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诗话”与“诗说”两种体例的界划,是一个异说纷纭、久缠不清的问题。本文通过清初诗坛盟主王士对于这个问题的直接回答及其写作诗话的实践,在较为严格的意义上归纳出诗话体例的几个要件,从而在中国古代诗学著作两种主要形式——诗话与诗说之间划出了界限。由于王士本人及《渔洋诗话》的权威地位,本文得出的结论也由此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课改最初的浮光掠影到"回到文本"的教学理念,是语文教改的一个进步,但"解读文本"阅读观依然存在着阅读主体错位、阅读目的不明、阅读序列不清的问题。由哲学阐释学发展而来的"文学解释"阅读观可以明确阅读主体、阅读目的,并解决困扰语文教学中小、初、高的阅读序列问题,还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以真貌。  相似文献   

3.
南宋后期,魏庆之编的诗话总集——《诗人玉屑》是对宋人诗话的集成性选编,从保存南宋诗话资料的意义上来看,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诗人玉屑》的诗法论为当世及后代诗歌创作与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命意"说所提倡的诗学思想与创作理念尤为重要,堪称中国古代诗学举足轻重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张书银 《语文知识》2006,(12):23-23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鸣金”的解释是:“敲锣,古代作战时作为收兵的信号。”笔者认为这一解释欠妥当。  相似文献   

5.
“大音希声”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章立足于语义分析,结合古代音乐实践,对其含义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6.
严羽《沧浪诗话》是宋代众多诗话中最具有系统性的诗话之作,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著名的文学批评之作。《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历来颇引人注目,现就其中的"妙悟"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文学阐释学体现出多元的丰富形态:文学注释学以意义的原义为旨趣,普遍阐释学追求浪漫主义的精神生命与认识论的普遍规则性,现象学阐释学关注本体论与语言本体论,批判阐释学强调解释的伦理政治,后现代主义阐释学则张扬话语的激情式延异游戏。这些阐释形态构成了文学阐释学的“家族相似”话语网络。虽然“阐释学”“理解”“解释”等术语被共同地挪用,但是它们在五种主要的阐释学形态中具有不同的所指意义,形成了不同的话语系统与价值取向,构建了各自的阐释学合法性基础,同时形成了阐释场域中的冲突与张力,彰显了文学阐释学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诗话汇编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大系统中:一是专家诗话汇编之体的承传;二是综合性诗话汇编之体的承传。之中,又有分门类编之体和据人而编之体承传的不同。诗话汇编体制的承传,从内在影响着古代诗话多方面价值的展开.  相似文献   

9.
蔡焕杰先生《对(愚溪诗序)一处译的思考》一发表在本刊2006年第5期,专门针对《愚溪诗序》末“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一句话,对人教版教参里的解释提出了一些质疑。章较长.归结起来有两点:一是“寂寥”的解释有错.二是“莫我知也”的内容应该修正。我仔细阅读了蔡先生的章,回头再重新研读了《愚溪诗序》原,发现蔡先生的观点亦有可商榷之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多次执教《桃花源记》,在分析章时总是觉得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细节,即渔人的作用问题。人教版教材和教师用书对渔人在章中的作用均未作具体解释,最多也就是认为渔人在这个故事中起到一个线索作用。但笔认为渔人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即他在中起到了丰富章主题的作用。忽略渔人的这一作用来解读课的主题至少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1.
This discussion largely concerns a single essay written at English A level. The essay is only a fragment of evidence yet it provides a rich stimulus for thought and speculation about the nature of English at this level of study. The subject of the essay is poetry - more specifically, the poetry of Sylvia Plath. What might be expected of such an essay? What responses to poetry might be possible within it?  相似文献   

12.
王翠  苗良 《培训与研究》2007,24(5):83-85
美德性伦理教育的可能性包含着两个问题:第一,“美德”是可以通过教而学会的么;第二,德育对象为什么需要接受美德教育。本文首先分析美德性伦理教育及其面临的困惑和挑战,从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和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回答了美德是可以通过教而学会的,并从人性的本质需要方面回答了人需要接受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汉代辞赋的自觉主要体现在:有一批把写辞赋作为终身职业的章之徒,他们有明确的创作目的,并自觉地进行艺术加工。“章”观念的自觉体现在:“章”及“章”观念的独立,对“章”进行专门的研究以及“丽”的“章”观念的确立。  相似文献   

14.
也谈高水平大学及其社会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本讨论了大学排名与评价高水平大学的区别,并得出高水平大学办学水平和自身发展要以贡献社会为前提等认识;其次,本进一步提出了高水平大学应该向社会提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成果、高水平科技研究成果以及高新技术产品成果的观点;最后,从科技发展演变、经济形态变化趋势、高科技产品的生产特点以及大学自身职能扩展需求等不同角度,论证了“三个成果”观点的立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Adult learners are already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self-regulation; henc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should focus on strengthening students' self-regulatory skills. Self-regulation can be facilitated through formative assessment. This paper proposes a model formative assessment strategy that would complement existing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can be used in higher education to promote student-centere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with minimal effort and time input from teachers. Based on this model, a real-world teaching example on writing an essay as a challenge task has also been developed. This model strategy incorporates Nicol and Macfarlane-Dick's seven principles of good feedback practice that promotes self-regulation.  相似文献   

16.
"诸"是不是合音词的况总共有三种:(一)"动词+诸",(二)"动词+诸+乎",(三)"动词+诸+名词(或词组).文章对这三种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讨论,发现上述(一)、(二)两种情况的"诸"字都只相当于代词"之",由"诸"字煞尾时,"诸"字并不是"之乎"的合音.第(三)种情况的"诸"字,有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代词"之",认为"诸"字是"之于"的合音,是忽视了古代汉语中"于"字可用可不用的客观事实而误会的结果;"诸"字无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介词"于".最后得出结论:"诸"没有合音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7.
《雅歌》中有一句话"我是沙仑的玫瑰,空谷的百合",这是玫瑰首次在《圣经》中出现。"玫瑰"作为西方语言象征系统中最具有多义性和丰富性的符号之一,在几大文化传统中究竟是何面貌,中国是否也有此象征符号,将是本文要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由于隔绝于城市和艰难的生活状态,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尚未意识到其子女的学前教育需求。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居住多呈聚落状态,能不能以非正规形式为这些儿童提供一定的学前教育呢?本文以在北京四环市场创办一个非正规的游戏小组的实践及体验,探讨非正规形式学前教育的可能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对中西方传统设计美学尤其是西方二十世纪设计美学的分析对比中对中国现代设计美学话语的新价值和新观点作了概括,提出“商品属性、人、对话、折衷”应成为中国现代设计审美的主题词,成为设计美学话语新的表述范畴。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how well the Turkish pre-service history teachers in a state university's teacher certification program for history majors create the historiographical papers. By doing so, the aim is to elicit the present state which can be drawn on by future research. Document analysis method, which is one of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ologies, has been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Historical texts of seven pre-service history teachers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some historical essays check-list developed by the researchers. At the end of the study, it was concluded that pre-service history teachers do not thoroughly follow the criteria used to write a historiographical paper. Suggestions have been offered to improve writing skills of the pre-service history teach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