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力图通过从生活原型升华为伟大艺术形象的创作过程,在表现贵族女性安娜对爱情执著追求以及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社会大变动的同时,阐释列夫·托尔斯泰留在《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中的宗教思想和某些迷信意识,从而使读者了解到:一个即使像托尔斯泰这样的伟大人物,也不可能完全摆脱时代、社会乃至家庭给他留下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一部不朽巨著,女主人公安娜在封建社会的桎梏下仍旧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的精神令人震撼,而她悲剧的命运也引人深思。本文立足于分析安娜的爱情观,即安娜对爱情的理解以及在恋爱中所表现的特点,来揭示安娜走向自我毁灭的必然结局。  相似文献   

3.
安娜的女性魅力在多重视角下展示到极致,其心灵历程则借助于自我意识得到揭示,二者聚合成为安娜风姿卓越,为爱痴狂的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4.
凌娟  陈才斌 《文教资料》2007,(18):72-73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坚定的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贵族妇女形象,她的爱情悲剧是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发生尖锐冲突的必然结果。而本文将从她的爱情悲剧入手来探寻造成安娜这类女人悲哀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王娅娴 《考试周刊》2011,(61):22-23
本文在分析安娜悲剧原因的基础上探究造成现代现代婚姻悲剧的三大因素:婚姻悲剧,出身和性格不同,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6.
董倩 《文教资料》2010,(33):15-16
现代社会中,“出轨”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本身弱点的体现?其实,不论是精神的不忠还是肉体的出轨,都不仅仅是当下才发生的情况。本文作者就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从人性弱点的角度探析安娜的“出轨”。  相似文献   

7.
安娜·卡列尼娜和杜十娘,都是为人熟知的文学经典形象,一个是俄国小说家托尔斯泰笔下的贵族少妇,一个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刻画的风尘花魁。两人虽然出身不同,但都为了追求爱情历尽艰辛。最后,一个在呼啸的列车下丧生,一个被滚滚洪流吞没,她们虽处在不同的国家和社会,但是,造成她们悲剧的成因却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8.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采用了"主副线平行发展,侧线穿插钩连,人物盘根错节,揭示心灵辩证发展"的结构方法,使其艺术结构具有"圆拱"史诗般的整体性、时空异常式的开放性和突入心灵深处的现代性的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9.
论《红楼梦》的女性之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之死是《红楼梦》悲剧中最为惨烈、不可或缺的部分,作品通过对众多女性之死的描写,展示和转换情节,渲染悲剧氛围,表现生存环境的恶劣,暴露权势者的本性,反映无助女性的抗争等,体现出作家鲜明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0.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主要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三者始终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文章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来分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悲剧命运。追寻爱情的本我同世俗伪善道德的超我激烈的纠缠斗争,导致安娜宁愿以身殉情,用生命讨伐世俗伪善的道德和变质的爱情。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70年代,在列夫·托尔斯泰求索人生的精神危机和俄国现实的社会危机交迫之时,他对生命的终极探求在其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体现得更为明确.他拷问生命的目的,无奈于时空的无限和生命的渺小,剖析生命的矛盾,寻找心灵的归宿.在这部史诗般的作品中构筑出他独特的生命信仰.  相似文献   

12.
"社会角色"是社会学中的术语,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用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解读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安娜最终的死亡是因为安娜在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中无法协调个人与角色的关系,使个人对爱情的内在需要与妻子角色、母亲角色、贵妇角色和情人角色产生矛盾冲突,而导致角色的崩溃。在文化转型期如何调整自己的内在需求与角色期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安娜悲剧留给我们的思考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名著中,列文的命运给人很大的震撼。他对爱情、事业执着追求,永不放弃,其疑虑自卑与忠厚善良的个性活生生地展现出一个典型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形成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4.
从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到沃勒笔下的弗兰西斯卡两位女性追求爱情的不同结局中 ,可看到千百年来女性寻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困惑与艰难  相似文献   

15.
运用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方法,研究安娜·卡列尼娜和蘩漪这两个东西方文学史上不能被忽视的女性形象,分析二人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揭示出阻碍人性向上发展的旧制度的腐朽和它们最终必将崩溃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列夫.托尔斯泰对人的心理的把握已经触及人类灵魂的深处,他在创作中不断剖析着人物和自己的灵魂。我们从其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对安娜心理的分析可以见出他对人的心理的把握深度。全文试从现代心理学的视角去探讨安娜的悲剧命运,认为无意识中的死亡情结是导致其悲剧命运的不容忽视的因素,并认为作者本人的死亡无意识对安娜命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者在谈到安娜与苔丝时,往往较注重探讨造成其悲剧的种种因素。在此想展示给读者的只是她们处于两难境地的心灵轨迹。忆古思今,唯愿现实中的生命能早日摆脱夹缝中的困扰,并真心祝愿生命之树常青。  相似文献   

18.
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人物形象,她最终以卧轨自杀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悲剧的发生,除了因当时上流社会的种种迫害等因素外,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内在因素。从安娜个人的情感结构、安娜与伏伦斯基之间的情感结构、安娜对爱情的盲目性及其将爱情等同于生活的爱情观等因素来看,安娜最终走上悲剧具有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