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中国古代文人的悲秋情结钟嵘《诗品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物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这里钟嵘、陆机和刘勰都阐明了气候、景物的变化与文学情感之发生的关系。四季轮回、气温变化导致万物消长,进而触动人的内心情感。秋天由于季节的原因,万  相似文献   

2.
心与物,情与景,这是历代文艺评论家所探讨不已的理论课题。人们在进行审美活动时,主体的心理情感与客体的自然物象之间,仿佛总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西晋陆机第一次将心物对应关系引入文艺创造的审美范畴。他在《文赋》中说:“仁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子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这就是说,万物随时令的变化,在不同的季节里会呈现出不同的外部特征,从而也会引发观赏者相‘应的喜怒哀乐之情。到了六朝,刘娜继承和发展了陆机这一美学思想,他在《文心雕龙·物象》中…  相似文献   

3.
思与境     
<正>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意境是情与景,意与物的统一。 情景交融,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是情与景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的生动表现。 抒情诗必须畅抒胸臆,但主观的情必须借客观的景而展示,才能使读者历历如见,感同身受。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步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钟嵘《诗品序》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它阐明了景生情,情入景的艺术辩证法,揭示了写景就是为了抒情的奥妙。陆机《文赋》中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情随景迁,这就是讲心与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情感化个性作文是以情感促动思维,以情感去打开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让学生筛选出适合本次作文的可用材料,写出充满自己情感的个性作文。情感化个性作文体现了学生作文时的自主性、真实性、自我的个性。情感化个性作文现已研究出五个系列:一情多事多物系列,一物多事多情系列,一景多事多情系列,一性多人多事系列,一事变万事系列。当五个系列被学生掌握以后,他们就可以做到:眼睛看到什么都有情感,什么都可选为文章的内容。一、情感化个性作文诠释以情感触发思维,让思维点击大脑储存的个性材料;让情感赋予万物,给万物灵性与思想。情感化个性,…  相似文献   

5.
常说作文贵在抒写真情,但我们的抒情常常是感动了自己却无法打动读者。这其中的症结之一就在于情无所依,情无所寄,空穴来凤式的情感容易流于空洞与虚无。因此,我们写作时要用心寻找、选择那些情感的触发点或寄托物,来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带动读者引起共鸣。人的情感有时颇为微妙,一枝一叶便能勾起无限的思绪,激起情感的波澜。因此,我们在写作时可尝试“托物寄情”的方式即通过“物”来抒发情感。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它是个人按照一定道德观念评定行为、人品善恶,或由于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情绪体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指出:思品课要注重“培养道德情  相似文献   

7.
作文情境,指能够触发学生感知、记忆,诱发思维,并引发写作情绪的具体环境、情景."情"是主观情感,"境"是客观环境、事情,人通过对"境"的感受和体验而产生"情".唐代大诗人李白<静夜思>就是面对"床前明月光"的"境"而引发"思故乡"的"情".作文教学中,教师如果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入境而生情,由情而忆境,情境相生,就能激发他们有话要写,有情要抒的写作动机,有效发挥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训练目的.笔者认为教师应怎样创设良好情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任何作者表达他的形象思维,无不“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陆机《文赋》),达到物我交融、和谐默契的艺术境界。艺术创作中的描写成份出自艺术家的笔端,是复杂的精神劳动的成果,它就不可能不打上作  相似文献   

