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读书实在是少,但是我读过的书,实在地告诉我:你知道的非常少,你还有非常多不知道的。所有书教给我的就是一件事情——不要自以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个人的房间》中写道:"若以书而论,每本书都会变成你自己的房间,给你一个庇护,让你安静下来。"确实,一本好书会让我安静下来,会让我有内心生活。我每天出去都是应酬、谋  相似文献   

2.
正我读书实在是少,但是我读过的书告诉我:你知道的非常少,你还有非常多的东西不知道。所有的书教给我的就是一件事情——你不要自以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个人的房间》中说:"若以书而论,每本书都会变成你自己的房间,给你一个庇护,让你安静下来。"确实,一本好书会让我安静下来,会让我有内心生活。我每天出去都是应酬、谋生、作  相似文献   

3.
假期里,我品读了《教师最需要什么》一书,感受颇深。书中一语:教师要有师之"五味",品位、人情味、生活味、书卷味和韵味。在五味之中,我尤其推崇教师书卷味,书卷味是一个厚重的字眼,虽然我不能给书卷味一个确切定义,但我知道书可以滋润一个人的心灵。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书是教师工作的精神底色,一个好教师会腾出一片心灵的空间来安放书。读书,是美丽的。因为读书的本身是一种享受、一种陶醉、一种境界、一种生命的投入。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  相似文献   

4.
正很荣幸,我出生在一个爱学习、爱读书、爱写作的家庭。我的爸爸、妈妈是记者、作家,让我有很多机会接触到一些文化人,也让我有机会读到许多书,得到一些特别的教育。从小,妈妈就要求我背唐宋诗词,还让我背过《三字经》、《千字文》等。小时候的我还是个十足的"故事迷",经常缠着妈妈要听故事。长大后,我成了一个爱看书的孩子,逛书市、"泡"书店成为我最幸福的时光。每每捧起书,我就像饥饿的人遇到丰盛可口的饭菜,津津有味地品味起来。  相似文献   

5.
较量     
人篇(一)"小欣,妈妈帮你把书买回来了。"妈妈左手一个袋,右手一个兜地回到家,一边往外拿书,一边说:"瞧,这是《新精讲》,这是《金四导》,这是《学王一拖三》,这是新版《尖子生题集》,哦,对了,还有这本《轻松30分》……"我立刻放下手中的作业,向那些书走去。翻翻这本,瞧瞧那本,心想这下考试肯定没问题了!我捧着这些新书进了书房,刚想把它们放进书橱,看见有几本名著"占"了点地方,我把它们  相似文献   

6.
<正>我要讲的题目是:《学做一个人》。要做一个整个的人,别做一个不完全、命分式的人。中国虽然有四万万人,试问有几个是整个的人?诸君,试想一想:"我自己是不是一个整个的人?"《抱朴子》上有几句话:"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但是何种人算不是整个的人呢?依我看来,约有五种:(一)残废的──他的身体有了缺欠,他当然不能算是整个的人。(二)依靠他人的──他的生活不是独立的,他的生  相似文献   

7.
我自幼好书,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不少书都是看过一遍后便弃于墙角或赠予他人。友人经常责备我:不爱惜书。凡事总有例外,一直以来,我的书柜里总是珍藏着一沓厚厚的《职高生》,大约有二三十本。朋友不解,我告诉他:如果一份杂志能影响一个人的生活选择或人生道路,难道这些书不值得珍惜吗?这一本本略略泛黄的《职高生》常常使我的思绪穿越无数岁月和山河,勾起很多回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书是良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凑之可以医愚";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书,像交了一位益友";书是窗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从童年时期开始我便疯狂地迷恋上了读书,在我成长的不同阶段,我阅读了不同种类的书籍,与书籍一起走过的口了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幼儿园时,我读童话书,它们净化了我的心灵。一本本童话书,把我带入一个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让我感悟到人间的真善美,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读《绿野仙踪》,我感到人要有同情心,  相似文献   

9.
正前些日子,我和本校教师发展学校的学员们认真读完了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王一川教授主编的《美学与美育》(第二版)一书。书中的不少观点与阐述,我很认同。该书对"美"所下的定义为"美是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无功利和具有感染力的活的形象。"众所周知,美是人类实践的产物,而该书强调了人类的实践是"符号实践",我觉得很有道理。德国卡西尔曾说:"人不再生活在一个  相似文献   

10.
有人问我:"书在你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这样问,就好像问我"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一样。我4岁就学会了阅读。大概就跟你们当中的很多人相似,刚开始认招牌上的字,后来就读起书来了。我还记得读过的第一本书——《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那是小书铺出售的一本通俗读物,很便宜,五  相似文献   

