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窦娥冤》与历代改编本之比较王卫民《窦娥冤》问世后,历代都有改编本:明代有《金锁记》;清代有两本《东海记》;民国初年有皮黄剧《金锁记》(后改名《窦娥冤》。一九五八年是关汉卿从事创作七百周年,我国广大地区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许多剧种纷纷把《窦娥冤...  相似文献   

2.
谈谈元杂剧     
高中语文基本课目《窦娥冤》节选自元杂剧《窦娥冤》,了解元杂剧的有关知识,有助于学好这篇课文。下面就结合《窦娥冤》来谈谈元杂剧的有关知识。一、杂剧的结构。元杂剧每本戏一般由四折构成,按开端、发展、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一个怪圈:老师不厌其烦,学生索然寡味;老师探幽发微。学生莫名其妙;老师谆谆教诲,学生唯唯喏喏……难怪有一位学生说:“我一个人在家里读《窦娥冤》时哭了,上课听老师讲《窦娥冤》时却睡着了。”究其根源,这是我们没有摆正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关系.让教学目的蒙  相似文献   

4.
潘永铭 《学子》2004,(6):51-52
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元杂剧的奠基人。他的艺术成就和实践堪与英国的莎士比亚相媲美。《窦娥冤》是元杂剧中的奇葩,是关汉卿杂剧的代表作。同学们阅读关汉卿作品,不妨从《窦娥冤》人手。下面我分析一下《窦娥冤》,供同学们阅读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会文 《学语文》2009,(1):17-17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体现于情节艺术之中,剧情以人物为中心,高度集中,冲突迭起。一、以人物为中心构思情节《窦娥冤》的悲剧艺术特色,集中体现在作者成功地刻画了窦娥这一悲剧形象。剧中情节安排,高潮出现,都是以人物形象塑造为中心,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的漩涡中心。窦娥几乎承受了封建社会下层妇女所承受的一切不幸,是封建礼教、封建更制、社会无赖等各种恶势力共同残害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6.
《窦娥冤》是关汉卿创作的一部著名悲剧。在《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中列居首位。王国维在评论元剧时曾说:“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媾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王氏对《窦娥冤》这一评价比较中肯,但总嫌失之笼统。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对《窦娥冤》的悲剧特征作一些具体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陆雅 《阅读与鉴赏》2007,(8):52-53,39
新人教版教材语文必修四的“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单元选用了传统篇目《窦娥冤》。不同的是,以往的人教版教材只节选了《窦娥冤》的第三折,而新人教版教材则选取第一到三折,只删去了第四折,即窦天章做了高官后到楚州为窦娥平反昭雪的情节。  相似文献   

8.
一探窦娥冤在哪里?这是教学的第一个主要环节。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把握主要情节和主旨。《窦娥冤》第  相似文献   

9.
关汉卿的名杂剧《窦娥冤》有着不朽的艺术魅力,主人公窦娥作为一个永恒的悲剧形象在学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她临死之前发下的三桩誓愿已经深深定格在我们的心中。笔认为,《窦娥冤》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艺术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得益于作善于在剧本中巧妙地运用矛盾这一艺术手法,使读在矛盾中感受窦娥的冤屈和无奈。在矛盾中感受窦娥的痛苦和悲愤.从而产生心灵的震撼,感情的共鸣。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各类教学参考书中,都强调《窦娥冤》的情节结构、思想特色及其鲜活的人物个性、本色的语言风格,而且将其作为关汉卿甚至元杂剧的代表剧目来定位。毋庸置疑,《窦娥冤》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它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窦娥冤》入选课本更多的是因为其反映的反抗性、人民性。至于它在元杂剧中的代表地位则值得商榷——《窦娥冤》实在很难胜任元杂剧代表的角色———近年来高中语文课本又补选了另一部元杂剧《西厢记》(《长亭送别》),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人们现在对《窦娥冤》的评价是建立在新的批评准则之上的,而实…  相似文献   

11.
课文《窦娥冤》选自中国古典悲剧《窦娥冤》第三折——法场。这折戏是窦剧的高潮,主要是描写主人公窦娥被押解赴刑场问斩的经过。剧中波澜起伏的情节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其中又以三桩誓愿最为突出。这折戏共由十支曲子组成,开头两支曲子为窦娥在押解赴刑场途中所唱。“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两句平常如话的唱词深刻揭露了元代社会吏治腐败、政治黑暗的现实及封建司法机关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草菅人命的罪恶。“叫声屈动地惊天”,既点出全剧的戏眼“屈”(冤),又唱出了窦娥衔冤负屈的满腔悲愤;而  相似文献   

12.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著名杂剧,本文围绕窦娥善良和反抗的性格特征,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问世七百余年来,以其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得到了广泛传播.本文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对《窦娥冤》的传播流布情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窦娥冤》一课的教学我是有话要说的。从2007年4月参加成都市七校赛课第一次上《窦娥冤》开始,到2008年11月在重庆市参加全国首届“语文教坛新星杯”课堂教学大赛,先后不少于10次上《窦娥冤》的公开课。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长亭送别》。现在让我们借助学习《窦娥冤》的方法,来确立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6.
《窦娥冤》一课的教学我是有话要说的。从2007年4月参加成都市七校赛课第一次上《窦娥冤》开始,到2008年11月在重庆市参加全国首届“语文教坛新星杯”课堂教学大赛,先后不少于10次上《窦娥冤》的公开课。  相似文献   

17.
《窦娥冤》中通过主人公窦娥临刑之前所发的三桩誓愿,反映出在那个时代人民的反抗性。这一点,为历代评论所认可,并得到了很高的评价。究竟应该如何认识窦娥的反抗性,笔认为应仔细思考,慎重作答。  相似文献   

18.
《窦娥冤》是我国古典悲剧的优秀作品之一,对当时和后世的戏曲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明代袁于令的《金锁记》就是受其影响改编比较成功的作品。从文本的角度来考察,《金锁记》与《窦娥冤》在情节、主题和戏曲文学所承担社会功能上具有差异性;与《窦娥冤》相比,《金锁记》悲剧意识有淡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正>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全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剧本通过年青寡妇窦娥冤负屈、惨遭枉杀的悲剧,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腐败,表现了被压迫人民的顽强的抗争精神。 《窦娥冤》是元杂剧剧本标准的四“折”加一“楔子”的体例。本折前的基本剧情是:穷秀才窦天章的女儿,名叫端芸,三岁丧母,七岁时因高利贷原因,被父亲卖给蔡婆婆做童养媳,十七岁结婚,不到两年,丈夫因弱病死去,一天,蔡婆婆外出要债,被  相似文献   

20.
读关剧《窦娥冤》,颇有地理概念含混不清的感觉。今人引述此剧,于地名大都语焉不详,甚至避而不谈;间或有明指者,又往往未加深察,以至出现错误,引起争议。弄清《窦娥冤》的地理概念,对于原著的理解、欣赏和改编,应该是有益的。 考证《窦娥冤》地名,首先牵涉到版本问题。《窦娥冤》版本今存者有三:一为《古名家杂剧》本,传为明陈与郊编,明万历戊子(1588年)龙峰徐氏刊(下称徐本);一为《元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