9.
生活就如源泉,写作有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淌;离开了生活,写作就会成为一潭死水。因此,高中语文新课标中"表达与交流"的第一目标就是:"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西晋陆机在《文赋》中也曾用诗化的语言具体地指出:"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因此,我们的写作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挖掘潜能的内在动力,是塑造灵魂的润滑剂,思想品德课离不开情感的教育。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感教学,以情激情、以情动人、以情载理、以情启思,多方位体验情感,促使品德内化。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中涉及到众多与先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草木意象,先民们或因草木而触发情感以咏叹,或以之为婚恋生活的寄情之物,或以之为祭祀而表达虔敬之情,这些意象在先民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对《诗经》草木意象的探究,可以窥见先民的生活情趣和思想情感及其表现出的时代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正灵感的发生对于主体来说,也是一个"劳其筋骨"的过程。灵感光顾的前后,个人的思绪、情感、精神往往都处于情绪激昂状态。当对某一构想久思而不得其果时,常常是"六神无主,心神呆滞,文思枯涩"。正像明朝谢榛所说的那样:"诗有天机,待时而发,触物而成,虽幽寻苦想,不易得也。"可见,创作者就是冥思苦想,灵感有时也不曾光顾,欲得灵感实属困难。  相似文献   

13.
《静夜思》学法指导设计汤建国万安县芙蓉小学一、教材分析《静夜思》这首五言绝句,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诗的前一句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月夜所看到的景色;后一句写诗人由此而引起的思绪。全诗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之情。课文右侧是一幅和诗的内容紧密配合的插图...  相似文献   

14.
金璐 《初中生辅导》2012,(Z1):26-28
一、情感的触发点"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乃为艺术之花的血液与浆汁,文章不是无情物,唯有真挚情感,方有撼人的艺术魅力。再说人是感情动物,真挚的感情最容易打动人,而且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相通的,这也正是感情充沛的文章千古流传经久不衰的原因。这就启发我们作文选材首先要选那些触发作者感情心弦的材料,这些材料不一定"伟大",它很可能是一句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哲学思想中"道法自然"与"人为自然界立法"、"齐物我"与"人是万物的尺度"、思与悟等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他物的关系,以及认识自然的方法不同,造成了中西绘画,特别是传统的中西绘画差异悬殊。  相似文献   

16.
<正>体育管理领域的成就一般是积累的,而非跨越式的。前人的成果有些是后人难以企及的,成为里程碑式的成就。李洪波教授的《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合理配置研究》就是体育管理学研究领域这样一部代表性的著作。书中议论入木三分,灼见高妙,每每出人意表。兹述数例,以为引玉。一、从伦理维度对"体育资源配置"形上之思"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深刻而透彻地阐明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它作为大千世界万物的普遍  相似文献   

17.
"物哀"与"物感"--中日审美范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哀"是日本传统审美意识中的一个重要观念,"物感"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的重要范畴。"物哀"观表明日本审美观念与直观感受、感性认识相关联,重视人的感情态度,突出悲哀之情。"物感"观表明中国审美观念与哲理思考、理性意识相关联,注重情理统一。"物哀"受"物感"的影响甚大。二者的共同点是事物形象与内在感情的交融,物象触发情感,情感移注于物象,达乎情景融汇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8.
张克安 《考试周刊》2014,(85):116-116
<正>初中思想品德课旨在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肩负着为使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的任务。新《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落实这一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一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点滴做法: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教师要以情育情、以理激理、借景生情,把学生置于情景之中,以便根据教学预期触发学生某一方面的情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需要情境的协调  相似文献   

19.
<正>细心的语文老师们都会发现,很多平时随笔、日记写得很是生动的孩子,在写命题作文(含半命题作文)时,常常言语干涩、思维混乱。这其实从侧面反映了陆机在《文赋》中所云:"瞻万物而思纷。"也就是写作者所写的内容能够激发其感情,引起其创作的欲望,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生动。写作,是生命的表达,它展现的应该是  相似文献   

20.
李海剑 《教师》2010,(14):F0003-F0004
王梦湖先生是我尊敬的当代知名画家之一,其为人淳朴谦和,对人真诚而大气。他的艺术正与他做人的真诚与大气是一致的,能深深地打动人。他的作品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继传统而创新,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一种厚重华滋、大气宏壮的感觉,使观者感受到心与物对应的神奇:喜柔条于芳春,瞻万物而思纷,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