11.
我从小读书十几年,长大教书几十年,生来与书有缘。读书,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书,给人知识,给人力量。对我影响最深的书,要数《高玉宝》这本自传体小说。那是一段难忘的往事。1952年冬,我在家乡高小住宿读书。一天晚上,班主任任海鹏老师拿来一张《文汇报》,让我们学习高玉宝写的《我要读书》。在煤油灯下,我们几个同学围坐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获奖感言我爱看书,尤其是童话书,我的书柜中放得满满的全是童话书,有些书我看了一遍还不够,要看十几遍,几十遍。在看书之后,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床上胡思乱想,让思绪漫游想象的天地。对于《唐僧师徒北京行》能在"新思路作文大赛"中获奖,我很高兴。我会再接再厉,写出更好的作文。  相似文献   

13.
历史的见面     
《大学生》2014,(13):118-119
今天来的人都是对历史感兴趣的吧?这称得上是一次历史的见面了。我的这三本重新出版的书分别是《曹寅和康熙》,这是我的博士论文,45年了,生命力很强,1966年写的,这告诉大家要好好写毕业论文。第二本书是《胡若望的疑问》,讲了18世纪一个中国人在法国的生活。第三本书是关于一堆人了,叫做《改变中国》。  相似文献   

14.
《上海文学》第五期中篇有四,徐则臣的《水边书》是已发表在《大家》2005年第2期的《石码头》之续作,《石码头》的珠玉在前,不免使读者对于这篇《水边书》的期望更高。《石码头》作为一个成长小说在写到"我"愤而出逃时戛然而止、余韵深长,《水边书》则以多年后"我"  相似文献   

15.
孤岛品茗     
孙晶:上孤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考验,这使人想起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在孤岛的开拓精神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可是,你的"孤岛"与鲁滨逊的孤岛不同,有"衣食无忧、生活富足"的物质生活,到这样一个孤岛上去体验体验岛上的生活也是挺好的事。如果有可能的话,我想不要岛上物质的帮助,给自己一次机会,在岛上某个一无所有的地方落脚,看自己是否能生存下去,要真的不行的话,我会主动去富足地方"求援"的。长时间在岛上难免精神空虚,要我说带什么"孤岛读本",我想带的是《十万个为什么》,说实在的,在生活中我也常会问一些为什…  相似文献   

16.
声音     
<正>读了2020年12月《江苏教育》(教师发展)汪宁老师写的《构筑名师成长的"六大支柱"》一文,我深有感触。汪老师说,名师成长既要有高人指点,也要有"同仁共生",更要靠自身追求,努力构筑名师成长的"六大支柱":思维为基、健康为本、课堂为根、读书为源、研究为重、主张为要。作为一个山区偏远村庄小学的普通教师,我一直追求自身专业发展的提升,并在不断进步。我极赞同"读书为源——汲取智能活水",因为愿意读书,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有了深刻的观察。愿《江苏教育》(教师发展)能成为每位教师的案上书、枕边书!  相似文献   

17.
正我和书的故事,从我出生时就开始了。我的名字里有一个"书"字,妈妈说,希望我能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内涵的人。我的第一本书是《三字经》。妈妈给我买这本书的时候,我才两三岁,不识字。于是,《三字经》就成了我的启蒙教材,每天晚上妈妈忙完工作后,都会给我读上一两句,然后讲背后的典故。当时的我懵懵懂懂地看着"人之初、性本善"这类深奥的句子,想着妈妈什么时候给我讲下一个故事。就这样,妈妈牵着我的手,  相似文献   

18.
“要是没有我最初十九年的生活,我写不出《激流三部曲》这样的作品。我不是为了要做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的。我写的时候不是苦思苦想编造出来,我有生活、有感情要发泄,就自然地通过文字表现出来。我一直要求自己说真话,要求自己对读者负责,至今我还觉得自己过去有时做得不好。”“《家》里面高老太爷和觉新两个人是完全真实的,觉新就是写我大哥的。《家》里面不一定就有我自己,可是书中那些人物都是我所爱过的和我所恨过的。许多场面都是我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块儿受…  相似文献   

19.
我当主编     
廖靓:我个人认为,《作文大王》比那些分类作文大全、精品作文、获奖作文等作文书教给我的东西要多得多。"大王"好就好在它摆脱了传统作文的观念,把作文溶入生活中的发现、探索和快乐中,使读它的人  相似文献   

20.
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阐述了一个有名的"斯托克代尔悖论",即做人做事既要有极其乐观的信念,也要保持直面残酷现实的态度。这样说来,即使一个人处于生活的逆境中,即使在别无选择时,依旧可以创造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