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九龄近体诗的用韵,可以分为22个韵部。支与脂之分韵;另外,受方言的影响,鱼虞模合韵,押支韵诗中偶见佳韵和齐韵字。  相似文献   

2.
本依曾运乾先生正韵、变韵之说,分析了《广韵》变韵与《韵镜》排列等次的关系,认为《韵镜》中的独立二等韵是《广韵》变韵之侈音;独立三等韵是《广韵》变韵之弇音。  相似文献   

3.
运用韵系列表法和韵系数理统计法考察温庭筠词的用韵,将温词的用韵与初唐、晚唐、五代、宋的诗韵、词韵以及他本人的古体诗用韵进行比较,发现温词以诗韵入词,有一定的存古性。晚唐时词受到诗韵的影响,还没有形成后来的词韵格局。  相似文献   

4.
通过语料库来研究词语语义韵为词汇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以BROWN、CLEC语料库为基础,通过使用检索工具AntConc对节点词fairly和rather进行语义韵的对比分析,从而揭示出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这两个词的语义韵特点,并以此对英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沈艳 《考试周刊》2007,(6):36-38
本文简要介绍了英语中的押韵现象,从押韵的分类入手,即从头韵、类韵和尾韵的构成谈起,集结了日常生活中很多充满趣味性的押韵实例来说明押韵在英文诗歌、绕口令、新闻报刊、广告、习语等不同文体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诗人用韵的研究对于研究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历史语音特点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首先对南宋诗人叶适近体诗的韵系进行分析,然后归纳其韵部和用韵特征。叶诗的近体诗韵系分析、韵部和特征归纳分七组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7.
南朝梁、陈之前的和韵重点在和意而非和韵。和诗重视用韵的倾向出现在梁、陈时期,经唐、宋得到发展,尤其盛行于明、清时期。这种诗歌创作模式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也正是诗人对押韵行为投注越来越多的兴趣的过程。和诗不仅标志着诗歌功能由诗人自发的抒情言志向重视交际功能的倾斜,同时更引起诗歌构思的重大变化:预先规定的韵脚成为思维的起点,作诗成了“作韵”。这种创作方式的盛行,在某种程度上使古典诗歌呈现出虚假繁荣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舞蕴含浓厚传统文化,表现人们对艺术的审美和追求,在吸取传统舞蹈文化底蕴同时,还吸取中国戏曲舞蹈文化精华,同时融入了时代审美特点和审美价值,和其他舞种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中国古典舞蹈学习中,"身韵"训练尤为重要,它推动着古典舞形式统一化、多样化。  相似文献   

9.
运用陈澧考证韵类的基本条例、分析条例和补充条例,还不能必然得出"韵类考"中所示的三百一十一个韵类,在这三个条例之外,陈澧应该还采用了一些其他的方法来研究<广韵>韵类.  相似文献   

10.
利用统计归纳法,对两种《楚辞韵读》用韵进行统计,发现两种《楚辞韵读》用韵同中有异。相同表现为对某些韵例入韵及无韵处理相同,对大部分韵脚字的韵部归部相同,对韵例有否合韵现象理解相同。相异表现为韵部多寡存在差异,个别韵脚字的归部、对个别字是否入韵以及异文处理等方面不同。  相似文献   

11.
于恩泽 《英语广场》2022,(31):15-18
在世界舞台上更好地传播中国优秀文化是时代赋予翻译工作者的任务。在翻译古典诗词过程中,如何处理好“译韵”是译者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从韵律对诗词的重要性出发,简要说明什么是诗、怎样译诗、为何译韵,并对常见的译韵误区分门别类地加以分析,以期为译者处理此类问题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韵字选择日趋准确地表达复杂多样的情感 ,用韵密度日趋成功地构成雅俗各异的格调 ,韵脚转换日趋恰当地体现曲折变化的情绪 ,这些便是中国韵文用韵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陈泽平 《中国语文》2012,(1):58-67,96
本文分析闽语福安话的历史音变,福安话韵母的现有面貌大体经过两类音变而形成,首先是以特殊调值推动的以调类为条件的变韵,使得整个语音系统呈现出不合理的结构;然后发生了韵母系统自我调整的自然音变,语音系统又基本恢复平衡。在处理福安话的韵母系统时,不能过度强调它的历史背景,而应在共时平面上进行分析,才能最经济、简洁地说明其音系。  相似文献   

14.
宋元韵图《四声等子》、《切韵指掌图》和《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中所列门法有同有异,有些门法名称相同但内容不完全一致,有些门法则属新增,反映了门法的不断细密,也体现了语音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察了王冕古体诗韵作,分古体诗18部。讨论了用韵中的特殊韵例和韵字及全浊上变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戎昱诗用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昱诗分近体诗和古体诗两大类。近体诗的用韵可分为22个韵部,很规则。古体诗的用韵可分为30个韵部,既有押平声韵的,也有押仄声韵的;用韵较宽,且有出韵现象。  相似文献   

17.
运用陈澧考证韵类的基本条例、分析条例和补充条例,还不能必然得出“韵类考”中所示的三百一十一个韵类,在这三个条例之外,陈澧应该还采用了一些其他的方法来研究《广韵》韵类。  相似文献   

18.
秋韵     
宗璞 《现代语文》2005,(10):4-4
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 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 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 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 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 得得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 道,在山里穿行。秋的丰富和 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个毛 孔渗进来。后来驴没有了,路 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起 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 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个陡 台阶,眼前会出现一大片金 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 来,也许是银杏罢。满树茂密 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 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 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 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  相似文献   

19.
口头诗歌是口头程式理论的考察对象,声音是口头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听众或者观众感知和欣赏口头诗歌的主要方式.在口头诗歌中声音的重复和呈规律性地出现构成了程式,同时也形成了口头诗歌的韵式.在西部裕固语口头诗歌的程式中,既有不同诗句之间形成的韵律形式,也有同一诗句内部呈现的押韵特点.  相似文献   

20.
明代本悟《韵略易通》中的“重某韵”批注,一直是声韵学史上大家关注的问题。赵荫棠、陆志韦、龙庄伟先生都曾对此做过研究,但是到现在总觉得还余留下些疑问。文章试图从同时代另外一部声韵学——毕拱辰《韵略汇通》中的“见某韵”批注入手,寻求出一个可以解释本悟“重某韵”的简单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