业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的构建方法,供相关人士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听闻对方吃素,人们通常都会忍不住问一句:"那你吃鸡蛋吗?"很多吃素的人认为,蛋鸡所产的蛋,因为没有受精,不能孵出小鸡,所以也算是"素食"。实际上,鸡蛋的形成与受没受精没关系,它是动物性食品,是因为它确实含有母鸡排出的生殖细胞。极少数情况下,未受精鸡蛋甚至也可以发育成一只小  相似文献   

18.
<正>化学实验课程是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更能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和思维。初中化学实验可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选做实验、课外实验四种类型。而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配合所讲授的知识,由教师或个别学生做演示,其他学生进行观察的一种实验形式。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克隆选择算法中随机点变异求解0-1背包问题中存在的不足,将受体编辑功能引入克隆选择算法中,提出了基于混合克隆选择算法的0-1背包问题求解算法。受体编辑机制中基因片断反转功能能够有效促进克隆进化。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克隆选择算法相比,该算法对0-1背包问题有着较好的寻优能力和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20.
Beta概率分布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国强 《预测》1993,12(5):68-69,21
1 概述在管理决策中,经常遇到需要在不确定状态下做决策问题.对这类问题,如果单凭主观经验或客观资料做决策,其风险较大.如果在做决策之前进行某种抽样实验,决策者根据抽样结果所提供的信息对影响决策的各种自然状态(Nature state)增加了解后再做决策,可以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对不确定状态做决策问题,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不经过抽样实验在不确定状态下做决策;另一种是经过抽样实验,根据抽样结果在不确定状态下做决策。前者依据的决策准则是单凭经济效果和先验概率求出采取各种决策行动的收益(profit)期望值或后悔(Regret)期望值,然后选取其中最优者所对应的决策行动为最优决策行动;后者是经过抽样实验求出后验概率,然后求出后验收益或后悔期望值,选取其中最优者所对应的决策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